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治療失眠的十大藥方。

失眠是指無法入睡或無法保持睡眠狀態,導致睡眠不足。又稱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DlMS),為各種原因引起入睡困難、睡眠深度或頻度過短、早醒及睡眠時間不足或質量差等,是一種常見病。

現在臨床醫學科學對失眠的認識存在局限性,但是,臨床醫學家們已經開始根據臨床研究,給失眠進行定義,2012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睡眠障礙學組根據現有的循證醫學證據,制定了《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其中失眠是指患者對睡眠時間和(或)質量不滿足並影響日間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

簡單來說,失眠就是睡不著,只要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人,基本上都遭遇過失眠,比如小孩子,會在開學之前的一個晚上失眠,少年少女,會因為戀愛的事情失眠,而大人們,則會因為家庭問題,工作壓力而失眠,原因因人而異。因此,失眠是很正常的事情,首先心裡不要給自己壓力。


1方名:潛陽寧神湯

藥物:夜交藤30g,熟棗仁20g,遠志15g,柏子仁20g,茯苓15g,生地黃20g,玄參20 g,生牡蠣25g,生赭石(研)30g,川連10g,生龍骨20g。

功效:滋陰潛陽,清熱寧心,益智安神。

主治:心煩不寐,驚悸怔忡,口舌乾燥,頭暈耳鳴,手足煩熱,舌紅苔薄,脈象滑或弦數。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解:《內經》謂:「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臨證觀察不寐多由五志過極,心陰暗耗,心陽亢奮所致。本方用黃連以清心火,生地黃、玄參滋陰潛陽,更用龍牡、赭石以潛鎮陽氣,使陽入於陰。然此病日久,思慮過度,暗耗心陰,故再用遠志、柏子仁、酸棗仁、夜交藤養心安神。不寐常見初睡之時忽然跳躍,似驚而醒,有似心虛膽怯而實非,乃陽亢陰虧,初入之時交合淺而脫離快,自然陰陽不能相濟而復醒。因此,除滋陰潛陽外,必須用黃連以直折心火,從而達到瀉南補北、心腎相交、陰平陽秘之目的。

加減:若陰虧甚,舌紅少苔或無苔者,可加麥冬15g,百合20g,五味子10g;情懷抑鬱,煩躁易怒者,可加合歡花15g,柴胡15g以解鬱安神;兼大便秘者多為胃家鬱熱,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可加小量大黃以瀉熱和胃。

方歌:潛陽寧神夜交藤,棗柏遠志連茯苓;龍骨牡石玄生地,陽入於陰心神寧。

驗案:王某,女,47歲,病一年余。心煩不寐,近兩個月病情加重,徹夜不能入睡,煩躁多怒,自汗,手足灼熱,大便秘結,經用中西安神鎮靜之劑皆未收效。察其面色不榮,精神萎靡,自述不能入睡,至夜則煩躁難忍。舌光紅少津無苔,脈弦數。此屬心火上亢、腎陰不濟之證,宜清心火、滋陰潛陽,乃出潛陽寧神湯。初服6劑,心煩不寐收效,夜間安穩,能入睡3小時左右,但仍大便秘結,遂原方加文軍5g,囑繼服12劑。複診病情明顯好轉,大便通暢,保持日一次,能入寐4小時以上,心煩消失。又服10劑,睡眠恢復6~7小時,諸症消失而愈。

按語:不寐一病臨床頗為多見,病機亦錯綜複雜,有心脾兩虛者,有膽鬱痰擾者,亦有胃氣不和者等等。臨床上尤以陰虛陽亢、心腎不交者居多,往往纏綿難愈,難以驟效。久不得寐,勢必耗傷心陰,使心陽更亢,復不得入於陰,而不成寐。潛陽寧神湯正是基此而立方。臨床施用,要有方有守,循序漸進,待陰氣得充,亢陽得平,心神安定,臥寐必寧矣。


