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年輕人不再出門買菜,互聯網菜場的好日子來了

記者 | 林北辰

編輯 | 文姝琪

當你打開手機買菜,互聯網菜場的風口就起來了。

家住上海市靜安區的陳曉已經拋棄了菜市場,連續半年在手機APP上下單買菜了。比起菜場的嘈雜、瓜果蔬菜的混亂擺放和小販們的討價還價,“90後”的陳曉選擇每天下班之前打開手機應用,提前買好當天的食材,到家就可以洗手做羹湯。

最初,陳曉隻用餓了麽入口處的每日優鮮買當季水果,發現質量不錯後,她下載了每日優鮮的APP嘗試生鮮蔬菜,並在同事的推薦下用起了叮咚買菜。除此之外,盒馬、京東到家也是陳曉常常翻牌的APP,時間充足的情況下她還喜歡貨比三家,挑出今天最便宜的那款。

最近,陳曉發現,小區附近的宣傳突然多了起來。從地鐵站走到家的500米內,她連續看到了叮咚買菜和盒小馬的推展人員,穿著綠色、藍色的背心,將易拉寶立在人流聚集處拉客。不同的是,叮咚買菜的地推宣傳的是下載APP領優惠券,盒小馬則告訴你如何在淘寶的淘鮮達內找到盒馬的平價菜場。

運費減免、秒殺和特價水果活動增多是陳曉近期的感受。即使在那些不是購物節的節日裡,陳曉也常常刷出APP中的“節假特惠”,叮咚買菜的母親節專場中,她就用99元的價格買齊了肉菜蛋奶,過去這個價錢她逛一次水果商店就花完了。

在陳曉這樣的用戶感受背後,是互聯網買菜市場在2019年以來動作頻頻:

美團買菜今年1月在上海測試後,3月底開始在北京上線;餓了麽則宣布買菜業務覆蓋全國100個城市,並在3月召開商家合作大會,聯手叮咚買菜定下全國500城的目標;蘇寧在蘇寧小店的布局下,4月底也推出菜場業務,主打產地直銷。

互聯網買菜也不是一線城市的專利,福州的樸樸超市2016年起就在福州推行線上買菜業務,並向華南地區擴張,今年3月完成了5000萬美金的B輪融資。永輝、家樂福因為忌憚樸樸的快速擴張,陸續推出了“衛星倉”和到家業務。

在中國估值兆的生鮮市場中,線上零售渠道的滲透率僅為3%。互聯網巨頭和創業者沒有放過這塊蛋糕,2014年以來,生鮮電商成為線上零售的“高嶺之花”,領域的投資熱度不減,創業項目層出不窮,但入局者有之、失敗者更多,對商業模式的質疑層出不窮。

如今,兆生鮮市場的故事再次開講,巨頭紛紛入局,線上買菜盛行,手機上的菜籃子來了。

舊土壤、新業態

線上買菜已經不是第一次站到舞台中央。

生鮮電商的概念於2014年興起,一度成為創業熱潮。據IT桔子數據顯示,2015年,生鮮領域發生了246件投資事件,達到五年內最高值;投資金額總數的高點出現在2017年,年內融資金額總數294.48億元。盒馬、永輝超級物種的崛起讓生鮮進入電商行業的視野,巨頭陸續加碼,每日優鮮、誼品生鮮、永輝和家樂福獲騰訊投資,盒馬與大潤發背後站著阿里。

與此相對的,是大量創業公司未能踏過盈利的門檻,紛紛倒閉。根據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發布的“生鮮行業死亡名單”,2015年之前,有14家頗具規模的生鮮電商退出市場,其中還包括了亞馬遜戰略投資的美味七七。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生鮮電商幾乎把各種運營模式都演練了一遍,輕供應鏈、物流眾包、前店後倉......漫長的過程中,裁員、業務萎縮、被收購、轉型、倒閉各種消息都不絕於耳。

被稱為“投資女王”的今日資本徐新也投過一個失敗的生鮮電商項目。2015年,原“一號店”的高管團隊離開公司,建立“U掌櫃”尋求創業機會,徐新在對方沒有商業計劃書的情況下向“U掌櫃”投了1000萬美金A輪,表示看好前置倉模式做生鮮電商。然而,2017年,“U掌櫃”宣布轉型無人貨架,徹底宣告了在生鮮電商試水的失敗。

明星團隊,明星投資人,卻得到一個被迫轉型的結果,生鮮電商至今被業內人士稱為“最難的電商創業”。前置倉模式過重,需要覆蓋店租、水電、人員和煤氣四塊成本;即使沒有選擇前置倉,做大倉模式依然面臨前端供應鏈不完善、後端消費者難複購的困境。

電商專家雲陽子分析,“線上買菜”的邏輯很簡單,它是一個高頻的消費行為,基本上所有的巨頭都想涉及,但它的履約成本無法降低。以賣菜的平均毛利率20%來看,即使50元的客單價,行業內每單10元的利潤無法覆蓋履約成本,要做到13至15元的利潤才能夠盈虧平衡,這是過去的創業項目倒下的根本原因。

