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歸隱田園的陶淵明真的不想做官嗎?

根據史料記載,陶淵明先後出仕共計五次:第一次起為州祭酒,第二次入桓玄軍幕,第三次為鎮軍入伍,第四次為建威入伍,第五次任彭澤縣令。可以說,早年間陶淵明有著深遠的政治抱負,尤其是在398年的時候,他投身於桓玄幕府,那時他認為晉朝必敗。

沒想到,結果不盡人意。不久,劉裕舉北府兵起義,桓玄敗逃江陵重整軍力,遭西討義軍擊敗。桓玄試圖入蜀,卻被益州督護馮遷殺死,時年三十六歲。

做彭澤縣令則是他最後一次當官。公元402年的時候,桓玄派兵南下,攻下了京師,設立了包括丞相在內的很多官職。而彼時,陶淵明因其母親去世在家服喪,而錯失了這次機會。

但是,他對桓玄在京師的官職是一直很是嚮往,他甚至認為:如果,當時自己在京師的話,那麽,肯定也能獲得一個官職。三年後,陶淵明擔任建威將軍,東晉末年將領、鎮北將軍劉牢之之子的劉敬宣的入伍與桓玄有著密切關係,之後,劉敬宣更是為陶淵明搭起了一座橋梁。

因與劉裕關係親近,陶淵明大可以出任大官,但是,他僅當了八十多天小官就徹底歸隱田園了。此後,劉裕建劉宋屢次請他出山任職都被拒絕,因為,此時曾經效力於桓玄這件事對於陶淵明而言就是一個定時炸彈。

無論是晉朝的皇帝,還是劉宋王朝的皇室,他們都可以拿這件事來要挾他,這就相當於一臣曾侍過二主。陶淵明當然知道這很危險,所以,乾脆不再當官,也不再站隊,以此保自己一條命。這在政治場來說,算是一個明智之舉了。

其實,陶淵明做劉敬宣的入伍,已然拉近了他與劉豫的關係,而後,再遠離政治旋渦,從而,保住了性命。因為,陶淵明之前是桓玄政治勢力的一份子,為了剝離他的這一身份,所以,他需要妥善處理自己與劉豫以及皇室的關係,如若不然,說錯一句話就很可能人頭落地。

所以,陶淵明回歸田野後寫一些田園詩。

但是,也不得不說,他的政治才能跟其文學造詣都是讓人驕傲的,更是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其實,他能夠免於荼毒,還要感謝族中叔叔陶夔的庇佑。沒有親人的蔭庇,也就是所謂的朝中無人,沒人給他洗白的話,也就無法回鄉過上一陣隱居寧靜的生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