2方名:除痰安寐湯

藥物:北柴胡10g,法半夏10g,淡枯芩12g,炙青皮10g,枳實10g,製南星6g,竹茹1 2g,龍膽草10g,梔子10g,珍珠母60g(先下),礞石30g(先下),合歡皮15g,夜交藤3 0g,葛根30g。

功效:祛痰(無形)鎮靜,解鬱舒肝,安神除煩。

主治:由七情六鬱而引起的失眠煩躁,亂夢,頭痛昏暈,多愁善感,疑慮妄想,驚悸夜遊,無端喜怒啼泣等症。即現代醫學所稱神經官能症。

方解:本方系多方精組而成。上可溯源於《內經·素問》之半夏秫米湯;下又能至現代實驗室,因今人實驗證明,中醫除痰葯多有鎮靜作用;中可以歸功於許學士的「珍珠母丸」,因本方重用珍珠母。

用法:方中珍珠母、礞石二葯,須先放入水中煎沸約半小時,然後納入其餘諸葯。因此二味為介類及礦物葯,非久煎不能奏效。余可按常法煎取濃汁約150ml,煎兩次,分兩次服用,距離吃飯約一小時,前後均可。

加減:頭痛甚,中醫稱為痰厥頭痛者,加鉤藤30g,菊花10g,白蒺藜15g,赤芍30g,以舒攣鎮痛;大便乾結者,加瓜蔞仁12g,生大黃6g以潤腸通便;抽搐動風者,加羚角面1g (分沖),以清肝熄風;狂言亂語,躁動不寧,幻視幻聽者,則其病已由量變到質變,屬於癲狂之症,所謂「精神分裂症」之類,本方須加菖蒲10g,遠志6g以豁痰開竅。外加「礞石滾痰丸」6~9g,上午一次服下,下午可得瀉下二、三次不等。慎不可睡前服用此丸,因為此葯起作用時,可見腹痛瀉下,影響睡眠,反滋病變。

方歌:除痰安寐夏星礞,去火柴芩與梔龍;下氣枳青茹滌熱,葛珠交合共成功。

按語:失眠多夢一症,根據舊說認為神魂不安所致,而神魂不安,則主要責之心(藏神)、肝(藏魂)火盛,蒸濕生痰,痰火交鬱,故而發生心煩不寐,或寐則亂夢紛紜,大腦基本上得不到休息,經常處於疲勞狀態。人非鐵石,大腦更是精密度最高的器官,久之則變生百出。我曾統一將之稱為「神志病」,意即由「五神」(神、魂、魄、意、志)、「五志」(善、怒、思、憂、恐)等相互交雜、相互影響而產生的疾病。這類疾病,少睡多夢實為最根本、最主要的癥狀,愈此則諸症減輕,而本方則主要用來解決這個問題的。但古語有:「心病還須心藥醫」之說,藥物的作用,終是「外因」。治療本病除服藥以治其標外,更主要的還是消除病人「五志過極」(七情)的致病宿因。否則,病本不除,「內因」還要起主要作用。


3方名:琥珀合歡白芍湯

藥物:琥珀0.6g(研末沖服),合歡花9g,白芍9g。

功效:安神解鬱,養血柔肝。

主治:失眠、神經衰弱。

方解:思慮過度則傷脾,脾血虧損,血虛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肝失條達,鬱而化火,上擾心神,陰液虧耗,無以上承於心,五志之火無製,而君火更亢,陽不入陰,致使心神不安而產生失眠、多夢、神疲、舌紅或淡紅、脈細弱或細數諸症。本方琥珀安五臟,定魂魄,鎮驚安神,為君葯;輔以合歡花安神解鬱,入脾補陰,入心緩氣而令五臟安和,神氣舒暢;再佐以養血柔肝益脾之白芍,用其苦入心,微寒瀉心火,酸入肝,收斂肝陰。全方葯僅三味,但組方嚴謹,療效確切,尤其以血虛陰虛型病人為佳。

