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英帝國和秦帝國,同為掃平六國光榮孤立,為何結局不同

《趣讀通鑒》22-不合群不可怕,孤獨有時是孤獨,有時是超前。

歷史總有驚人相似之處,這話不僅指歷史輪回必然性,也指帝國發展甚至格局相似。

比如秦帝國和遠隔千山萬水的大英帝國,就有這宿命一般的相似之處。

那就是同樣七國爭霸,最後掃六合歸一統,同樣光榮孤立,最後成就霸業。

唯一區別也許就是,大英帝國輝煌延續的更久,而曾經的秦帝國短短二世而亡。

(秦國輝煌)

相似中的不相似,讓人深思,也讓人感悟頗多。

世人皆知,戰國有七雄,齊秦楚燕趙魏韓。

這七個國家配合著處於中立區的數個小國,演繹了一段中國歷史最錯綜複雜,最講究製衡博弈的精彩時代,在鐵血和權謀加持下,成就了精彩的戰國。

同樣,在英帝國發源地的英倫三島,戰國七雄的高仿版,英國的“七國時代”。

相較於戰國兩百多年,英國的七國時代跨度更長,有400年左右。

追溯歷史,英國七國時代可上溯至封建領主製剛誕生的公元5世紀。

擺脫了羅馬帝國統治的不列顛尼亞行省,失去了歐洲霸權影響,三世紀危機和羅馬帝國的衰弱,給了歐洲大陸政治格局變遷的動力。

(羅馬的擴張和衰弱)

英倫三島雖孤懸海外,卻也在大時代轉型中,迎來了新時代。

這個新時代的主角,就是盈格魯薩格遜人的祖先日耳曼人的一支。

他們經由不列顛島南部登陸侵入英倫,進而在後續將島嶼原住民壓製,建立起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國家,隨時間推移,這大大小小十幾個王國,通過戰鬥聯姻,最後成了七個頗具實力的小國家。

剩下的這七個國家,就成了現代英國雛形,英格蘭的前身。

肯特王國、薩塞克斯王國、威塞克斯王國、埃塞克斯王國、諾森布裡亞王國、東盎格利亞王國、默西亞王國,就是《權力遊戲》中,那數個家族的代名詞而已!

相較於中原大陸動輒數十萬規模的戰役,偏居一隅的英倫戰鬥規模很小很小,最大規模戰鬥也僅僅2萬多人交戰。

戰鬥規模雖小,但政治格局和手腕卻相似。

經歷了持續數百年爭鋒後,善於修築城堡的威塞克斯王國,成了最後的勝利者,進而在後續,成七國爭霸勝利者。

城堡屬於科技競爭力範疇,算製勝要訣,相對的,秦帝國製勝要訣則是制度改革的徹底和有效!

一個科技側,一個政治側,呼應了一個真理。

強權的建立,必有武力相伴,武力的保證,科技是必要項目,動員率則是關鍵屬性。

(城堡屬科技的一種)

今日看,這樣的觀點依舊不落伍,反而更具啟發意義。

到公元829年,依托城堡科技優勢,不斷擴張的威塞克斯王國實現了英格蘭的統一,進而成了英帝國前身,英格蘭王國!

這是屬於科技側的勝利。

統一後的英國,則換了種思路去爭霸歐陸,這思路讓英國更強大!

那就是“光榮孤立”。

這光榮孤立政策,其實和秦國一模一樣,都屬於政策超前引發的。

秦國不算老牌諸侯國,能正式建國源自周平王東遷時,護駕有功。

最後周平王大氣的慷他人之慨,將被犬戎佔據的西周故地分封給秦國,拿著這空頭支票,老秦人才有了立國的基礎和身份的認同。

但這基礎和認同,起點卻非常底,護駕有功的秦襄王,雖獲得了建國資格,爵位卻屬伯爵範疇。

(老秦人起於西)

在公侯伯子男等而化之的周朝分封體系下,伯爵屬三等諸侯國。

級別底,加上地處偏遠,民風彪悍讓秦國失去了友好國際交流的基礎。

你一蠻夷出生的野蠻人,如何能和中原文化融洽交流?

這出生也成了秦國深受中原核心區諸侯國鄙夷的原罪。

一個人被一群人排斥,這個人心中必定不好受。

面對這樣的困局,人會有兩種選擇,國家也是一樣。

第一,強大自己,融入環境。

第二,強大自己,遺世獨立。

春秋霸主秦穆公踐行了第一種選擇,任用賢才強大國家,讓中原諸侯知曉秦國強大,隨後又通過友善晉文公,成就了秦晉之好的美名還有春秋霸主的地位。

可這基於實力的地位,還有和善態度讓人給予的尊重,並沒有徹底改變秦國受鄙夷孤立的環境。失去了秦穆公,三晉分裂後,魏國強勢崛起,也讓秦國丟掉河西之地。

(魏國強盛一時)

危機時刻,秦人發現,中原依舊排斥自己,孤立自己!

由此才有了痛定思痛之後的徹底革新。

商君的到來,秦孝公的力促改革,新老秦人的激烈碰撞後,才有秦國霸業的起點。

由此可見,在殘酷的大時代,從未有同情和友誼,有的只是兼並和反兼並。

讓人進步的也不是豪言壯語,孤獨和悲憤很多時候更有力量。

經歷了徹底改革之後的秦帝國,成了戰國另類。

在這個國家,舊貴族成了過街老鼠,世襲子弟要想有晉升之道,也要和平民百姓一樣用軍功換取爵位。國家唯一的任務只有兩個!

一曰耕,二曰戰。

耕戰耕戰,徹頭徹尾的軍國主義思維指導下,國家的動員效率超越了任何諸侯國。

如此超前的制度,讓所有諸侯國稱秦為暴秦。

他們繼續鄙夷秦國,繼續排斥秦國,可那又如何?

(耕戰秦國)

拳頭大是真理,最後秦國成功了!

可惜他最後也失敗了。

敗在太過用力,太過超前,卻在和平後,失去了政治平衡,軍國主義思想變得不可取,政策制定也太過偏重耕戰,不適用於和平時代,失去了競爭也讓外部威脅消失,郡縣製的設置,更讓平穩的過度成了偽命題。

內外失措,政策隱患,讓秦帝國二世而亡。

反觀同樣奉行孤立的英國,在七國時代結束後,經歷數百年發展,漸漸強大後,開始了參與歐陸爭霸的步伐。

偏居一隅的地理優勢,讓英國無需擔心外部威脅,唯一需要調和的只有內部威脅。

於是,一輪輪改革後,英國通過1688年頒布的《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製法律和理論基礎。

隨後又在邀約荷蘭奧蘭親王威廉聯合瑪麗共同執政後,確立了議會對於皇權的製約,新教也隨著珀來國王的影響,穩固佔據了英國國教地位。

(曾經先進的制度)

法理、制度、宗教,三個方面,全部超越了固守傳統的歐洲諸國!

那個時候的英國,就如戰國時代的秦國一樣,孤身一人高傲著,堅持著。

他們的《王位繼承法》,就如秦國的商鞅變法一樣,讓英國徹底建立了制度優勢。

超前,往往意味著孤獨,不過“光榮”的孤獨,總比低聲下氣的乞求好。

沿著這孤獨的步伐,堅定不移的走下去,何愁國家不強?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

孤獨不代表封閉,特別是今日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封閉等於自尋死路。

高傲的孤獨,是心有目標,不斷吸取外界的養分,堅持內心的純粹,進而找尋志同道合的朋友。

人如此,國又何嘗不是如此?

歷史自有前鑒,後人當銘記校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