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說漢代“男耕女織”的時代完全降臨?

先秦兩漢時,蠶桑絲物和紡織品都是我國較為重要的特產,後世許多國家的紡織業都是我國流傳過去的。我國的蠶桑業源遠流長,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了利用蠶繭的原始知識。殷商時代也有絲織品留下的痕跡。

春秋時期,蠶桑業和紡織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詩經》之中有很多介紹統治階級一身錦衣珠繡的奢華情景。在漢代,手工業快速發展起來,無論是官營,還是私營的手工業都非常發達。

為了滿足漢代皇室紡織品的需求,京師長安城裡設立了東、西兩家紡室,由織室令丞主管。“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說明“男耕女織”的時代已經來臨。

漢代對於農桑非常重視,每年必由皇后舉行養蠶儀式,采桑養蠶是漢代婦女的勞動,漢樂府民歌之中有一首著名的《陌上桑》,就是以一個正在采桑養蠶女子為女主人公的故事。

在漢代之前,我國的紡織業絕大多數都集中於黃河中下遊地區、長江流域以及南方地區。在西漢,養蠶紡織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養蠶紡織業主要集中在巴蜀地區。在四川成都和德陽漢墓出土的文物中有“桑園”圖磚,圖磚上的桑園設有門,一位高髻婦女正在園內從事著勞作。當時,蜀地的人民采桑養蠶,織造出全國最為著名的蜀錦。而且在長城以北以及西北地區的養蠶業也有發展。到了東漢的末期,中原的養蠶技術已經傳播到了邊遠的郡縣。

漢代由於農桑業的迅速發展,全國範圍內普遍植桑養蠶,錦帛的織造迅增。漢代紡織品的種類十分地豐富,以絲織品為例,有紈、綺、縵、素、練、絹等數十種。這說明當時的紡織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特別重要的是漢代已經出現了彩錦,這是一種經線起花的彩色提花織物,也是我國傳統的織錦工藝之一。漢代的布,以麻和葛為代表。麻布的品質特別好,有些甚至可以和絲、羅和綺相仿。此外,漢代還把毛織成或者擀成氈褥,鋪上地上,這是地毯的開端。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大量紡織品,反映了當時紡織技術的高水準。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絲織品可以看出,漢代的絲品質好、絲縷均勻,絲面光滑,單絲的投影寬度和裁面與現代的家蠶絲特別的相近,說明那個時代的絲織品工藝已經達到高超的水準。“薄如蟬翼”的素紗織物,是當時繅絲工藝高超水準的象徵。從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禪衣來看,它的總重量只有48克,充分顯示出紗的細韌。

當時的麻紡織品也非常的流行,在日常的生活中時常能用到的有灰色細麻布、白色細麻布和粗麻布,質地都是細密柔軟的。特別是白麻布,潔白如練。細麻布的單纖維很長,強度和韌度也非常大。這說明,漢代的絲織工藝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

一言:《歷史的風尚·漢朝》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