加減:肝虛有熱之虛煩不眠與酸棗仁湯合用;熱病後期,熱邪未盡,陰液已傷者與黃連阿膠湯合用;心腎不足,陰虛陽亢失眠、心悸、健忘、口燥咽乾、舌紅無苔者,加生地、柏子仁等養心滋腎之品。


4方名:丹參棗仁湯

藥物:丹參、生龍骨、生牡蠣、夜交藤、合歡皮各15g,炒棗仁、柏子仁各10g。 主治:失眠。

製法:先用水將生龍骨、生牡蠣和其他藥物分別浸泡30分鐘,再用火先煎生龍骨、生牡蠣30 分鐘,然後納入諸葯再煎,取汁250ml,再加水煎取150~200ml,2次煎出藥液共300~450ml 左右,合勻。

用法:每日1劑,分2次溫服。

驗案:徐某某,男,56歲。1987年12月14日初診。失眠10餘年,難以入睡,常通宵達旦不眠,每晚需服10片安眠藥始能入睡1~2小時,記憶力減退,稍勞即暈,肢體抽動,兩脅隱痛,特由黑龍江來京求治。視其體,形體消瘦,目眶暗滯發黑;察其舌,質暗苔黃膩;切其脈,沉細而弦。證屬肝腎陰虛,心火獨亢,心腎不交。予丹參棗仁東加生熟地各10g,珍珠母(先下)15g,黃連3g,白芍10g。服7劑後,不服安眠藥已能入睡,頭暈肢抽脅痛等症也隨之減輕。再以原方去珍珠母、生熟地,加當歸、菖蒲、炒遠志各10g,繼服7劑,晚上已能安靜入睡,精神轉佳,癥狀消失,高興而歸。囑其繼續服藥,以資鞏固。 按語:失眠多與肝腎有關。心藏神,賴肝血以養,需腎水以滋。腎藏精,腎虛則不能上濟於心則心火獨亢;或五志過極,心火內熾,不能下交於腎,心腎失交,心火亢盛,熱擾神明,神志不寧,因而不眠。若情志所傷,肝失條達,鬱而化火,火動擾心,神不安寧亦致失眠。臨床上需根據全部脈證,審因論治。本方系自擬經驗方,適應於心肝火旺,心腎不交的失眠。

其審證要點為:心煩不眠,難以入睡,睡即多夢,口苦咽乾,舌紅苔黃,脈細弦數。方中丹參入血,既養心肝之血,又涼血分之熱,從而起到安神作用,為本方主葯;炒棗仁養肝血;柏子仁補心陰,生龍骨、生牡蠣鎮靜以增安神之功;夜交藤清虛火安心神;合歡皮化痰濁寧心神。

臨床運用,尚需隨症加減:若目眶發黑,為腎水虛虧,加生熟地或女貞子;若虛煩性急,加山梔、白芍;若難以入睡,口苦舌尖紅痛,加黃連或木通少許;若頭暈目赤,加珍珠母;痰多可加茯神、菖蒲;胸脅悶脹,嘆息,加鬱金、香附;大便不通,加枳殼、檳榔、瓜蔞;時有躁熱,面紅或眩暈耳鳴,加龜板、磁石、石決明;五心煩熱,加功勞葉、地骨皮、知母。 服藥同時,應以清淡而富於營養的飲食為主,禁食辛熱油膩之品,以防助火生痰。同時睡前避免飲用濃茶、煙酒,用溫水洗腳,以引火下行。保持情緒安定,心情舒暢,解除思想負擔。本方以養血安神為主,氣虛陽虛者慎用,因邪實內擾者慎用。


5方名:高枕無憂丹

藥物:生地60g,酸棗仁60g,煆磁石45g,茯苓60g,茯神60g,黃連10g,阿膠60g,雞子黃4枚,琥珀末10g,知母60g,川芎4.5g,遠志45g,甘草10g。

