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半世紀的風雲變幻,寫不盡的上海故事

對上海的最初印象來自《情深深雨濛濛》,除了依萍如萍書桓杜飛爾豪方瑜可雲的“你無情你無恥你無理取鬧”的愛情、親情和友情,還能看到一個九一八事變後的上海:陸振華是從東北逃到上海法租界的軍閥,依萍在大上海舞廳穿著旗袍戴著面紗唱歌,大學生在大街上遊行,戰爭爆發後書桓衝上前線。看到最後,只知道上海是個離我好遠的大城市,並且學會了唱《小冤家》。

後來也看了一些不同導演拍攝的上海:《海上花》中新舊交替年代的上海租界,《花樣年華》裡的逼仄弄堂裡的流言私語、麻將、老式滬語,《今天我休息》中通過男主角的一天體現出的社會主義時期上海生活……

對我來說,上海依然是遙遠的;而在上海作家葉辛眼裡,上海是他的故鄉,是他時時刻刻都記掛著的、生機勃勃的城市。

《上海傳:葉辛眼中的上海》,葉辛著

如果要追溯上海的歷史,早在唐宋時期,上海就已依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通過航運往外運送鹽和棉紡織品,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鎮。發展到清代中葉,上海的港口已經形成了五條較為穩定的航線。鴉片戰爭後,上海被迫開放為通商口岸,這種“開放”是飽含屈辱和無奈的。它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英國人、日本人、美國人、法國人等各式人等蜂擁而至,懷著發財夢走進了上海灘。直到40年前全國的改革開放和28年前浦東的改革開放,上海,才又開始在新的征程上邁開大步。

而葉辛在《上海傳》中所描述的,不僅是他眼裡不斷發展著的上海,還是和上海一同成長的自己的人生。

1966年,新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年,對於葉辛來說同樣是改變人生的一年。那年葉辛即將中學畢業,想著上大學的事,對未來不怎麽憂心,沉浸在書本的世界裡,每天和朋友在南京東路逛商店。5月,文化大革命爆發,取消了高校招生考試,上大學希望渺茫。他每天和同學到校學習“十六條”,可是“紅衛兵”還是衝進他家,抄了他心愛的書籍。9月的上海,成為了“革命大串聯”的熱點城市,他去農村勞動,回來便去了南京加入“大串聯”。投身時代洪流的葉辛,在這一年的末尾,卻有一種置身事外的感覺:

我們已不去想畢業、升學和工作了,我們就是在等待,等待不可知的1967年的到來。我呢,天天讀小說,然後往南京東路走一趟,從廣播喇叭裡和貼滿大字報的櫥窗上,獲知剛傳來的最新政治動態,感受著“文化大革命”的節奏在南京路上的躍動。那一切到了今天,仿佛還歷歷在目。

《學習雷鋒好榜樣》歌譜

“文革”開始不久後,葉辛便和與自己同屆的18萬上海高、初中畢業生離開家鄉,去往祖國各地插隊。葉辛到了貴州,一待就是10年,想要見到上海,除了改稿子,只能靠每年的“探親假”了。和如今每到春節人們搶票從大城市回家鄉相反,知青們要搶票從山區、村寨回大城市。所以假期結束的時候,我們的箱子裡裝滿了家鄉的特產,而知青們除了要帶上自己的東西,還得為同事、朋友、老鄉們代購。

採購的東西五花八門,小至有機玻璃紐扣,每天要用的牙刷、香皂,大到呢大衣、呢製中山裝或人民裝,美容化妝品、料子、花布、罐頭食品、羊毛衫、刺繡被面、枕套、台布、靠墊、針織的童帽、棉襖罩衫、各種尺寸的男女皮鞋、半導體收音機、手提包、旅行袋,甚至家裡擺設的工藝品……

這不是出國旅遊前被各種人抓著求代購這代購那的你嗎……

當然,那時需要代購是因為那個年代物資匱乏,更別說他們插隊的山鄉了,而上海物資相對豐富、多樣,人人都青睞上海貨,好不容易有一次機會,怎麽會錯過呢?

197812月,改革開放政策正式實行,到今年已經40年了。這40年中,上海的飲食、建築、裡弄、語言等等等等,“在兩千四百多萬人的目光中不知不覺地變化著”。

說到上海的飲食,想起前兩年去上海,朋友帶我去吃小龍蝦,那家店做出來居然是甜的……甜的……甜的……受到衝擊的同時心裡想:我要去吃上海本地小吃!

味蕾確實是一種鄉愁,葉辛在書中為我們推薦了陽春面、燕皮餛飩、生煎饅頭、蔥油餅、黃松糕、油豆腐線粉湯……有些小吃已經消失了,或者越來越少見,這是時代發展的無奈,但寫出來除了懷舊,或許可以提醒我們,這些便宜大眾的小吃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應該繼承和推廣。

引起過“要保護!”呼聲的還有上海的弄堂。如今,弄堂一條條消失,石庫門建築一點點不見,紛紛為小區、高樓、商場讓位。那麽,為了留住記憶,是不是該給這個城市留下真正的生活氣息濃鬱的幾條弄堂呢?

在真切地想要保留一點東西的同時,葉辛又覺得,很多東西淡出歷史舞台並不是壞事,“逐漸的淡出只是時代和社會變遷的晴雨表”。

1990年,在遠離故鄉21年後,葉辛終於回到了上海的懷抱。再也不必在探親或者工作時才回來,葉辛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觀察上海,在上海度過每一個春夏秋冬。

正是因為對故鄉的愛,葉辛才寫了那麽多發生在上海的故事,才會不由自主地告白:

上海永遠在我心中,上海永遠在我的夢裡。

我愛上海。

簡介:作者通過十多萬文字和100多幅圖片追尋上海與絲綢之路、上海發展與變革的契合點。這本書,如同一個城市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響詩,散發著海洋的氣息;又似一部城市與作者的回憶錄,真實有力,卻又飽含不盡的溫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