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至養生 | 汗為心之液,「三避」為先

楊柳青青江水準,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唐·劉禹錫《竹枝詞》

今年6月21日是夏至。在古代,它是24節氣中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沒有之一。

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

俗話說「不過夏至不熱」,在傳統意義上,夏至就意味著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候來到。此後暴雨頻現,氣溫持續升高,我們要更加註重養生與保健。

夏至分三候

一候:鹿角解

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

二候:蟬始鳴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喜陽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夏至養生,「三避」為先

1、避暑

氣溫高時,人容易中暑,如果不及時處理,還會意識混濁、狂躁不安、昏迷等癥狀。

避暑應當注意採取的主要措施:

  • 中午前後不要外出,尤其要避免暴曬。

  • 避免劇烈運動和強體力消耗。

  • 藉助自然風、風扇、空調等降溫。

播放GIF

2、避濕

高氣溫是使人中暑的主要因素,但在一定條件下,空氣中的濕度也與中暑有一定的關聯,因此在夏季不僅要注意避暑,還要注意避濕。

避濕的主要方法:

  • 遠離潮濕環境。

  • 藉助飲食利濕,具有去濕作用的食物主要有:鯉魚、赤小豆、金針菜、萵苣、薏仁米、扁豆、冬瓜等

  • 利用空調等設備除濕。

3、避寒

中醫認為,夏季為了散熱,人的皮膚毛孔開泄,最易感受風寒、風濕及濕熱之邪,患上疾病。

避寒主要包括:

  • 防腹中寒:一是要注意盡量進食溫熱飲食,不貪吃冷飲、冷食;二是睡覺時一定要蓋「肚子」;三是早餐時適當吃點生薑,民間所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是有一定道理的。

  • 防軀體寒,主要是合理使用電扇和空調。

  • 防頭、腳之寒,夏季不要用冷水洗頭,沖腳,易導致各種疾病。

夏至穴位養生

夏季養生,重在養心,以下介紹兩個保養心臟最重要的穴位。

1、神門穴:祛心火,改善睡眠

一到夏天,氣象一熱,人肯定會浮躁一些,容易生舌瘡,按摩神門穴,可以祛心火、養心安神。

夏天也是一個容易失眠的季節,因為夏氣象溫高,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會比較興奮,難以入睡,此時按摩神門穴,就能調整睡眠。按摩到位的話,很快就能進入甜蜜的夢鄉。

2、極泉穴:緩解心悸

夏天是心陽最旺的時候,加上較高溫度導致出汗量多,「汗為心之液」,心氣受到擾動後就出現身體不適,心悸是這段時間工作人群易發的一種情況。

極泉穴位於腋窩頂點,屬心經。對於各種情況的心悸均有緩解。

按摩時,用一隻手的中指指尖按壓另一側腋窩正中的陷凹處,有特別酸痛的感覺;再用同樣的方法按壓另一側的穴位;先左後右,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揉1~3分鐘。

夏至養生,你都學會了嗎?

不如分享給親友,一起享健康!

本公眾號未署名文圖作者請與本報聯繫,以奉稿費。

戳原文,訂健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