主治:失眠。

製法:上藥共研極細末,以豬心血和之,煉蜜為丸,硃砂為衣,每粒重1.5g。或以上方劑重的1/5~1/4水煎服。

用法:每晚臨睡前2小時3~4粒,燈芯湯送下。如作湯劑,則每日1劑,日服2次,下午3~4 時服頭煎,晚間臨睡前服2煎。

驗案:李某某,男,42歲。失眠3年,終日頭昏,記憶力衰退,寐則多夢紛紜,甚則通宵不眠,精神恍惚,舌紅苔薄,脈細弦。服用高枕無憂丹2周,睡眠基本恢復正常。

按語:本方為酸棗仁湯與黃連阿膠東加減而成。治虛勞虛煩不得眠,虛陽困擾中宮,心火上炎而心神不寧。臨床特點為心煩不寐,頭暈,耳鳴,健忘,五心煩熱,舌紅,脈細數。治當以滋陰清心安神為原則。方中酸棗仁養肝血、寧心神,配以川芎疏肝理氣,一收一散,相反相成;更以知母、黃連清熱除煩,製川芎之辛燥;生地、阿膠、雞子黃滋陰,使亢陽有所附;茯苓、茯神、遠志寧心安神;磁石、琥珀鎮心安神。豬心血和葯,取「心者入心」之義,為諸葯之引。諸葯合用,具有滋陰清熱,鎮心安神之效。


6方名:枸杞棗仁湯

藥物:枸杞30g,炒棗仁40g,五味子10g。

主治:失眠。

製法:上藥3味和勻,分成5份。

用法:每日用藥1份,置於茶杯中,開水浸泡,當茶頻頻飲之。或日飲3次,每次至少50ml 。

驗案:寧某某,男,45歲。患心動悸,發作無時,夜寐不安,倦怠乏力,面色微黃,形體消瘦,舌無苔,脈結代,每分鐘心臟早搏八九次。予上方,囑當茶飲。3天后脈律轉齊,睡眠亦安。服藥1月,諸症皆除。

按語:本方以葯代茶頻飲,既可免去煎藥之勞,亦可達到治療之效,且服用方便。其適應症為心血不足,腎陰虧損之失眠,可見虛煩心悸,夜寐不安,夢遺健忘,舌紅少苔,脈細數。方用棗仁、枸杞子補肝腎,養心血;五味子斂心氣,滋腎水。全方葯少力專,滋補肝腎,養血安神。運用本方,可根據不同情況,適當調整用量或加減藥味。如心律不齊,而失眠較輕者,棗仁、枸杞子量宜相同;單純失眠者棗仁量宜大;胃酸過多者,可去五味子,加白豆蔻5g。服藥時,可適當加入白糖或麥乳精以調味。


7方名:紫靈湯

藥物:紫石英30g,靈磁石30g,菟絲子15g,枸杞子15g,黨參12g,茯苓10g,麥谷芽各30g,生甘草3g,懷山藥15g。

主治:失眠。

製法:紫石英、磁石先煎半小時,余葯先在水中浸泡半小時同煎,沸後10分鐘即可,取汁,藥渣再兌水,煎20~30分鐘,取液,去渣,每劑煎2次,將2次煎出的葯汁混合。 用法:每日1劑,飯後2小時許溫服,日服2~3次。

驗案:黃某某,女,29歲。1976年9月30日來診。半年前因「甲亢」行手術切除。患者於夜晚曾受驚嚇,此後夜不能眠,稍有響動即心悸,曾用多種中西藥治療無效。診時頭暈目弦,耳鳴如蟬,消谷善飢,夜尿頻數,精神倦怠,舌淡,苔薄,脈弱。用上方,服藥4劑,夜即能寐,再以本方加減調治月余,睡眠恢復正常,他症皆除。追訪12年,未見複發。

