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思聰可不是自帶」熱搜體質「

今天,我們就以微博「王思聰」為例,來剖析一下,一個千萬級別的網紅,在互聯網中具有重要話語權的大V是如何鍛造而成的,並在最終附上可操指導。

為了能快速掌握有效資訊,人類習慣於把事件結論化。這種思維在社會萬象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比如:地域黑;比如:女司機;又比如:普羅大眾對富人的不理解,延伸成為了仇富現象。

而極少有人願意去剖析其中的深層邏輯,利用數據、心理、證明等行為,並最終解釋出為什麼會這樣。而當我們真正能深入其中時,就會發現,任何一件看似簡單的人或事,其實都比我們想像中要複雜的多。

這也是一個運營人,所需要必備的特殊體質。

新浪微博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明星、政府、事件、發聲、撕逼,其時效性深切貼合了人們對資訊爆炸時代的幻想,甚至可以將其當做搜索引擎來用,4億用戶的UGC足以打敗任何一家權威機構的PGC、OGC內容,更別提微博的用戶中本身就存在有著大量的專業人士和一線發聲人員。

在巨大的流量利益面前,沒有人會毫不動容,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但等真正運作起來後,我們發現,我們承擔的角色更多的還是看客,我們的存在也只是證明了「二八定律」的科學性而已。

今天,我們就以微博「王思聰」為例,來剖析一下,一個千萬級別的網紅,在互聯網中具有重要話語權的大V是如何鍛造而成的,並在最終附上可操指導。

截止到2018年12月11日,王思聰的微博粉絲為44932004。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僅在一個月之前,他的粉絲體量還並未達到如此龐大,但2000W+的粉絲也足以稱得上是大V了。

而熱搜也早已成為常事,單是12月11日這天,王思聰就兩次登上熱搜,一次是#王思聰關注了章若楠#,一次是#王思聰取關章若楠#。

這換做其他當事人,網友更多會覺得不可理喻,但因為他是王思聰,所以一切都解釋的通。

此外,王思聰吃熱狗、抽獎、罵優酷,都是引起大型震動的熱搜事件。

那麼王思聰這個網紅、大V是如何真正樹立起來的呢?

一、定位

相信所有行銷人、市場人都對這兩個人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熟悉。在任何一件事要做之前,都要熟悉要做的定位是什麼。

王思聰的頭銜有很多:富二代、娛樂圈紀檢委、IG老闆、網紅收割者,等等。這些頭銜單拿出一個來可能並不算什麼,但真正需要一個人設把他完全統一起來,就有些難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大家留意的話就會發現,網路上對他的評價側重點也一直在變化,比如現在他IG老闆的頭銜就明顯比富二代的呼聲要更多,而這些都是需要運作才能達成的結果。

王思聰在早期時候網友對他的期待更多的是王健林的獨子,畢竟這個頭銜在網路世界中具有著獨一性,基於此定位他在娛樂圈內打抱不平與各路人馬撕逼,才更有著可觀賞性。事實上,王思聰也正是利用此完成了粉絲的「早期積累」。

而只要定位可以立足之後,他之後的附加身材才能發揮作用,一步步發展為現在商、娛各界,有錢有人,年齡跟大家相仿,能夠被調侃,也能代表大眾調侃權威的網紅小王。

二、內容

定位有了之後,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內容了。

很多人會說,王思聰現在放個屁都有4000萬人聽,不需要運作。其實這也是我們前言中所提到的,不經過分析大而化之的結論。就像新媒體圈內常流傳的一個段子一樣:

怎能保證有10萬+的閱讀?答案是有一百萬粉絲。

實際上這個段子並經住實踐。著名網紅銀教授是早期的微博段子手,後來在微信公眾號做內容產出,李鐵軍系列和各類段子收到大多數人的跟隨,閱讀量輕鬆10W+。

後來轉而做電商,內容向自己的淘寶店傾斜十分嚴重,久而久之,公眾號閱讀數據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下滑,這也都是定位跟內容不匹配,和不做內容規劃的後果。後來連銀教授自己都說道,發廣告是件很傷粉絲的事。

而王思聰的內容規劃也是有明顯的主線和規律。最近引起社會各界廣泛討論的就是IG奪冠後的抽獎,第一波抽獎獎金113萬,參與方式極其簡單轉發即可,最終獲得了接近兩千萬的粉絲增長。

不得不說的是抽獎是微博獲客的基本方法,即便再新穎的活動設計,如果沒有最終的刺激點,也都會顯得弱了幾分。但同時也因為這樣,才造成了流量的聚集效應,有錢的大V粉絲越來越多,0基礎、財力不充沛的小號機會越來越少。

