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學者型官員周小川是怎樣煉成的

  學者型官員周小川是怎樣煉成的

  來源:證券時報 記者 孫璐璐

  “學者型官員”也是外界對周小川的標簽式評價之一。一位在央行系統工作多年的官員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這五個字既概括了他深厚的學術功底,又說明他是一個務實的政府官員。這兩種特質能統一在一起,與其在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簡稱“體改委”)的工作經歷密不可分。由於身處體改委這樣的高平台,他研究的都是國家亟須解決的各種經濟領域改革問題。這種研究本身就是對策性的,有很高的務實性,需建立在大量調查研究基礎上。

  周小川對經濟問題的研究興趣,最初主要得益於其家庭環境的影響。其父周建南曾任一機部副部長兼對外經濟聯絡總局副總局長,參與制定了一系列進出口貿易、利用外資的方針和政策,為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對外經濟貿易體制奠定了基礎。周建南之後從事調查研究和參謀顧問工作,是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央財經長官小組顧問。

  周小川早年的求學經歷幾經波折,高中畢業後正值“文革”開始,在當時的時代大潮下,周小川只能與大多數知識青年一樣“上山下鄉”,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接受鍛煉,在冬天極寒的東北農村一待就是4年。

  4年建設兵團的鍛煉經歷讓周小川在工程設計方面有所接觸,這也對他在後來的求學之路有所益處。他曾說過,“這4年中,除了勞動,也有一些其他的接觸,比如,對電話系統、載波廣播系統進行一些工程設計,對機床做一些技術革新”。1972年,作為第二屆工農兵學員,周小川被送到北京化工學院讀書,學習儀表自動化專業。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市自動化技術研究系統研究室工作。兩年後中國恢復研究生招生,周小川考上了機械科學研究院電腦應用與系統工程專業的研究生。

  在機械科學研究院攻讀研究生期間,也是周小川從事經濟學研究的一個分水嶺。此前,他對經濟問題只是停留在感興趣的層面,但這期間開始逐步走向對經濟問題的學術研究,初期是應用系統工程方法來分析和解決經濟領域的最優化、預測等技術層面的問題。

  1985年,周小川於清華大學經濟系統工程專業博士畢業,畢業論文是《國民經濟模型與經濟大系統的分解途徑》。畢業後,周小川進入體改委下屬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工作。

  在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體改委匯集了一批有抱負、有能力的青年。大家都在為謀劃中國經濟發展路徑揮灑著青春,從這裡走出的學者後來都成為中國經濟金融領域響當當的人物。這裡面既有像周小川、樓繼偉、李劍閣、郭樹清這樣的技術型官員,也有如張維迎、曹遠征等著名經濟學家。

  1991年,周小川從體改委調至中國銀行任副行長,開啟他的金融生涯。

  不論是早期的研究成果,抑或中後期的學術思考,周小川的總體觀點是相信市場的,他也一貫主張推動市場化改革。作為堅定改革派的代表,周小川後來無論是擔任證監會主席,還是掌舵央行十五載,都始終不遺余力地推行金融領域的各項改革。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