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做女人太慘了,學費都得多交點

知乎上類似“女孩子應不應該讀研”的問題不算少見,下面的回答往往會告訴你要自信,也要相信讀書給你帶來的改變,然後畫風一轉為你推薦了一本雞湯書,一看作者性別,男。

“女學霸”越來越多了。

時間倒退回三十多年前,女研究生的數量都不到全國研究生總人數的10%,“才女”可謂是鳳毛麟角。

進入21世紀,女生似乎就一下子“好學”起來。教育部數據顯示,2010年女碩士的數量首次超過男碩士近萬人,佔到了當年研究生總人數的50.36%。

而去年全國報考研究生人數為238萬,其中女生所佔的比例更是達到了62%,相當於男考生的1.6倍。

如果考研讀研只看這樣的數據結果的話,那我們幾乎可以說一場性別平權運動的勝利在中國高等教育界發生了。

但我們更知道,考研讀研更難的不在結果,而在過程。

漂亮的數據背後,自習室裡、破舊的考研房裡一定少不了這樣的女生——

她們堅信努力的意義,不會有過多無謂的叛逆,懂事且讓人放心。

她們一摞資料,一壺熱水,一直奮戰到天明。

這樣的日子,可以從一年的12月,持續到下一年的12月,她們沒日沒夜地與各科理論、思想政治作伴,暗自承受著心理、資金、風險成本帶來的壓力,攀登上人生知識點的巔峰。

是如果一戰功成,未來3年後就可能擁有高回報收益,還是除了複習考研,再沒有別的出路?

近150萬女生選擇成為“學霸”,她們的理由自然不止那一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美好自我期盼。

考研這件事上,男女分用不同邏輯

大學畢業,22歲,一個說成熟也成熟,說幼稚也幼稚的年紀。可每個人都要用幾個月,甚至幾個星期的時間,決定自己未來人生的方向。

像葉米所在的211大學非王牌學院,每年為社會輸送的人才顯然是供大於求。學習成績與家世背景拔尖兒的幾個學生,是早早預定了各自人生舞台的最佳看台位置。余下的大多數,都是畢業即轉行。

而在這些“余下的人”裡面,又明顯區分出了兩種情況——

大多數男生似乎都拒絕了還需要投入許多時間與學費的考研讀研,“沒辦法,父母都老了,之後又要買房、娶媳婦兒,想讓他們負擔能少一點就少一點。”

背負著“養家糊口”的壓力,他們不加猶豫地將自己擺上社會貨架,瘋狂收攬工作offer,並依照價高者得的原則,極其爽快地解決了自己的未來出路。

女生們則似乎都相信“備胎越多越好”,找工作、考研、出國留學都留了一手,用盡可能多的選項來構建自己的安全感城堡。

葉米從宿舍搬出去後,就在學校附近的考研房裡宅了好幾個月,同時做著校招與研究生考試的兩手準備。

教輔資料,買;面試攻略,買;張雪峰的視頻,買;提神健腦的營養品,買。葉米雖然足不出戶,卻創下了大學期間最高消費的紀錄。

這還不夠,每天中文外語結合,學習不累;再加跑步7圈,自可強身健體。在畢業前很長一段時間,葉米都是苦著心志,勞著筋骨,好友看著她日日憔悴的“慘狀”,都說是“天降大任”也不為過。

但他們不知道,如果不拚到這種程度,葉米可能就要回老家,接受被安排的工作,被安排的相親,然後安分守己地老去⋯⋯

她們只能相信讀書的力量。圖/《中國合夥人》

這樣的情況不僅是發生在葉米和她的班級裡。某校園招聘網站統計的2018年應屆畢業生求職狀況數據顯示,43.25%的男生在1個月內找到了工作,而66.37%的女生用了2-5個月的時間才下定決心。

