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股站上3200點後,買點什麽好?

A股站上3200點後,買點什麽好?內心肯定是:這不是好事兒嘛,怎麽還糾結股票和基金呢?肯定是一起上啊,all in!誠然,從去年年中滬指跌破3200點以後,到今年短短3個多月重新站上3200點,回到去年原點的周期僅是去年的一半,那些在今年一季度股票倉位較滿,大乾快上的投資者的確有不少賺錢的。但看似皆大歡喜的行情其實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太多的激情,反而還有一些迷茫。

3200點之上為何投資者“高興不起來”?

指數從2400點大幅拉升到3200點,逐漸讓人們開始擔心市場是否透支了3200點以後的上行空間。不過這種擔心其實也不無道理:

第一,回看行情,領漲的板塊並不多,偶爾會有一些題材概念湊熱鬧,但整體依然改變不了單邊上漲的趨勢,板塊普漲幾乎很少見,或者說至少沒有成型。特別是3月份中信證券看空事件,使得震蕩行情中的投資者變得更加憂心忡忡。

第二,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貨幣政策有所放鬆,使得各路資金通過不同的渠道流向A股,但未來上漲的動能不可能永遠都是政策釋放的流動性,真正的動能在哪裡?指數還需要震蕩多久?誰也不知道。

總之,從長遠來看基本面依然向好,但短期的急漲和震蕩,打亂了不少投資者的節奏,人們對於未來的投資空間有些許迷茫也是比較正常的。

買股票還是買基金?

我身邊有買白酒指數基金賺了20%+的,也有靠工業大麻行情翻倍賺得股票散戶。此時如果建議大家買基金,可能會被認為太過於保守,但如果你結合行情背景來看,或許你不會這麽認為。

剛剛上面也說了,今年以來主要指數大漲了不少,雖然確實有些超預期,但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當前仍是較好的布局時點。在經過急漲後,目前上證綜指PE為14.21倍,仍低於近10年的平均值15.24倍,也就是說大盤指數仍然具有較好的投資安全邊際。而相比板塊和個股來講,像前期漲幅較大的金融、券商等,低估值的優勢失去了不少,未來的上漲只有等更多的針對性利好。

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相比股票,基金受到了青睞。以基金為例,截至4月12日,公募基金規模達14.29兆,創歷史新高,其中過去兩個月規模暴增12511億。這是什麽概念?如果按去年年末公募基金個人投資者有效账戶數6億估算,那麽每個基民平均加倉達2085元。別小看才2000多塊,要知道,在行情不好的時候,不少人的基金账戶上只有幾百塊而已。

從天弘指數基金新增用戶數和申購金額看,我們也知道這些錢有相當一部分去了指數基金那裡,道理很簡單,大盤在回暖,咱們或許抓不到熱點題材的機會,但一定能抓住指數的機會。

因此鑒於以上說的,我建議大家還是選擇基金,一是上面說了,本輪行情還是以結構化行情為主,你不一定有那麽好的運氣每次都遇到利好的板塊;二是目前市場趨勢越來越適合咱們長期投資基金,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到底是什麽趨勢呢?那就是國人投資理念轉變的空間和基金投資成本的下降。

為什麽選擇基金?

先來看投資理念。由於市場回暖,曾經一度有新發行的基金2天賣出近8億的情況,其實深入想想你是否會發現:為什麽行情的轉變,公募理財市場會出現如此多的“爆款”?真的僅僅只是因為行情變好嗎?其實不然,本質上是因為國內投資者的投資品種過於單一,要麽就是存款(高流動性,幾乎零風險),要麽就是股票(高收益,高風險)或者房產(低流動性,中高風險),流動性和風險性總是走兩個極端,而一旦市場出現了比二者更適合的投資工具時,便會立刻趨之若鶩。

《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家庭金融資產組合風險分布,較高風險與很高風險的佔比達到17.3%。從資產配置來看,存款佔比42.9%,股票佔比8.1%。仔細分析你會發現,雖然股票佔比少,但站在風險平價的角度上看,綜合上其實二者帶來的風險收益是差不多的,就好比你花10萬買了低風險的貨基,然後花1萬買了高風險的股基。

雖然目前多元化投資需求的確很強,但其實國內投資者的多元化投資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麽好,這也就是為什麽股市和樓市總是呈現出類似此消彼長的狀態。相比之下那些成熟市場的投資者則往往更傾向於配置基金。截至2017年底,美國注冊投資公司(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約為22.5兆美元,佔美國家庭金融資產的24%,投資者超過1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共同基金,其個人投資者資產佔比近90%。也正因為投資需求多,競爭者多,因此美國的共同基金的投資費率也一直持續走低。所以你會發現,投資多元化不僅有利於個人理財,對於財富管理市場也是具有正面意義的,令人欣慰的是隨著國內市場逐漸成熟,目前不少投資者也逐漸開始接受指數基金、養老基金等多元化長期投資方式,未來投資理財觀可轉變、優化的空間非常大。

再來看投資成本。在美國,個人投資者更偏愛共同基金,在中國,則是貨幣基金和指數基金。

貨基當然不用說了,申贖都是免費,咱們主要需要關注的是共同基金和指數基金。

所謂共同基金,說白了就是美國的證券投資基金,只是叫法不同,本質上還是投資二級市場的一些股票、期貨、債券等等。美國個人投資者選擇共同基金的目的主要在於養老儲蓄,比如美國個人退休账戶(IRA)中共同基金的資產佔47%。而中國個人投資者選擇指數基金的目的在於跑贏市場。

雖然投資標的不同,但共同基金和指數基金都是非常適合長期投資的。那麽問題來了,既然是長期投資,資金量大,投資周期長,還會涉及到定投的問題,這時就必須考慮投資成本,因為這類基金的波動盈虧很可能短期內無法覆蓋交易成本。因此,被動型基金降費一定是大趨勢,否則將會被投資者所拋棄。你想想,如果被動型基金費率相比主動型基金並沒有什麽太大優勢的話,那我為何不選擇主動型呢?

美國經驗告訴我們,共同基金和指數基金在這種趨勢下不斷下調費率。以2017年為例,被動指數型股票基金的平均費率從1996年的0.27%下降到2017年的0.09%。美國股票ETF的平均費率下降至0.21%,低於2009年的0.34%,遠低於國內同類基金費率水準。而從目前國內來看,得益於年管理費率最低0.5%,贖回費率最低0.05%,且實行行業最低一檔的銷售服務費率,天弘指數基金也在今年迎來申購旺季。

3200點後 怎麽買比較穩?

有位投資老手曾經跟我說過這麽一句話,“牛熊買指數,震蕩買主動”。意思就是說牛市買指數可以避免滿倉踏空,能跟得上市場;熊市買指數適合定投;震蕩市,那些有多年經驗的基金經理能夠通過操作跑贏指數。換句話說,就是絕大多數行情都非常適合買指數的。

有人說,今年以來漲了這麽多,某些板塊指數估值已經有點高了,怎麽辦?別擔心,目前主要的指數仍然便宜,而且絕大部分指數都還沒有進入高位區間,比如中小板指、醫藥指數,以及經常提到的中證500。

當然了,股票和基金作為資產配置中的大類品種,懂投資的人都知道應該雨露均沾,不可能說股票或者基金更好些,但無論怎樣,做投資還是講究認真和堅持,認真是一種態度,堅持是一種品格,眼光放長遠,才能看到更多機會。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