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閻驊教授:長效G-CSF,應對血液腫瘤患者化療後骨髓抑製的安全、有效之選

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醫學界腫瘤頻道」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我國血液腫瘤患者化療後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管理存在哪些問題?長效粒細胞刺激因子(G-CSF)和短效G-CSF應該如何選擇?如何才能做好患者管理?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閻驊教授為我們進行了介紹。

重點提示:
  • 國內外指南一致推薦,對接受化療的血液腫瘤患者進行分層管理;中性粒細胞缺乏伴發熱(FN)風險≥20%的患者,應預防性使用G-CSF。


  • 與短效G-CSF相比,長效G-CSF具有多重優勢:患者依從性更高;療效更加穩定;顯著減少FN發生,縮短住院時間;具有自我平衡特性,減少骨痛等不良反應發生。


  • 我國自主研發的硫培非格司亭,運用了更穩定的聚乙二醇修飾技術,在與進口短效G-CSF的頭對頭試驗中取得了優效性結果,並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全新通用名。

閻驊教授採訪視頻

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危害大,我國血液腫瘤患者管理仍存不足

在血液腫瘤治療中,化療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化療相關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是化療後骨髓抑製的嚴重血液學毒性表現,其所引起FN是主要的臨床併發症。

FN的臨床危害顯而易見,數據顯示:25%~40%的化療初治患者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超過60%的患者化療延遲和減量的首要原因是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劑量改變的患者中有超過60%再次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而且,有研究表明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中,FN的總死亡率較高,在骨髓瘤中約為8%。由此目前專家形成的共識認為:第一,發生FN後感染率高,死亡風險增大;第二,預防FN發生非常重要;第三,由於瘤種與化療方案的不同,以及患者自身條件的差異,建議對接受化療的患者進行分層管理,以實現個體化預防與治療中性粒細胞減少伴發熱的目的。

目前,國外指南均已明確了在FN高危患者中預防性應用G-CSF的重要地位,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路(NCCN)、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以及歐洲癌症研究與治療組織(EORTC)三大指南均推薦對於應用FN風險≥20%化療方案的患者,應預防性使用G-CSF。

在我國,2017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就發布了《腫瘤放化療相關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規範化管理指南》。但是整體而言,我國血液腫瘤患者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管理與國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1)醫護人員對化療相關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的認識有待提高;(2)化療相關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的風險評估有待建立;(3)化療相關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的管理流程有待優化;(4)化療相關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的預防與治療有待規範;(5)對G-CSF尤其是長效G-CSF的認識不足。

長效G-CSF相比短效G-CSF優勢顯著

G-CSF有長效和短效之分。與短效G-CSF相比,長效G-CSF優勢顯著。首先,其半衰期可以長達48-58小時,因此每個化療周期只需注射一次,對於患者來說依從性大大提高;其次,長效G-CSF結構更穩定、抗藥抗體(ADA)發生率更小,因此能帶來更穩定的療效;再次,從療效上看,長效G-CSF可減少粒細胞缺乏發生率及其導致的感染率,縮短住院時間;最後,長效G-CSF存在自我平衡的特性,可減少骨痛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長效G-CSF在2002年就獲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上市,其作用早已獲得國外專家的認可,並被廣泛應用於臨床。

我國長效G-CSF的應用起步較晚,使用率與國外仍有一定差距。但是我們欣喜的看到,我國製藥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及創新,生產出了我們自己的長效G-CSF,如恆瑞公司新近上市的硫培非格司亭,其運用了更穩定的聚乙二醇修飾技術,在與進口短效G-CSF的頭對頭試驗中取得了優效性結果,並獲得WHO的全新通用名。

我們病房應用長效G-CSF已經有一段時間,從自身經驗來看,患者確實可以從長效G-CSF中獲益。對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間我院住院的102例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回顧分析發現,住院時間和費用與中性粒細胞缺乏持續時間顯著相關。如果使用長效G-CSF,則可以顯著減少中性粒細胞缺乏持續時間,降低白細胞減少的幅度,也不影響下一次的化療時間,保證患者能夠如期地接受足劑量化療,有效提高療效。

總而言之,隨著臨床經驗的增加,長效G-CSF對於血液腫瘤患者化療後中性粒細胞缺乏症管理而言是非常安全有效的。

閻驊教授

閻驊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國老年學會血液分會常委兼副理事長等、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第八屆實驗診斷學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骨髓瘤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女醫師協會科普專委會常委、上海市醫學會血液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副主委。

上海瑞金醫院血液學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瑞金醫院)血液學科創建於1950年,1987年成立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奠基人為我國著名的血液學專家王振義院士,先後成為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市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衛生部血液臨床重點專科。

學科成立以來一直注重白血病基礎和臨床研究,全反式維甲酸和砷劑誘導分化和凋亡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基礎和臨床研究開創了國際白血病治療新的里程碑,為治癒惡性腫瘤提供了代表性模式,使我國在這一領域達到國際領先地位。在醫學轉化型研究方面,本學科具有鮮明的學科特色,目前正努力將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基因產物協同靶向治療的思路進一步拓展至其他類型白血病等血液腫瘤。

血液學科將繼續保持臨床醫療和基礎研究緊密結合特色優勢,強化亞專科化發展戰略,提高臨床醫療服務內涵,優化臨床診療模式,保持瑞金血液學科在相關領域中的領先地位,發揮血液學科在相關專業中的學科優勢,同時在紅細胞、出凝血等血液學科全面發展,使本學科各專科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診療達到國際一流水準。

本科現有主任醫師6名,副主任醫師9名,主治醫師15名。病房規模從五十年代的十幾張床位,發展到擁有五個病區共160張床位。在科研上,已獲市級科研獎項8餘項,市級以上科研項目20餘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著100餘篇,主編專業書籍20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