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可悲可嘆!現在的中醫,大多都不知道怎麼學《內經》

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內經》強調的學習和研究經典著作的方法有「三掌握」「三結合」和「誦、解、別、明、彰」五字真言等。

1

「三掌握」的學習方法

《素問·著至教論》所說的「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教眾庶,亦不疑殆,醫道論篇,可傳後世,可以為寶」即指出了「三掌握」學習經典的方法。「知」,在此有「掌控、 駕馭」之意。

上知天文

宇宙形成、天體結構、日月星辰的運轉規律、曆法等,都影響人類生存環境乃至人類的生命活動。運用運氣理論指導臨床,就是 這一方法的體現。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之「法陰陽奈何?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中的「七損八益」養生方法,就必須應用天文、曆法知識才能予以準確認識。

近年來,因馬王堆出土醫簡《天下至道談》中列舉了古代房中術的七損八益,人多以為七損八益就是房中術的專用術語,似乎這一問題已得到圓滿解釋。其實不然,只要結合《靈樞·九宮八風》有關天文、曆法知識的內容,就不難理解「七損八益」是指人體和自然界在一年四季中的陰陽消長變化規律。如圖所示,「七」位於西方,時值秋分節氣,此時人和自然界的 陰陽之氣處於陰長陽消階段。而「八」位於東北,時值立春節氣,此時人和自界處於陽長陰消階段。結合《素問·脈要精微論》之「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原文,更容易理解「七損八益」是有關自然界四時陰陽消長變化規律的表述。

只有掌握和遵循人和自然界的四時陰陽消長規律進行養生,就能使人體內的臟腑陰陽得以調和,從而達到防病保健的效果。此與《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之意相呼應。

下知地理

所謂「下知地理」,是指人類生存環境的地形地貌、地域氣候、動植物分布等。人類不同的生存環境,不僅僅是影響人的體質類型,影響著治療藥物的選擇,還是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及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如《素問·異法方宜論》就討論了由於居住地區不同,人們受自然環境及生活條件的影響,形成了體質上的差異,因而產生的疾病有一定區別,在治療疾病時必須採取不同的方法而因地製宜的道理。正如張志聰所說:「治病之法,各有異同,五方之民,居處衣食,受病治療,各有所宜。」這就是學習《內經》 時,指導臨床診治疾病時要「下知地理」的價值所在。

中知人事

此處的「人事」不僅僅指人的形體結構特徵、性別、年齡、體質特徵、生理病理特徵機體對治療的反應差異等,還包括影響人類生存的社會環境,個人的經濟、政治地位變遷等,都是醫生在臨床實踐中必須牢牢掌握和應用的,也是學習《內經》原文時的重要方法。天文,指自然界的空間和時間,包括天體運動、時間推移、時令節氣等;地理,指東、南、西、北、中五方的地域和地勢高下;人事,指人體自身狀況與所處環境相關存在的綜合情況。表明了《內經》的醫學目標就是要培養掌握和靈活運用「自然-社會-心 理-醫學」模式的具有高超臨床技能醫學人才,除了精通醫學理論,還要有多方面的淵博知識,不但要是專才,還要是通才,要有整體觀念,能夠全面分析並據不同的情況而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法,這樣 才能達到「救眾庶」,「傳後世」的醫學終極目標。

2

「三結合」的學習方法

「三結合」的經典學習方法是《素問·舉痛論》提出的,要求 人們研習經典時,務必要「善言天者,必有驗(應驗、結合)於人;善言古者,必有合於今;善言人者,必有厭(合也)於己。如此, 則道(醫學理論)不惑而要數(音義同「術」)極,所謂明也」。

原文運用「驗、合、厭」三個均有「應驗、結合」之意的詞表 達其對學習經典的方法要求:要將天時氣候、地域環境等與有關人 類生命活動規律的原文結合學習;要將古人的經驗與適時的醫學應用結合,即「古為今用」;要將別人的研究成果(《內經》等醫學經典及歷代醫家的論著)與自己認知和體會相結合,即「人為己用」。

3

「誦、解、別、明、彰」五字真言的學習方法

楊上善將《素問·著至教論》所總結的經典學習的方法概括為 「習道有五:一誦,二解,三別,四明,五彰」。

也就是說,一是要能夠熟讀背誦,反覆閱讀、記誦經文;二是要能夠理解經義、解析經文的醫學內涵;三是要能比較、分析、判斷經文的義理真偽、效應,對文字的錯、衍、脫、補情況予以鑒別;四是徹底明了經文的含義和意義,對其中的醫學知識概念要清楚明白;五是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靈活地運用於臨床,並能加以拓展弘揚。這種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理論指導實踐,通過臨床實踐來加深理論理解和記憶的學習方法,至今仍是學習醫學的重要方法。這裡的 「誦」「解」「別」「明」「彰」就是習讀經典的五字真言。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中醫老劉,個人微信:macskf,有問必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