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資產荒到“財富慌”,中國家庭的投資出路在哪裡?

《紐約觀察家》的最新調查顯示,美國富人的幸福成本是1億美元,只有達到這一門檻, 美國人才不會感到焦慮和恐慌。

中國家庭的幸福成本是多少呢?相信每個人心目中的數字都不一樣。

2008年以來,伴隨著房地產等資產的泡沫化發展,中國家庭財富積累經歷了“黃金十年”。2018年,“轉捩點”悄然來臨,房地產黃金時代結束,股市則“跌跌不休”,這次可能真的不一樣。

如何打贏新時期的財富保衛戰,走出2018年國民普遍面臨的“財富慌”,是中國家庭2019年必須面對的挑戰。

中國戶均財富規模已達161萬元

首先我們來看中國居民到底有多富?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CHFS)發布的《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2018)》裡,有幾個關鍵數據值得關注:

基於預估的數據,2018年全國城市家庭總資產規模達到428.5兆元;淨資產規模為408.6兆元,可投資資產為147.6兆元;其中,戶均總資產預計為161.7萬元,淨資產為152.2萬元,可投資產55.7萬元。

從實際增長情況看,2011-2017年,中國家庭戶均資產總額從97萬元增長到150.3萬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7.6%;家庭戶均淨資產從90.7萬元增加到142.9萬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7.9%;家庭戶均可投資產從28.9萬元增至50.7萬元,年均複合增速為9.8%。

由此可見,中國居民的總資產、淨資產、可投資產始終以高於GDP的增速快速增長,普通家庭也分享到了房地產等資產泡沫化發展帶來的財富效應。

從橫向對比來看,瑞士信貸銀行發布的《2018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進一步鞏固了“家庭財富總規模全球第二”的地位,中國家庭財富總規模達51.9兆美元,與美國家庭財富總規模(98.2兆美元)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同時擴大了對日本、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的領先優勢(參見下圖)。

中國富裕家庭的財富水準已接近美國

在此,值得重點關注的是,中國富裕家庭的財富水準已與美國富裕家庭的財富水準不相上下。

瑞士信貸的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有1.025億人進入全球最富裕的10%人群,中國有8940.2萬人,中美兩國富裕人群的總規模差距不大,並遠在其他國家之上(參見下圖)。

從富裕家庭的財富規模看,西南財大CHFS的調查數據同樣驗證了這一現象。我國最富裕的20%城市家庭的戶均總資產為454.5萬元,與最富裕20%的美國家庭的戶均總資產差距(530萬元)不大,兩國最富裕20%家庭的平均淨資產分別435.6萬元和467.2萬元。由此可見,中美兩國在全球富裕家庭的總規模、戶均總資產、戶均淨資產水準方面都相當接近。

中國家庭“財富慌”的三大原因

當前,中國城市特別是富裕家庭的財富規模已十分龐大,如何進一步實現財富保值增值、合理配置資產結構,卻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這種挑戰在近年來表現得尤為明顯,具體來看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中國家庭財富結構嚴重不合理。近年來,我國房地產景氣繁榮和房價的快速上漲,使得居民財富配置中房產的比例高企,2017年我國家庭總資產中住房資產佔比高達77.7%,遠高於房地產市場同樣十分發達的美國家庭的比重(34.6%)。高房價形成的住房資產佔比高企,擠壓了中國家庭金融資產的配置比例。2017年,中國家庭金融資產在家庭財富中的比重僅為11.8%,而美國的這一比例為42.6%。

中國家庭財富中金融資產的比重,與其他國家的差距更大。例如,2017年日本家庭財富中金融資產比例高達61.1%,新加坡、瑞士、英國相對較低,但都超過50%以上,加拿大和法國分別為48.6%和39.8%,都遠在我國家庭金融資產的水準之上(參見下圖)。

從新增財富的結構也能印證這一點。2008年以來,美國2/3的增量財富來自於金融資產,特別是美股經過長達10年的超級大牛市,給普通家庭帶來的財富效應十分顯著,而中國的家庭財富增長,主要來自於非金融資產,其中房地產市場和房價上漲貢獻了75%的新增財富。

