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花4000萬進史丹佛被退學:想走的捷徑,最後都走成了彎路

作者 | 宋未名

近日,美國有史以來最大高校招生舞弊醜聞曝光,其中最大的一筆「讚助款」65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000萬)來自一個中國家庭。

涉事女生名字叫做趙雨思,父親是步長製藥董事長,陝西首富趙濤。

擁有百億身家的富豪趙濤,為了讓女兒趙雨思能夠順利進入美國名校,通過一個「保錄取」、「從未失手」的中介威廉姆·瑞克·辛格,花了650萬美元,終於把女兒「買」進了美國史丹佛大學。

這位中介辛格給趙雨思「量身定製」了一套帆船比賽選手的個人資料,儘管趙雨思從未接觸過帆船。

但是好景不長,2019年5月1日,這起美國高校舞弊案,被美國聯邦調查局查獲,趙雨思由於入學資料造假被史丹佛退學。

令人惋惜的是,趙雨思並不是不學無術的富家千金。

相反,她成績優異、興趣愛好也十分廣泛。ACT33分(滿分36),托福111分(滿分120),而且喜歡彈琴、騎馬、藝術……

如果沒有父母的「神助攻」,沒有找中介入學資料造假,那麽,以她的成績,發揮正常的話,是可以被美國TOP30大學錄取的。

明明是含著金湯匙出身、且成績優異的她,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

這一事件的背後,反映的是部分家長愛走捷徑的問題。

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那些用走捷徑換來的好處,遲早都要還回去。

在離2019年高考還有一個月的時候,貴州3名考上清華、北大名校的高考生卻因為「高考移民」問題被取消學籍。

「高考移民」,是指考生通過轉學或者遷移戶口等辦法,到高考分數線相對較低、或錄取率較高的地區應考。

這些學生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增大被清華、北大錄取的概率,在高考報名資格審查中,提供孩子的虛假資料,違規獲取高考資格。

可惜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沒能讓孩子考上心儀的名校,反而讓孩子被取消學籍,實在是因小失大。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能體諒這些為了孩子絞盡腦汁的家長們。

可是換一個角度來看,他們有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想過呢?

如果孩子入學以後,他心裡清楚自己的學歷是靠欺騙得來的,恐怕多多少少會從心裡感到不安吧。

等到孩子長大以後,如果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什麽困難,他會不會也像爸爸媽媽一樣,不朝正道上努力,而想著用欺騙的手段去走捷徑呢?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家長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從擇校開始,拿著錢走後門,砸鍋賣鐵也要送孩子進最好的學校,凌晨5點鍾開始排隊拿入學報名表,各種折騰就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在印度電影《起跑線》中,也有這樣一對家長,他們有一個5歲的女兒皮婭,經營著一家服裝店,過著小資階級的生活。

為了女兒能上當地的私立名校,這對夫妻真是耗費苦心。他們花重金在富豪區買了一套學區豪宅,舉辦宴會,假裝自己是上流社會的人,然後拉著女兒去上補習班。

但即使如此,皮婭還是被拒絕了,原因是:「學校不想錄用店鋪老闆的孩子。」

被拒絕後,這對夫妻沒有死心,決定裝窮人,獲得貧困孩子的入學機會。

到了最後,他們終於靠著賄賂,拿到了貧困證明,如願以償地進入名校。

可是看著善良的窮孩子被淘汰,皮婭的父親覺得自己像個小偷。

他決定把入學的權利還給那個貧困的孩子,卻遭到了校長的拒絕。原來校長才是幕後黑市的主使!

原本是教書育人的學校,卻因為校長的一己私欲成為了貧困生永遠的噩夢。

這個時候,皮婭的父親才發現,當教育失去了本質變成一門生意,這將是不可原諒的。

於是他開始反思,自己用金錢賄賂他人,用謊言欺騙贏得入學資格,這樣的行為,在孩子的眼裡,其實和那個可惡的校長沒有差別。

主持人董卿在節目中《面對面》中說過一句話:「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麽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個什麽樣的人。」

一個沒有人品的父親,怎麽可能培養出優秀的女兒呢?

為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有些父母,甚至在孩子心智上做文章。

一名高三女生,因為沒法靜下心來完成物理題,媽媽就給她服用了「聰明藥」。

於是學習成績在短時間內,有了大幅提升。

美國Netflix推出過一部紀錄片《藥癮》,講的就是美國中學生濫用「聰明藥」的情況,卻沒想到在中國竟然真的存在。

一項名為「全球藥物調查」的報告顯示,2018年,14%的人曾服用過至少一次認知增強藥物,那麽所謂的「聰明藥」真的有那麽神奇嗎?

當然沒有。

「聰明藥」不僅無法改善智力,恰恰相反,它的成分實際是中樞興奮藥利他林和專注達,還包括覺醒促進劑莫達非尼。

長期服用,很容易產生藥物依賴,輕則易怒煩躁,重則精神呆滯,還會有自殺傾向。

對於一些學生和家長來說,為了不被同齡人拋在身後,「聰明藥」是一個捷徑,可結果往往得不償失。

如果只為了尋求「結果」,人是很容易走捷徑的。在走捷徑時,不僅容易迷失,甚至連原本的熱忱也會逐漸喪失。

郭德綱說過,「我們這一行,沒有一夜成名。」

言外之意,今天的成績,那都是實打實地苦熬出來的。

那些所謂的短效、速成藥,看起來改變了眼下的狀況,但是,卻不得不為後面更大的惡果買單。

在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實驗。

實驗者找了1000名中學生,然後讓他們來到一所安排好的學校告訴他們,從教學樓到食堂一共有兩條路條路,A線路和B線路。

A線路一共400米,B線路一共600米,你們要選擇一條路盡快到達食堂。

如果是你,你會怎麽選擇呢?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最短的那條路吧?那1000名學生他們也是這樣想的。

可是最後的結果卻顯示:選擇了B線路的學生,比選擇A線路的學生,更快抵達食堂!

因為當所有人都知道哪條路最短的時候,每個人都希望走捷徑,反而由於道路擁堵延遲到達目的地。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有時候看上去最短的路,往往未必是捷徑。

相反,有時候看上去很長又不好走的路,雖然可能需要花費一些精力,但恰恰可以抵達成功的終點。

約瑟夫·布羅茨基在《悲傷與理智》一書中寫道:

勿讓未來驚擾你,你終歸抵達未來,若你必將抵達,請保持你現今擁有的理智。

永遠別走捷徑,自然之路即捷徑。

沒有白白走過的路,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為你的人生鋪路。

作者:宋未名,多平台簽約作者,不做螻蟻不做神,做個寫字人。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