網站另做了調查,發現男畢業生在找工作時看重薪酬及工作的挑戰性;而女生則會更仔細地考慮工作的後續發展前景、晉升空間與穩定性。

同一個世界裡,男女分用兩種邏輯,畢業、求職、考研皆是如此。

雄性社會信奉的是“實力至上”的原則,是去主動出擊,突破局限。

像葉米那間考研房的房東大叔就是這樣。光是簽合約的那一小會兒,葉米已經聽他吹噓了好幾遍,自己如何從大專學歷,靠拚搏、靠堅持,成為某個賣場的華北銷售負責人。也是這樣一步一步,他才擁有了一大批優秀地段的房子。

自信已經成功的男人,過去都能一筆勾銷,歷史也能變為成功學話術。

而像葉米這樣的女生,她們隻明確知道自己最不想要的是什麽,然後用盡全力,逃出去。

和當年必須考上大學的理由一樣,考研興許還能保她一時。

為了讀研,有女生決定去支教

女孩為讀研可以拚到什麽程度?

勝男是知道的,因為她成功地把自己“發配”到了山區支教。一年不回家,可以換一次本校保研的機會。

在這之前,她也曾有過一個能外派的工作機會,但一起競爭的兩個男生留了下來,她沒有。

“但是他們的GPA連班裡的平均線都沒達到啊⋯⋯”一時間,勝男都不知道自己還要再拿多少個獎學金或證書,才能比得上“性別為男”的好感加分。

勝男曾經覺得平均數是世界上極殘忍的東西之一,就這麽幾個冷冰冰的數字就把線兩端所有的真實情況給抹平了。

但如今她又覺得那至少是客觀的,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把男畢業生等同於能吃苦,將女孩等同於嬌氣和麻煩。

“也可能是他們其他方面的能力比我更優秀吧,我也只能跟自己這樣解釋了。”

於是,一半是出於賭氣,勝男選了最決絕的一條路。不是說女生不能吃苦嗎?那來看看山區和海外哪個更苦好了。

但另一半的勝男清楚知道,自己是怕了。怕找工作,怕複習,怕考研,怕自己會輸,更怕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證明自己的優秀。

勝男不是非得要贏過男生,也並非真的想要證明自己在哪些方面比男生更強大,她只是不理解,為何同樣的機會、權利或地位,女生就要付出得更多?

2015年聯合國發布《世界婦女報告》。時任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統計司官員的陳皓懌就指出,

“如果你把女性在家所做工作的時間,與她們在外面勞動力市場工作的時間加在一起,女性其實是比男性工作時間要長”。

這個數據在發達國家大概長半小時,而在發展中國家,女性平均比男性多工作1個小時。

可是在付出更多工作時間的同時,女性卻拿著縮了水的工資,既不同工,也不同酬。據統計,在全球範圍內,全職女性的收入為男子的70%-90%。

另有BOSS直聘的《2018中國職場性別差異報告》顯示,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全球最高,對GDP的貢獻也是世界第一。更厲害的是,她們花在照顧家庭等無報酬工作上的時間,還佔去了總勞動時間的44.6%。

在這樣的前提下,中國女性還在2018年將平均薪酬提升到6497元,努力接近了男性的八成工資。

工資打折還不夠,女性還要付出“做母親的代價”。普林斯頓大學的經濟學家亨裡克·克萊文在研究了丹麥男女收入差距的數據後發現,女性的收入會在第一個孩子出生以後出現斷崖式的下跌。

而丹麥,還是世界上社會福利最好的國家之一。

他說,這種影響是持久而深遠的,

“在女性職業生涯中其他因素的影響力都在漸漸降低,但是孩子造成的影響卻沒有變化,最終成為了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從來沒有人告訴過勝男,一個女生要在實力比平均線高出多少的時候,才能不再受性別差異的影響。

也從來沒有人知道,一個女生是要念書念到碩士、博士,還是博士後,才能從家務的牢獄中豁免。

被“讀書無用論”困擾的中國女性

小敏是那種優秀到可以成為“別家孩子童年噩夢”的女生。

從小到大,她就沒有哪件事是讓長輩操心的。考大學,考研究生的同時,還打工,拿獎學金,20歲後再沒要過一次學費,自己做家教賺的零花交給父母,補貼家用。

即便是“懂事”到這種程度的女生,也躲不開親戚的嫌棄。她只不過是因為要參加學校組織的田野調查,錯過了一次年二八的家庭聚會,便成為了家族話題的風暴眼。

二姨的電話在晚上9點27分響起,接通之後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

“逢年過節的也不知道給你媽你弟打點錢⋯⋯你媽養你這麽大多不容易,我當初就跟她說女孩子不用讀那麽多書⋯⋯你看你還有多久才能畢業,找工作結婚都要晚啦⋯⋯”

