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年首例“非典”報告患者:曾對社會關注感到絕望,愈後消失10年

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

武漢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信息,即使在資訊高度發達的今天,仍然是一片空白。

與之相反的是,十七年前的“非典”病毒,率先爆發疫情的廣東省,多例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中間,一名叫黃杏初的患者病例報告被率先披露。

隨著SARS病毒的持續發酵,並逐步擴散至全國。圍繞黃杏初開展的一場“溯源行動,無論是醫生、流行病學家,亦或媒體、百姓,全民參與“解毒”,追蹤病源,在當時的社會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統一和共識。被圍觀的黃杏初,也承受著輿論帶來的反覆衝擊。

01 中國第一例報告發現的“非典”病人

黃杏初是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柏埔鎮東方村的一個農民。2002年12月10日,在深圳羅湖區一家客家餐館當廚師的他,突然發起了高燒。

在家人勸說下,黃杏初回到老家休息,當地衛生院以為他是重感冒,打了退燒針,結果仍未有好轉的跡象,甚至燒到了40℃,衛生院醫生建議家人快送去河源市人民醫院看急診。

經過兩天的治療,黃杏初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呼吸已經非常困難,咳嗽嚴重到不能說話。經過聯繫,他被轉去廣州軍區總醫院呼吸內科治療。

時任廣州軍區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黃文傑後來回憶:“黃杏初高燒持續在40℃上下,拍X光片發現肺部陰影擴大,白細胞高,出現呼吸衰竭,當天就給他上了無創呼吸機。第二天早上,又果斷決定給其插管,上有創呼吸機,盡快改變呼吸狀況,補充氧氣。”

後來的事實證明,黃文傑上呼吸機和插管的做法,讓黃杏初的病情迎來轉機。五天后,黃杏初的高燒退了,身體情況開始好轉。

在後來分析黃杏初救治成功的原因時,有醫生表示,首先及時上了呼吸機和插管,改善了病人的通氣,有利於氣管裡含有病毒的痰液及時排出,這一點在後來救治其他重症典型肺炎病人中得到了驗證,包括鍾南山院士在內的專家們都一致肯定了上呼吸機、插管的重要性。

數據顯示,整個廣東省非典型肺炎的治愈出院人數佔總報告病例數的86.3%,死亡率僅3.5%,是世界範圍內對非典型肺炎治療成績最好的地區之一。

2003年1月10日,經歷九死一生的黃杏初出院了,因為治療中與他有密切接觸的9名醫護人員,先後感染上了“非典”,黃杏初被貼上了“毒王”的標簽。

與此同時,廣東省的“非典”疫情才剛剛開始。

02 複診後消失

黃杏初的病治好了,故事卻沒有結束。2003年2月,黃杏初來到廣州軍區總醫院複診,從醫生口中得知自己可能是中國第一例報告的非典病例。沒多久,“非典”肆虐廣州、香港、北京等地,並席卷全國。

2003年3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該病名為SARS。黃杏初又成為了世界第一例非典報告患者。消息傳出後,不少媒體想跟蹤採訪黃杏初,試圖探尋SARS病毒的來源,卻發現怎麽也找不到他。

黃杏初去哪了?有媒體報導,他曾經回過深圳原來的酒樓工作,老闆大度的接納了他,可沒乾多久,租地被房東收回做其他場所用,酒樓不得不易址。

深圳一媒體把新的酒樓的名字、地址刊登出來後,直接導致酒樓生意一落千丈,許多人從報紙得知黃杏初曾在這家酒樓工作後,在經過時都會用異樣的眼光往酒樓探頭。酒店老闆張仁(化名)喊冤道:“我們現在被徹底中傷了!”

2013年,多位東方村村民和河源本地官員在接受採訪時直言:“當時黃杏初又愧疚又絕望,對社會的過多關注感到恐懼!”當時三天兩頭有記者來找他,他每次躲在家裡的三層樓上不下來,讓家人謊稱他不在家。

除了媒體,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也想找他。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專門成立了一個流行病小組,開展“溯源行動”,需要在短期內找到20個最早發現並被治愈的非典患者,對他們的發病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黃杏初就是必須要找到的患者之一。

河源市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傅愛鋒說,黃杏初是河源市的第一個非典病例,找到他,就可以調查清楚他患病前的情況,對於流行病學研究來說非常重要。

“追蹤黃杏初對於尋找病源具有參考價值,但從疾病預防控制上來說意義不大。”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所長彭國文說。

彭國文介紹,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非典發病最早的患者不是黃杏初,而是2002年11月16日在佛山發病的。

“如果能搞清楚黃杏初此前在什麽地方工作、他有哪些生活習慣、這些生活習慣與患“非典”是否有關以及他接觸人群目前情況怎樣等等,對尋找此次引發非典的病源具有參考價值。”

據前期調查統計,包含黃杏初在內的最早11個病例大多和野生動物有接觸的歷史,他們或是野生動物的運輸者,或是野生動物的交易人員,或是餐館的廚師、服務生。

另一方面,他也強調,非典現在的傳播途徑已是人傳人,而不是像禽流感那樣由家禽傳染給人,因此全力追蹤黃杏初這樣已康復的病人對疾病的預防控制意義不大。

03 “毒王”被平反

在信息傳播遠不如今天發達的年代,黃杏初因為是首例報告病人,加之“放翻”了9名醫生,他被許多人“誤認”為是傳染鏈的開端,由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2003年5月23日,在公眾的呼籲下,黃杏初曾經露過一次面,走出生死線的他澄清:自己並非刻意失蹤。他主動向廣州軍區總醫院捐獻了自己的血清,以供治療其他非典病人之用。

黃文傑曾為他鳴不平:(黃杏初)只是在河源傳染了一小部分人,到廣州軍區總醫院之後就沒有再傳染給別人。國家對7個城市的每個首發病人,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他們之間沒有什麽聯繫。

作為一名掌廚客家菜的廚師,黃杏初自然也不會完全理解,首例“非典”病例報告究竟意味著什麽?事實上,更多的疑團需要病毒學家們的努力。

那次露面後,黃杏初便徹底從公眾視野消失,網絡上再無他的任何消息,直到今天。

隨同黃杏初一起消失的,還有這場來無蹤、去無影的SARS病毒。“非典”被淡忘的那些年裡,唯有病毒學家們一直在追尋病毒起源。

科學家們首先瞄準了廣東野生動物市場,並很快在市場上的果子狸體內分離和檢測到了SARS病毒完全一樣的病毒。

然而研究結果顯示,果子狸只是病毒的中間宿主,背後還隱藏著一個更神秘的宿主。

2013年,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在歷經十年探索,走遍中國28個省份後,最終在雲南的一個洞穴中,發現病毒的真正宿主是中華菊頭蝠。

病源的最終確立,證明了黃杏初和許多感染者一樣,不過是十七年前病毒從蝙蝠到果子狸到人的傳播鏈中的一名受害者。

參考文獻:

《尋找“中國首例非典報告患者”追蹤意義何在》2003/5/16 南方都市報

《中國首例報告非典病人終於露面 講患病經過》盤和林2003/5/23信息時報

《誰願意嘗嘗黃杏初的三杯鴨》2013/7/4 南風窗

《追訪“中國首例非典報告患者”》2003/5/16 南方都市報

《中國首例非典患者傳染百餘人 愈後躲避十年》2013/2/25 羊城晚報

《SARS病毒來源於中華菊頭蝠》2013/11/1 新華社

一席演講 |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研究員:追蹤SARS來源

《鍾南山:抗擊非典的英雄院士》鄧京荊 董淼 新華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