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說修七支供非常重要?

為什麽修七支供非常重要?

這六支善根,再看章嘉仁波切的解釋: “又諸罪障,為能障礙如實成就;後說諸願,此能淨治。” 前面的七支供是前行,能夠淨治像“常隨佛學”“恆順眾生”這些“諸願”的障礙,把它淨化掉、對治掉。那麽 “一切福善,為能如實成就諸願順緣” ,依這些福德資糧就可以如實地成就這些願。比如說我們後面“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有很多的願,這些願的順緣靠其他五支來成辦。第七個“回向”是 “展轉增,永無窮盡” 。所以,作為前行的“事”,就能夠成就後面的“願”。這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能夠成熟。如果我們沒有這個前行,就沒有這個基礎、沒有這些順緣,那你想成辦後面的願(也難以成辦)。比如說你光是念“為利有情願成佛”,你想成佛,你這個願靠什麽成辦呢?沒有能成辦的資糧和因緣的話,光這麽想,即使你真的想,也做不到。像我們這些還沒有發菩提心的人,你說“我想發起菩提心”,想發菩提心也有很多障礙,(所需的)很多福報也不夠,這也要靠前行的七支來成辦。

所以,海公上師後面講, 這 是 “ 修一切前導加行之總要。總要者亦可稱為普賢,在密部各種主伴儀則之組織,莫不攝入此七支之法要,無此則不普不賢,不成軌式。又此七支各有專修之法,所以消除違障,補充順緣,理事不缺,正修如願成滿,行者注意 ” 。 這裡就是說了, 如果沒有能成辦的這個七支的這些辦法,是無法讓我們的所求可以成辦的。我們了解了這個扼要處,就知道,我們 不管在座上、在座下,對於修習這個七支都要花大工夫。

為什麽修前行會那麽重要呢?可能正行有時候我們就念了十分鐘,比如說“正修所緣”。原因就是要生起正行的必不可缺的因緣,如果我們去做了,那才是有智慧。就像我們現在不管幹什麽事情,比如辦一個法會或者是搞個什麽(活動),做準備工作佔去了我們大量的時間。我們如果想:要那麽多準備工作時間幹什麽?你就不要準備了。不準備,你的正行也就是那個樣子了,充滿了各種不成功的因素,到時候就亂成一團。

那就是說,正行和前行比起來,核心——這個加行是為了正行服務的。 如果你前行沒有做好,那正行也就沒辦法保障。 所以作為我們來講,我們現在就是屬於準備的工作的準備工作階段,那更要好好地做好這個準備工作,不要忽略了這個準備工作。這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把普賢大願生起來,那要好好地相應,以及如何跟菩提心相應,這都要靠掃除障礙、積集資糧。所以七支供我們念儀軌的時候都在念。

這裡的回向,好比我們念一個儀軌,念到正行剛要開始了,就回向了,這是怎麽回事呢?一般的我們都知道,回向是在念完了儀軌才回向的,這裡還沒有開始正行怎麽就開始回向了?這個回向是回向什麽呢?回向正行?把前行回向到正行去了?

前行的目的是什麽?現在假如說我們修“念死無常”,中間有十分鐘念死無常的文,我們念念念,“哦,死決定、死決定,我決定死了”。緣念這個(死無常)時有個前行,比如修七支供,念了很多,念到七支供回向的時候,是回向什麽呢? 回向我們修正行 。 我們為什麽修正行呢?我們在念念念,念死無常、決定死……,就是為了通過念死無常而使我們的心通達死無常。 在沒有通達的時候,我們要做一個前行,這是為了要達到我們的目的。 我們現在念死無常,如果我們前行做好了,把我們所作的功德回向到修正行,那我們這一座當中就會發現,“哦,今天好像有點感覺”。這就表示說,前行是為了正行而做準備的。

同樣的,就像今天法會安排九點鍾講經,可能七點鍾有很多人在這裡打掃場地、擺墊子,還有做各種各樣的準備工作,這些工作是為了正行而服務的。為什麽要擺座墊呢?因為正行的時候有人來坐,如果不擺座墊,大家坐在地板上就受涼了,聽經的時候就影響專注。所以,掃除這些障礙、積集這些順緣,就保證了正行的順利進行。這就是前行的目的,是為正行服務的,所做的這些就是為了我們生起正行。所以這是有密切聯繫的。

包括我們在一段時間裡修行,也是強調所緣、次第、數量要決定、要明確。比如這個月你修無常,那你平時做事也應該多多地回向能夠生起念死無常的覺受。總的是生起整個修行次第、令正法久住,別別的 [1] ,比如你今天這一座當中是修念死無常的,那座下你應該把所積集的資糧(都回向生起死無常的覺受)。比如你去磕兩個頭,你想著:我去磕頭,我把不能生起念死無常的證量的這些罪障懺掉;我去修曼茶,我要把能生起念死無常的證量的這些資糧積集起來。 如果我們修《行願品》——我要像普賢菩薩的大願一樣,跟他相應,我要能夠發起這種種圓滿的大願,內心有這樣的強烈的感受。沒有的話怎麽辦呢?那我修七支,把這些障礙掃掉,把這些資糧積起來。這樣就會有這個因果關係,它們就掛起鉤來了,那就不會脫節、不會分離。

所以修七支的回向,是回向到下面的“三門” [ 2] , 也就是圓滿願行的次第當中去,有這樣的一個重要性 。 如果不這樣做,那就變成太空泛,總的來說,反正是“回向眾生及佛道”;總的這樣想一下是不夠的,如果經常這樣做的話,反正老是沒有成佛,你回向給眾生也沒看見他肚子疼好一點等等,那你就不知道你的這個回向到底有沒有作用。如果你具體一點,比如說我經常愛打瞌睡,那我回向我這一座不要打瞌睡,我懺悔;我經常坐在那裡心定不下來,那我就回向我的福報大一點,讓我的心定一定。可以有這樣的作用。有的時候我們會說,“我念經怎麽那麽沒福報?經常一開始坐下來念經,他們就來電話找我,把我拉走,今天有人找我打麻將,明天有人找我去釣魚”。如果是這樣的話,通過修七支對治、回向、積累資糧,慢慢地這些順緣就會具足。

——《普賢行願品講記》宗宙法師

注解:

[1] 即分別的、具體的意思。

[2] 即常隨佛學、恆順眾生、回向佛道。《普賢行願品頌解》:佛道者,即是下文之三門,亦是普賢圓滿願行之大次第也……複次正宗者分三,所謂常隨佛學、恆順眾生、回向佛道。以此自義成就,他義成就,回觀成就之得失,而生後來佛道之斷修作用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