小敏瞬間就哭了,她甚至想不出任何一個可以用來反駁的字眼。

人類由古發展至今,從來都是日漸提高的教育普及率和知識文化水準,高速發展的科學、醫療技術為一碼事,而大家對人與事物停滯不前的價值觀判斷為另一碼事。

所以古代女性一邊被阻止走進私塾,一邊又會因出類拔萃的詩詞才情而受到追捧。

所以近代女性有了上女校的權利,可學習的內容卻仍是《內訓》《女誡》等內容。

所以在21世紀,仍有人開設女德班傳授“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絕不離婚”的女性婚內行為準則,上課的女性從16歲到70歲不等。

所以在女性被鼓勵閱讀的時代,我們還發現,她們最愛看的雞湯類、自我認知類書籍,作者仍以男性居多。

美國媒體QUARTZ在全球最大的線上讀書社區Goodreads上找出最受歡迎的88本自我幫助類書籍,其中三分之二來自男性作者,而這些書籍讀者有62.5%是女性。

QUARTZ認為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現象,“大部分女性想要從書裡找尋人生建議,而她們最終會從男性口中獲得”。

知乎上類似“女孩子應不應該讀研”的問題不算少見,下面的回答往往會告訴你要自信,也要相信讀書給你帶來的改變,然後畫風一轉為你推薦了一本雞湯書,一看作者性別,男。

念了研究生,又能怎樣呢?

研究生畢業的麥子發現,求職的時候,最先成功的還是男同學。

25、26歲,正是女性適婚、適育的年齡,這時候求職的你在企業的眼中,就是即將要白領生育津貼的虎狼。患有嚴重被害妄想症的HR,更是生怕你就是衝著福利保障而來,卸了貨就辭職。

醫藥學專業的燕子念完3年研究生,在同一個科室遇見了大學畢業就出來工作的同班同學。她無法計算,這三年時間究竟是自己學得多,還是老同學賺得多。

婷婷當年出國,選擇了高投入、快回本的讀研方式。可這短短一年,錢是花了,玩是玩了,自己真的學到什麽了嗎?這張昂貴的文憑,又有多少部門會正視呢?

新聞裡的相親角,有女生為了照顧男方的自卑心,提高成功率,還要隱瞞自己的研究生學歷。但因為有男方女方像這樣配對成功的例子,所以女生委屈的開頭也只能被解說成都市美話的一部分。

但我們仍不能嘲笑這些女性為讀研付出的努力。

她們可能是已經在職場上摸爬滾打了幾年,完全看不到一個行業的明天,選擇重回校園;

可能是在一天24個小時領導的無間斷折磨中,使勁擠出時間來看的資料;

可能是按照還房貸的程度在吃飯租房買衣服上盡可能地節約,因為無論如何都想讓自己去國外的大學看看。

對於她們而言,考研或許不是唯一的可能性,卻代表了她們對過去說“不”的整份勇敢。

我們更無法否定三年研究生對一個女生的影響。

或許在未來的哪一天,她們就會因為這段經歷,因為經歷帶來的思想上的轉變,而更有底氣地,走向她們人生早已注定的戰場。

參考資料:

《男女工資差距大,原因竟然是這個》,Sarah Kliff,果殼網

《2015-201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考數據分析報告》

《2018中國職場性別差異報告》

《世界婦女報告:全球女性生活出現改善 但實現性別平等任重道遠》,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

《中國女性教育權利的貧困》,孫伊,當代中國研究

《Goodreads data show that women reading self-help books are getting advice from men》,QUARTZ

作者 | 簡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