這一點在王思聰早在14年的時候就已經玩過,效果也是不錯。

但只要抽獎就能夠實現曝光和轉化嗎?並不見得,與其說王思聰是佔了抽獎的光,不如說這是一件典型的事件行銷,這就不得不提第二個玩法:事件。

三、事件

相信玩微博的人都知道在11月3日這天發生了什麼:王思聰吃熱狗登上熱搜。

雖然是一次偶然的事件,但此次事件的影響力要比王思聰以前發的大多數微博引發的的陣容要大的多,這就是事件行銷的魅力。

當然「王思聰吃熱狗」能成為爆點,還是依靠其「時代背景」,就是這天是LOLS8總決賽,而其中的中國戰隊IG老闆就是王思聰。其實從這裡就可以看出,LOL背後蘊藏著多大的流量,而真正將這股流量發揮的淋漓盡致的,反而不是最終奪冠的IG戰隊和隊友們,而是老闆王思聰。

IG奪冠後,不知是騰訊沒有做備案還是在打盹愣神,玩家期盼的各類慶祝活動並沒有上線,這也激發了眾多玩家對騰訊的不滿,討伐騰訊成為了微博上的一股潮流。而這時,王思聰站了出來說:騰訊不給大家獎勵,我來給!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其中的微妙關係,首先騰訊遊戲確實理虧在先,第二王思聰是IG老闆,一切合情合理,這讓全網散落在四處的不滿玩家迅速擰成一股繩,全線推動了王思聰的抽獎活動,而口號就是:IG如果沒有一個城裡當官的爹,還真沒地方說理。

所以這看起來是簡單粗暴的抽獎,實際上卻是一個覆蓋人數巨大的公關事件的爆發,而這場博弈中,自然王思聰賺個盆滿缽滿。所以看到這裡,你還覺得王思聰通過113玩獲得2000萬的粉絲,是依靠一個抽獎嗎?

事件行銷則是王思聰積累粉絲,引爆熱搜的重要手段,不管是撕逼還是活動,背後的邏輯都是事件行銷的內核。

但這還不算完,事件是背景,抽獎是形式,真正的引爆,還差一招,就是管道。

四、管道

與其說是管道,不如說是流量。這就不得不說王思聰微博的另一個常態內容,撕逼。撕騰訊、撕逼優酷、小米、撕自己、范冰冰、張馨予……這也是他紀檢委稱號的由來。

(撕黃子韜)

中國有句老話,叫「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而國人看熱鬧的本性在網路事件更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不得不說的是,王思聰極大程度了利用了這一點,於是才有了各類撕逼。有人會想,這也同樣是件高風險的事,因為可能因此帶來的負面會更多。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行銷的本質是通過運作讓品牌被更多的人熟知,而這種被人熟知是通過什麼形式,往往要更容易被人遺忘。

典型案例優衣庫的試衣間事件,雖然優衣庫不承認,但界內幾乎可以肯定這是一場炒作。炒作並沒有給人帶來正向感受,但這無法阻擋這個品牌是行銷的受益者。

所以其實真正的大品牌是不怕撕逼,甚至可以說是願意去依靠這種形式去進行行銷,不要忘了在他們背後還有著更為強大的公關部門。就以優酷的節目,做推廣的時候就打著「王思聰的弟弟」的稱號,結果招來了王思聰本人的謾罵,但對節目組來說這簡直是天大的好事,因為他們沒有花錢就請來了千萬級別流量的王思聰為他們做推宣。

所以在王思聰不斷的撕逼過程中,我們大家看到的是對罵,卻往往忽視了王思聰罵的都是些大流量,在一次次無數人圍觀的同時,也實現了為自己的導流,雖然這是不是是他的本意,我們暫且還不能妄加猜測。

當然做這篇文章並不只是為分析,行銷人看過了太多案例,那些虛頭巴腦的分析課估計大家也早已受夠了。而任何一個案例如果沒有可借鑒性,或者可複製性,那就不是行銷,只能算是偶然事件了。王思聰也不例外。

這裡的不例外,我們可能不好再複製出一個「王思聰」出來,但是可以利用他的捷徑,少走一些彎路。

(1)由定位引發的籌備

雖然這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但這確實太重要了。而且很多行銷人在做定位時,也往往只能分析出定位,而我要更加強調的不單單是定位,而是定位以後帶來的內容和平台抉擇。

