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孔子武功有多高?金庸筆下僅一人達到他的境界,便已當世無敵!

提到孔子,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往往是孔廟中儒聖的形象,但其實孔子不僅是「萬世師表」,還是一名武林高手。

春秋是一個十分精彩複雜的年代,金庸小說中的越國牧羊女阿青,便是能一人獨破二千甲士的絕世高手。而同一時期的魯國第一高手,便是孔子了。

孔子的父親是當時「魯國三虎將」之一的叔梁紇,身高十尺力大無窮,曾以一人之力托住城門為軍隊爭取撤退時間。

有這樣優秀的基因,據記載孔子身長九尺,也是個兩米左右的魁梧大漢。《呂氏春秋》更是記載「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說孔子的力氣能一個人撐開城門,實打實的「孔武有力」,但他不願因此出名,也不讓別人知曉他的力氣。

春秋年代讀書人,擅長武功、射箭、駕禦,外出都是佩劍的,不僅不文弱而且都有那麼一兩手功夫。

孔子更是當中的佼佼者,他傳授的六藝當中,射禦兩項也都是武行,更在六十多歲高齡給徒弟展示過自己的駕禦技術,可見其本領高超。

雖然論語一直對孔子的武功有所遮掩,但是我們仍能從細節之處找到一些孔子武功實力的證明。

首先,孔子年輕的時候是使用兵器的,和射鵰英雄傳中的柯鎮惡一樣,都是用杖的高手。

像他斥責原壤「老而不死,是為賊」的時候,同時杖叩其脛。這個「叩」的動作,如果是用杖的尖端部位來叩,那很有可能還是點穴的一種手法。

但和獨孤求敗一樣,孔子很快就達到了草木飛石皆可為刃的境界,正是所謂的「君子不器」。這句話既是人生的境界,也是武學的道理。

得到孔子真傳的孟子,說過一句名言:吾善養浩然之氣。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養氣也是一門必修的功夫,我們可以當他是一種養生之法,或是當作儒家的修養之術,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內功。

但如果想探究孔子的武學境界最後到達了哪一個境界,那還得看他老人家自己怎麼說的「……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隻說到自己七十歲的境界,如果要找一個對照物的話,那應該是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豐,金庸形容老張的時候也是用了「從心所欲」四個字。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張三豐達到這個境界的時候已然是百歲高齡,而孔子那時才七十歲。

春秋時代發生的很多事,都被披上了一層浪漫色彩,正如阿青武功再高也不可能一個人打兩千個職業軍人。

孔子的真實武力也很難考證了,畢竟每個人可能都有那麼幾種特長。或許他就像演戲演得不錯的歌神張學友一樣,孔子只是比一般人高大強壯一些,一個身體不錯的讀書人。

但是仍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例如是從什麼時候書生和體弱聯繫在了一起,又是從什麼時候起一些讀書人丟掉了陽剛氣質,浩然之氣沒有反倒是一肚子蠅營狗苟,對職場潛規則期婦女孩子這些事情特別拿手。

再看看古聖先賢文物兼修的完美品格,或許值得我們汗顏和反思。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