按語:失眠病因多端,臨床兼證各異,因而需根據不同證型及不同兼證,選取不同方葯,辨證施治。本方適用於陰虛陽亢者,證見頭暈目眩,耳鳴,甚則耳聾,肢倦神疲,納呆,舌淡,脈弱。方用磁石、紫石英一寒一溫,以潛元陽;黨參、茯苓、山藥、甘草補中健脾益氣;加谷麥芽以助消化,同時還有防金石之葯傷胃之功。臨床運用之時,尚須根據不同兼症化裁加減;眩暈者,加製首烏15g,菊花炭6g;暈厥、血壓偏低者,黨參改生曬參9g或西洋參6g,加山萸肉9g;失眠嚴重者,加酸棗仁24g,金蟬花3對,硃砂1g(分沖),夜交藤15g ;心悸嚴重者,加丹參15g,赤芍9g;耳鳴嚴重者,加石菖蒲3g,五味子9g。服藥期間禁食鹼性及刺激性食物,如饅頭、切面、辣椒、大蒜、煙、酒等。


8方名:安神煎

藥物:炒陳皮6g,法半夏10g,膽星6g,石菖蒲6g,鬱金10g,朱茯神15g,蓮子心6g,龍齒20g,酸棗仁15g,炙甘草5g,麥芽30g,大棗10枚。 主治:失眠。諸葯納水浸泡,文火煎煮,沸後再煎20分鐘,水不夠時可略加,煎成200ml。

用法:每日1劑,日服1次。臨睡前溫服。服藥後,以溫熱水洗腳後就寢。 驗案:徐某,男,52歲。1986年5月4日初診。患失眠2月,持續加重,漸至徹夜不寐,白天感頭昏腦脹,無法工作,食少、消瘦、乏力。曾服鎮靜安眠西藥無效。處以上方,5劑後即能入睡,再服5劑,每晚能睡6小時左右,精神轉佳,遂恢復正常工作。

按語:本方所治失眠者多因精神緊張,心情不愉快而致,氣鬱不舒,影響脾氣之運化,聚濕則成痰;或因氣鬱化火,煎熬津液,亦可生痰。明·戴思恭認為:「有痰在膽經,神不歸舍,亦令不寐」,同時指出,「理痰氣」為治療本病的「第一要義」。方用陳皮、半夏、朱茯神、甘草,取二陳湯之義,燥濕化痰,同時朱茯神還有寧心安神之功;加膽星增強化痰的作用,並能清熱;菖蒲、鬱金、蓮子心清心化痰解鬱,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石菖蒲具有鎮靜作用;龍齒鎮心安神;酸棗仁寧心安神;麥芽健脾和胃消食;諸葯合用,有燥濕化痰,清心安神之功。

本方證的審證要點為:要有痰濕內停之象,證見胸悶、頭痛、厭食等。臨證之時,如見舌質紅,口乾者,可去陳皮,加天冬12g,麥冬12g,何首烏12g。


9方名:百合安神湯

藥物:生百合30~50g,炒棗仁30g,當歸10g,夜交藤30g。 功效:養心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解:失眠症的主要病機是心神不安,正如《景嶽全書》所雲:「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百合安神湯即據此立意。其中百合味甘,性寒,清補兼用,入心經善「斂氣養心,安神定魂」,據老中醫多年經驗,重用百合有明顯鎮靜安眠作用,故用以為君;炒棗仁甘收酸補,向為安神要用藥,用以為臣;當歸善補陰血,佐百合以養心陰,夜交藤味甘性平,佐棗仁以養心血,葯雖四味,但君臣相合,互佐協力,功專安神。不寐病因雖多,證型亦雜,但均以心神不守為共同病機,其治均當以安神為要務,故不論何型,皆可用百合安神湯為主進行治療。實際應用時,百合用量宜重,方解獲效卓然。因其藥性平和,即使用50g,亦無任何副作用,儘管放膽用之。