其次,一般家庭金融知識和財富管理較為匱乏。儘管國人已經形成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觀念,但是具體如何理財、如何實現不同職業發展階段的財富有效管理,中國居民的金融知識儲備仍然較為匱乏,在各種金融詐騙、非法集資等案件中,一方面有監管不到位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與國人金融知識匱乏形成的貪婪、賭性和冒險等特性不無關係。

具體來看,以下幾方面因素對居民的金融知識和財富健康水準的影響甚大:

從教育水準看,學歷或教育水準越高,金融知識和財富健康水準越高;

從行業差異看,科研、金融、教育三大行業的金融知識和財富健康水準在所有行業中遙遙領先;

從不同城市看,一、二線城市居民差距不大,金融知識較為豐富,財富健康水準較高,且遠高於三四五線城市家庭;

從不同年齡段群體看,25-40歲群體金融知識最豐富,年輕人和老年人金融知識最匱乏,老人養老錢被P2P和各種金融騙局收割的不在少數。而16-25歲年輕群體財富管理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最低,這一群體成為現金貸等金融產品的主要借款人,財富健康水準低、負資產現象較為普遍。

最後,新一輪的“資產荒”是居民“財富慌”面臨的主要挑戰。春節前,一張2018年各類資產收益圖被朋友圈頻繁轉發刷屏(參見下圖),許多媒體人士調侃“2018年本是可以‘躺贏’的一年,只要不買股、不買基、不買幣、不買P2P……躺著不動就是贏家”。各類資產的普遍性下跌,是普通家庭新時期能否打贏財富保衛戰的主要挑戰。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市場作為中國家庭創富的發動機, 在2018年迎來了二十年“蒙眼狂奔”的終點,一二線城市房價連續兩年陰跌,三四線城市房價在棚改退潮之後也迎來了轉捩點。

更讓房地產投資者焦慮不安的是,二手房價格持續回落,市場交易低迷,嚴重影響了住房投資的流動性,前期高杠杆的房地產投資客正在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普通家庭如何走出“財富慌”?

在房地產投資“黃金十年”漸逝、股權投資時代即將來臨的背景下,普通居民如何走出財富保衛戰的恐慌和焦慮情緒,標準普爾提供了一個相對合理、穩健的家庭資產象限圖。

具體來看,家庭資產中的短期消費支出、醫療保險支出、股票基金房產等高風險投資和固收、信託等保本增值投資的比例分別為10%、20%、30%和40%(參見下圖)。當然,這一比例結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家庭的風險偏好不同、年齡存在差異,賦予不同資產的消費支出的比例也會存在差異。

具體到2019年,以下三方面金融市場趨勢,或許值得普通家庭和投資者在資產配置過程中加以注意。

首先,債市和股市或雙雙走牛。為了應對經濟下行,2019年的貨幣環境將持續寬鬆,這無疑會助推債券市場走牛。年初以來,股市觸底回升的趨勢確立,主要有四方面利好因素:長期下跌之後的A股估值窪地優勢凸顯;貨幣寬鬆、資金充裕和穩增長政策頻出;外國資本、保險機構、社保基金等長期資金紛紛增持A股;中美貿易談判曙光隱現。

其次,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將低位徘徊。資金供應的充裕,必然會帶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回落,此時此刻,投資者不妨考慮適當增加1-2年長期理財產品的配置比例,提前鎖定收益。

最後,房地產市場將重現分化走勢。就目前而言,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熱點城市經過兩年的調控,房價已經出現企穩的跡象。鑒於一二線城市住房的金融屬性,貨幣寬鬆將助推一二線城市房價的企穩甚至回升。相反,在中央層面房地產調控不可能實質性放鬆的背景下,三四線城市將進入下行通道。此時,購房者需根據形勢的變化相機抉擇。

來源:蘇寧財富資訊;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黃志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