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己亥夏至:炎熱將至,宜養生養心慎發泄

2019年6月21日23:54:09進入夏至節氣。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代表炎熱將至。

在公元前七世紀,先人們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這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下來的節氣。據《恪遵憲度抄本》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這一段話很好表示夏至名稱的來由,對中國來說,此時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太陽異塵餘生到達全年最高,所以說炎熱將至。

夏至三候

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丌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

二候蟬始鳴:夏蟬又叫「知了」,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半夏是一種白色的喜陰藥草,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

夏至習俗

早在漢代,中國就有夏至的習俗記載。宋代的《文昌雜錄》中就寫道: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遼史》中也記載過:夏至之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送。

現代夏至最廣泛的習俗大概是吃「夏至面」。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夏至這天很多地方,特別是在北方有吃麵條的習俗,吃得較多的是小麥面。小麥面有許多功效,根據中醫原理,小麥入心經,因其味甘,故能養心而安心神,其性涼,故能清心而除心煩。《本草綱目》說:「小麥陳者煎湯飲,止虛汗」。因此在酷熱煩躁的夏天,吃一碗小麥面,再適合不過。

還有一些地方保留著祭神祀祖的習俗,來祈求消災年豐,有些祭神禮典非常隆重。《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飢餓死亡。

夏至養生

1. 飲食習慣

夏為大,至為極,萬物到此時壯大繁茂到極點、陽氣也達到極致。夏至過後,陽極陰生,陰氣居於內,所以,在夏至後,飲食要以清泄暑熱、增進食慾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補。《呂氏春秋·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還倡導「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

夏至飲食習慣是在強調清補的同時,勿過鹹、過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同時要注意少吃冷食。冷食少則猶可,貪多定會寒傷脾胃,令人吐瀉。西瓜、綠豆湯、烏梅小豆湯,雖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鎮食之。

2. 養生食譜

在遵循以上飲食習慣的基礎上,可以推薦一些夏至養生食譜。

荷葉茯苓粥:配料,荷葉1張(鮮、乾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適量。做法,先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葯湯中,同煮為粥,出鍋前將白糖入鍋。功效,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對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者亦有療效)。

兔肉健脾湯:配料,兔肉200克,淮山30克,枸杞子15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大棗30克。做法,兔肉洗凈與其它配料武火同煮,煮沸後改文火繼續煎煮2小時,湯、肉同食。功效,健脾益氣。

3. 生活作息

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但不宜超過晚上11點。夏季炎熱,「暑易傷氣」若汗泄太過,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

4. 艾灸養生

生病的人大多屬於陽虛體質。艾葉是溫性的,屬於純陽之物。艾灸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濕,補益人體陽氣。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最重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溫補的作用更強。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能夠達到最佳。

夏至養生應神清氣爽,心胸寬闊,精神飽滿,順應這一年中陽氣達到頂端的節氣,以利於氣機的通泄。與此相反,凡懈怠厭倦,惱怒憂鬱,則有礙氣機通跳,皆非所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