加減:肝鬱化火者,合用丹梔逍遙丸或龍膽瀉肝湯;思慮過度者,合用茯神、桂圓肉、白朮、木香、石斛、陳皮、柏子仁等;卒受驚恐者,加用遠志、山萸肉、琥珀、生龍牡等;飲食停滯者,加砂仁、麥芽、山楂、雞內金、檳榔等,若腹脹滿、大便乾結者合調胃承氣湯或枳實導滯丸;痰熱內蒙者,上方加溫膽湯。心腎失調者,上方合用六味地黃丸、交泰丸為基本方;偏陰虛火旺者,合黃連阿膠湯或天王補心丹;偏腎陽虛者,合右歸丸或金匱腎氣丸;遺精明顯者酌加桑螵蛸、金櫻子、芡實、連須;盜汗明顯者酌加知母、黃柏、五倍子、煆龍牡等。心脾失調者,主方合歸脾湯;納呆明顯者酌加陳皮、焦三仙;腹脹明顯者酌加砂仁、川樸;大便稀溏者,去當歸,酌加山藥、薏仁、白扁豆。心肝失調者,肝血虛者合用四物湯;肝陰虛者合一貫煎;肝陽上亢者,合羚羊鉤藤湯;月經不調者,酌加香附、益母草。

驗案:姚某某,男,35歲,乾部,1995年2月21日初診,門診號為:127489。 十年來常年失眠,屢治不效,近四天徹夜不眠,只好借酒刺激,以醉代眠,伴頭昏、頭暈,記憶力嚴重下降,口渴喜飲。


10方名:養心安神湯

藥物:北五味子6g,珠麥冬12g,太子參、茯苓、茯神各9g,桂圓肉、當歸各9g,生龍骨1 2g,生牡蠣18g,炙遠志6g,柏子仁、炒棗仁各15g,夜交藤30g,炙甘草2.5g。 功效:益氣養心,補血安神。

主治:虛證不寐。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解:方中五味子、麥冬能滋養五臟,清心,斂肝,滋腎,益氣,強陰;太子參、茯苓、茯神能益心氣;桂圓肉、當歸能補心血;生龍骨能入肝安魂;生牡蠣能入肺定魄;遠志能引腎氣上達於心,得茯苓茯神通心氣下交於腎,合奏交通心腎之效,能佐麥冬散心鬱以安神;炒棗仁補肝膽、斂心氣;柏子仁鎮肝,安驚悸,養心血;夜交藤除夢安神;炙甘草能和中,調和諸葯。全方共奏益心血,補心氣,鎮心驚,安心神。

加減:陰虛火旺者,去參、歸、元肉,加滋陰阿膠,清火加竹葉、燈芯草、梔子、連翹心、黃連、黃芩;陰虛陽亢者,去參、歸、圓肉,加阿膠、雞子黃,陽亢甚者加生石決明、珍珠母;腎陰虛者加生地、玄參;肝腎陰虛者加枸杞子、山萸肉、沙苑蒺藜、二至、桑椹、黑芝麻之屬;心腎不交者加黃連、桂心;心脾兩虛者加土炒白朮,若胃氣不和,苔白食少,再加砂仁、佛手或二陳;驚恐傷神,心膽氣虛者改太子參為人蔘,加菖蒲、龍齒、硃砂;驚悸不安者炙甘草用至9~15g,照上條加味,再加琥珀;驚魘有聲者參按上條適當加味,再加二陳;健忘者遠志用至9g,再加菖蒲、酥炙龜板。

驗案:1964年4月初銀川市總工會乾部張某,患嚴重神經衰弱,失眠多年,頭昏,頭痛,健忘,幾乎喪失工作能力,即用養心安神湯照陰虛火旺、心腎不交二型加味出入,調治月余而愈。老中醫用此方20幾年來加減出入,治療虛證不寐獲效者人數眾多。

按語:臨床上如遇實證不寐,如胃中不和,痰熱內阻,或肝膽火旺擾動心神,或瘀血不寐,均當另選對證良方;若誤用此方則有實實之弊。若虛中扶實,以虛為主者,上方可以加減運用,而加減之法又不出上述十法之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關於 的健康資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