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盤和林:技術的持續創新 是提高供應鏈韌性根本所在

  意見領袖|盤和林

  製造業是我國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產業強鏈補鏈持續受到關注。

  3月5日,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過去一年強化創新引領,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加強國家實驗室建設,推進重大科技項目實施。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提高間接費用比例,擴大科研自主權。延續實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將製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開展重點產業強鏈補鏈行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興產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2月28日上午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2021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其中,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8%,連續十二年位居世界首位。其中,肖亞慶重點談到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得到提升,他指出,工信部著力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卡點和堵點,使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得到提升,光伏、風電、船舶等產業鏈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一度緊張的集裝箱去年增長了110.6%,翻了一倍多;芯片產量也增長了33.3%;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增長了17.7%,兩年平均增速為8.3%。這也是近年來的較高水準。我國工業產品出口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保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促進世界工業經濟恢復增長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分工深度與價值鏈的複雜程度不斷上升,供應鏈從金字塔模式逐步發展為網狀結構模式,節點在增多的同時重要性也在不斷上升。以我國為例,全球化大背景下,除了本國產業的自發發展,還承接了不同國家不同類別的產業,目前,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一方面代表了我國在世界製造行業當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代表著我國製造業發展與其他國家的聯繫越來越緊密。

  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雖然有效的促進了全球分工和合作,提高了整體生產效率,但同時也帶來了生產供應鏈條的脆弱性,由於生產供應節點可能分布在任意一個國家,一旦某個國家生產出現問題,極有可能對整體供應鏈造成影響。疫情之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成為熱門的經濟話題,就是因為不同國家疫情狀況不同,經濟重啟存在先後順序,供應鏈難以正常運轉。可以說,疫情對產業鏈供應鏈是一次現實的壓力測試,從目前的經濟運行來看,全球沒有因為疫情而陷入到供應鏈斷裂的危機中去,但一些局部問題還是提醒我們在下一階段要做些什麽。

  產業供應鏈韌性有賴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同時也離不開技術的持續創新,我國有全品類的工業產業,這是我國經濟發展韌性的信心基礎。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我國供應鏈體系建設還並不完善,既有供應鏈升級壓力,也存在供應鏈中斷風險。

  特別是供應鏈中斷風險方面,學界非常重視供應鏈彈性的研究,所謂供應鏈彈性,是在中斷風險發生之後作為整體的供應鏈網絡系統恢復到開始狀態或調整到更滿意狀態的能力,這其實是一種供應鏈面對風險時所產生的效果。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劉璠教授在著作《供應鏈中斷情境下協同創新能力對供應鏈彈性的影響研究》指出,“供應鏈彈性的構建是應對供應鏈中斷風險的有力工具,呼籲管理者有意識地開發和利用創新能力以應對供應鏈中斷,從而實現在波動和破壞性的全球商業環境中保持供應鏈平穩運行。”由此可見,增強供應鏈韌性與降低運行成本、預防中斷風險並舉,不僅是我國供應鏈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全球供應鏈變革的主旋律。

  那麽如何去更好的應對供應鏈中斷風險,提高供應鏈彈性,並為下一次可能出現的“黑天鵝”以及“灰犀牛”事件做準備呢?筆者認為,當務之急要加速推進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疫情之下,企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其中尤其以中小企業受衝擊最為嚴重。在整個供應鏈體系中,中小企業雖然規模較小,但卻存在於各個節點,中小企業如果大面積停工停產,必然影響到整體供應鏈的運轉,如何增強中小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使中小企業享受到上鏈的福利是目前發展的一個方向。從目前的實踐來看,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其在產業當中的應用對於提高供應鏈協同能力有著巨大的提升作用,鏈上企業信息充分流動,更加透明,意味著鏈上企業能夠成為其他企業的擔保人,大幅降低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增強企業抵禦風險能力。同時,新技術還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柔性生產,對市場、廠房的信息有更及時的反饋,在此基礎上,也有助於快速建立產業供應鏈安全預警體系。

  (本文作者介紹: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