我有一個做企業直播方面的客戶,當時他們想做市場推廣的時候跟我談到,想主抓短影片行業,像抖音、微視等,內容打算做職場中的小趣事。

因為2018年正是短影片進入正規化的一年,而這家企業自己的設備、人員也都比較齊全。這個想法聽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直播行業,可視化的東西多,而且也正趕上短影片風口。

但其實只要深入思考就會發現,其實偏差很大,因為抖音上的變現手段還是依靠傳統的資訊流廣告,和已經有名氣的網紅,真正企業入駐並做大的很少。關鍵是哪怕那些在抖音中做大的企業,也都是面臨著C端用戶,比如藝術、教育類機構,暢銷品等,而不是這樣的純Tob的群體。

更何況,哪怕這個直播平台去做TOC的內容吸引來了關注,又能帶來多少轉化呢?答案顯而易見。

這就是由於定位帶來的內容、平台等的取捨。

(2)熱搜關鍵在於「熱」

很多運營人都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其實這是最可怕的一種想法,很容易把自己變成一個編輯。很多老闆都希望自己的企業能有爆點出來,既然是爆點,那就不會是走常規路。

有個運營的朋友跟我說過,他在17年初的時候運營的公眾號一篇10W+需要2000+左右的轉發,等到了17年8月份最後,第二篇10W誕生則足足有7000+的轉發才帶來,這還是一個有強大的專業寫手和廣泛的社會投稿,經過編輯的再創作和管道的投放才帶來,可見現在依靠純內容來實現爆點的難度越來越大。

所以一個詞的熱度越來越高,就是「事件行銷」。

我的一個客戶在發展初期的時候,剛剛拿到A輪投資,想做進一步的品牌曝光和吸引VC,當時向我們尋求幫助。我就為他策劃的是「對賭」這個關鍵詞,因為當時這也是個熱詞,而且賭這個詞本身就帶有強烈的吸引特徵。

我們跟當時的企業投資方打好招呼,偽造了對賭協定,並透過幾家媒體,做連續的報導,結果就引爆了投資圈。還有當時的資深媒體到公司來進行採訪,可謂是賺足了眼球。而我們也就任由事件發作,並其真實性不予置評。而其實人們關心的是這個事件,並不是事件的真偽。

結果就是,這家企業被投融資圈更多大佬得知,同時也由於其本事資質過硬,在這個事件行銷期間,一共吸引來4家投資人來進行下一步的融資洽談。

而對賭這件事,漸漸也就沒有人去關注其的真偽了。

(3)危機公關時刻都不能少

如果你懂一點心理學的話,那你就會發現,行銷其實就是抓人的劣根性。聽起來不好聽,但事實確實如此。當你說服老闆,打定決心打算做事件行銷,切記危機公關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更關鍵的是,選題很重要,千萬不要跑偏和觸及底線。例子有很多,DG就是最近的一個。廣告片辱華鬧的沸沸揚揚,幾乎全中國人都知道有這麼一個品牌,但中國早已沒有他的立足之地。

所以行銷人懂得利用人性,但不能自己沒有人性,這方面騰訊一直做的很好。

王思聰第一波抽獎時,就將騰訊遊戲送到了風頭浪尖,幾乎全部玩家都在罵,而其後的動作可謂是完美公關。從致歉聲明,到合理解釋,再送福利,再到超出以往的政策,完全一副犯錯孩子的樣子。而玩家看到這裡也就都不好意思再去罵個不平,就連當時說「騰訊工作人員不得參與」的王思聰就轉發微博稱十分滿意,兩家皆大歡喜。

(4)學會「碰瓷」大流量

說起碰瓷可能不太好聽,實際意義就是運營人在工作時,一定要儘可能考慮到大流量。因為現在流量費用已經居高不下,如果完全靠買管道,成本就會被抬升一大截,所以我們一定要儘可能利用大流量,往小了說叫蹭熱點,往大了說叫合作。

但不管怎樣,反正不能隻局限在自己的圈子裡去做事情,在策劃一個活動也好,內容也好,都要先想到,我有哪些流量可以用。這種流量包含上下遊企業、閱聽人群體相同企業、聚集現象比較嚴重的企業等等。

等你用各類辦法,讓他們主動或被動參與進來,那麼你的活動想不引爆都難了。

在當今時代,雖然人人都在喊內容為王,但千萬不要陷入內容的誤區,而我們身為運營人,就一定要利用起一切我們能利用的事情,去將一件事做好。

世上不會再有第二個王思聰,但一定還會有新的成功者站出來,這個人就在你我之中。

本文由 @胡小韓 授權發佈於運營派。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