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備死前留下一條錦囊妙計,即使諸葛亮有野心也翻不了天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三國歷史上一個至關重要的年份。蜀漢大將關羽鎮守荊州,結果遭到曹操和孫權的腹背夾攻,兵敗被殺,一時震動天下。這起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是劉備的蜀漢。

劉備失去了最為得力的大將關羽,精銳的荊州軍團全軍覆沒,蜀漢軍事實力遭受重創。蜀漢失去了兩大戰略基地之一的荊州,收復中原的夢想變得更加遙不可及。更為糟糕的是,蜀漢賴以生存的立國之本:吳蜀聯盟,至此土崩瓦解,東吳站到了曹魏一方,蜀漢從此暴露在兩面受敵的危險處境中。

面對有生以來的最大危機,劉備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他不顧大局,悍然出動大軍進攻東吳,想要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雪恨。《孫子兵法》中的名言發生了作用:“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狂怒煉獄中的劉備被東吳陸遜抓住破綻,再度遭遇慘敗。

年邁的劉備再也承受不了這接二連三的打擊,身染重病,百般調治不見好轉,眼看到了油盡燈枯之時。而此時他的兒子劉禪,還是個16歲的懵懂少年。為了讓劉禪順利繼位,保住劉家蜀漢江山,劉備必須在死前對後事做出安排。

《三國志》記載,劉備經過一番斟酌,指定了兩個人作為托孤重臣,全權負責輔佐幼主劉禪,一個是丞相諸葛亮,一個是武將李嚴。諸葛亮是劉備的鐵杆心腹,他成為托孤重臣是板上釘釘之事,名不見經傳的李嚴也被確定為托孤大臣,就顯得耐人尋味。

李嚴,字正方,後來改名李平。李嚴最初是益州軍閥劉璋部下,劉備進取益州時,收降了李嚴。李嚴文武全才,精明幹練,受到劉備賞識,歷任犍為太守、興業將軍、輔漢將軍,與諸葛亮一起制定了蜀國第一部法律《蜀科》,是蜀漢朝廷新星。

章武二年,劉備東征孫權失敗而歸,就開始著手調整人事安排,任命李嚴為尚書令。尚書令的地位極高,“尚書令主讚奏事,總領紀綱,無所不統”,“總百揆之得失,管王政之開塞”,實權幾乎可與和丞相分庭抗禮。

章武三年四月,劉備死前,“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正式成為托孤重臣。同時劉備還做出了一項極為重要的安排,堪稱一條錦囊妙計:“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把蜀國軍隊交由李嚴掌管。

諸葛亮跟隨劉備多年,且本人文武全才,德高望重,完全有能力出將入相,主管全局,但劉備卻別出心裁地把軍權剝離出來,交由李嚴控制。劉備這麽做到底是什麽意思?是為了防範諸葛亮日後謀朝篡位嗎?

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分析,劉備確實有這個意思。劉備深知,諸葛亮的才乾超群,聲望如日中天,他死之後諸葛亮將會成為蜀漢的當家人。雖然他與諸葛亮是生死之交,諸葛亮對蜀漢的忠心耿耿天日可鑒,不容置疑,但涉及到皇權安危和國家發展大局,劉備必定會選擇最為穩妥可靠的策略,而不能僅僅寄希望於諸葛亮的自律。

劉備把軍隊交給李嚴掌控,可以防止出現諸葛亮獨攬大權、尾大不掉之勢,退一萬步說,即使諸葛亮抵擋不住皇權誘惑產生野心也翻不了天,也會因不直接掌控軍隊而無法達成。況且從日後局面來看,李嚴與諸葛亮關係並不融洽,兩人時有爭端衝突。劉備選擇這樣一個與諸葛亮不和的人掌控軍隊,其防範諸葛亮的用意不言自明。

參考資料:《三國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