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研快遞丨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肝切術後肝功能恢復的影響研究

肝切除術後患者,尤其切除肝體積較大或伴肝硬化者,常常合併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和肝功能障礙,目前營養支持的效果已經得到肯定。如何給予術後營養支持,以便更有效地加快患者術後肝臟功能恢復是值得我們肝臟外科醫師思考的問題。臨床研究表明,術中、術後小腸從未停止過蠕動,而且小腸的吸收功能始終存在。這為術後早期腸內營養提供了理論依據。本研究回顧分析解放軍第三0二醫院肝膽外科一中心二科行肝部分切除手術患者術後行早期腸內營養和常規腸內營養病人的臨床資料,在一般情況、肝臟功能等方面進行比較,從臨床角度評價其應用價值。現報導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隨機抽取60例解放軍第三0二醫院肝膽外科一中心二科2011年8月-2011年11月行肝部分切除手術患者,其中肝血管瘤8例,肝癌52例,合併肝硬化者47例,分為行早期腸內營養(EEN)組和常規腸內營養(REN)組,兩組病人入組標準:無嚴重心肺疾病,無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胰腺炎等),無胃腸道疾病,術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級均為A-B級,年齡25-70歲。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及術式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兩組病人均分別於術後24h開始進行等熱量、等氮量的營養支持。EEN組:於術後24h開始沖服腸內營養粉,第一罐服用三天(133g/天,分2次沖服),第二罐服用7天(平均57g/天),連續10d。剩餘能量以靜脈補充,使總營養日均補氮量為0.2g/(kg·d),非蛋白質熱量日均為105kJ/(kg·d)。

REN組:術後24h開始從病人的深靜脈管道中持續滴注腸外營養溶液:非蛋白質熱量為105kJ/(kg·d),其中中長鏈脂肪乳提供熱量的40%,葡萄糖提供熱量的60%,氨基酸補氮量為0.2g/(kg·d),熱/氮比125:1,胰島素及電解質依照生化結果調整用量。每天16-20h內滴注完畢,腸外營養治療期間禁食或隻進少量清流飲食。

觀察分析指標:①臨床指標:包括術後排氣、排便時間,住院時間等。②臨床併發症:腹脹,噁心、嘔吐、腹瀉等營養併發症。③實驗室檢查指標:肝代謝和肝酶學指標。

二、結果

兩組病人的一般情況。兩組病人均完成治療,住院期間無死亡,均康復出院。兩組病人病種及術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住院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肛門恢復排氣排便時間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肝功能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臨床併發症:兩組病人在手術併發症方面,EEN組分別出現右胸積液3例;ENN組有右胸積液2例,膽漏1例,傷口感染1例,兩組併發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與營養相關的併發症方面,EEN組有3例出現腹脹、噁心,2例出現腹瀉,給予止瀉收斂劑或減慢腸內營養液輸注速度後緩解;REN組1例現腹脹,經減慢PN點滴速度後緩解,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討論

術後營養支持越來越受重視,合理的營養支持途徑首選腸內營養,腸內營養有以下優點:能有效避免肝臟功能的損害;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與代謝;能減少內毒素釋放與細菌易位;恢復胃腸道正常蠕動,防治腸梗阻;營養支持效果好,併發症少。

研究發現,小腸的腸蠕動和腸鳴音在開腹手術結束後2h就會恢復。腹部外科手術後,小腸的蠕動和吸收功能會受到一定的抑製,但在手術後6-8h就很快恢復正常,其吸收功能足以滿足機體的需要,這為開腹手術後早期使用腸內營養提供了理論依據。本研究表明,肝部分切除術後早期進行腸內營養,與傳統常規腸內營養比較,在住院時間上無明顯差異,但術後肝功能恢復明顯比常規腸內營養組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EEN對術後肝功能恢復有重要作用。手術後24h即開始腸內營養是可行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