這一次“買菜”的卷土重來,三個前置倉案例的成功或許起到了關鍵作用。

每日優鮮是最早實踐前置倉的公司之一,2015年底宣布“all in前置倉”,以水果起家,逐漸擴展至其他品類。據每日優鮮提供的數據,目前平台的SKU數在1500左右,全國前置倉數量超過1500個,總部近2000名員工,自雇+第三方簽約的配送員近一萬人,單點配備的配送員為8個,承諾2小時內達,老客複購率達到80%。

最重要的是,每日優鮮在2018年拿到了高盛、騰訊、時代資本在內的4.5億美元巨額融資,發言人在公開場合表示,公司在北京的業務做到了坪效10萬,連續十個月盈利。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9年Q1移動互聯網行業研究報告》中,每日優鮮位列全行業第四,滲透率為0.4%,緊隨盒馬和京東到家。

叮咚買菜是每日優鮮在上海的直接競爭對手,貨品更偏向蔬菜。同樣是前置倉模式,叮咚買菜與每日優鮮的差異在於不設最低配送價格,即使是1.5元一瓶的礦泉水也可以“0元配送”,並且叮咚買菜承諾“29分鐘達”。界面新聞記者測試了每日優鮮、叮咚買菜、淘鮮達和蘇寧四種買菜應用後發現,叮咚買菜是其中唯一一家真正做到半小時配送的公司。

叮咚買菜副總裁馮健雄透露,截至2018年4月,叮咚買菜在上海的前置倉數量為235個,SKU數1700多,平均每個前置倉異塵餘生周圍20000戶,日均訂單數超過20萬,月活用戶數180萬,人均消費為55元,用戶複購率30%。

值得注意的是,馮健雄聲稱叮咚買菜的損耗率控制在0.9%,這個數字遠低於永輝超市的4%。

福州的樸樸超市是目前互聯網賣菜電商中SKU數最多的一家,達到3000,除了蔬菜瓜果,還有米面糧油等超市貨品。在模式上,樸樸走的是“前置倉+純線上運營”的路線,服務範圍覆蓋周邊1.5公里居民,目前可知前置倉數量為34個;樸樸的另一特色是自建團隊,和業內普遍的用第三方配送員不同,樸樸的所有配送員均為公司員工。根據公開資料,樸樸的客單價達到58元,用戶留存率超過45%,部分前置倉突破了日均8000單。

行業熱潮也有資本助推。叮咚買菜背後是高榕資本、今日資本和具有地產背景的紅星美凱龍;高榕資本同時也是樸樸超市的資方;每日優鮮三次獲騰訊投資,其他股東還包括啟明創投、時代資本等多次投出新零售獨角獸的基金。

馮健雄認為,線上買菜這個事情並不新鮮,生鮮電商也是老生常談,市場的成熟得益於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美團餓了麽培養出用戶在線上下單的習慣,多年的沉澱也讓前端供應鏈更加完善,這兩個因素共同推進“線上買菜”在舊土壤中萌發新的生機。

零散的格局

儘管都是瞄準“買菜”生意,不同公司根據自身基因選擇了不同的布局。

以餓了麽為例,餓了麽旗下買菜業務選擇了平台模式,通過連接品牌和消費者,並滲透進零售商中打通供應鏈,以此提升流量的分發效率。今年3月,餓了麽舉行了商業合作夥伴大會,重點在於和商戶進行數字化改造、共建平台能力,同賽道之一的叮咚買菜就是餓了麽的合作夥伴。

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是典型的前置倉模式,前置倉也是目前大部分入局者選擇的履約方式:通過城市內撒網式布局,在區域內密集建倉,將小型的倉庫放在離消費者較近的地方,一旦接單,快速分配配送員進行送貨,滿足了快速送貨的需求,消費對象以生活節奏較快、要求時效性的年輕人為主。

在上海圈地之後,叮咚買菜向華東區域的杭州、蘇州擴張;同一時間,在北京發展成功的每日優鮮宣布十億資金進上海,與叮咚買菜在上海正面交鋒,截至目前在上海發展出170多個前置倉。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在選品上有所差異,作為用戶的陳曉評價“叮咚買菜買菜,每日優鮮買鮮果”體現出市場對這兩個公司的印象。

前置倉在一二線城市布局廣泛,可以粗略分為三種不同類型:

永輝超市、蘇寧小店等既有業態衍生出來的前置倉,作為商超的補充,將線下店的營業空間騰挪出一部分作為線上下單專用的小倉;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專注前置倉式的電商,以“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微倉”的二級分布式倉儲體系,配送時長從30分鐘至2小時不等;樸樸超市則是以“線上+前置倉”的模式在福州圈地,將線上流量導到線下,創始人是廣告行業背景,擅長行銷和地域性推廣。

美團買菜瞄準的是社區場景,同樣是前置倉,美團的目標在於社區化,3月26日啟動北京市場時,測試選址在天通苑、北苑兩大居民區,早晨和傍晚分別推出“品質”和“優惠”活動,提出的是1.5公里配送的口號,3個月內共發展出10個前置倉。

與一眾玩家穩扎穩打的做法不同的是,美團買菜僅推出60天就從上海跳到了北京。按以往的經驗,密集鋪點、區域擴張是被證明可行的道路,但美團買菜依靠平台原有的配送能力,做出了“京滬跳”的決定。這也是美團在生鮮領域的擴張風格,2018年試水的小象生鮮就是對“線上線下一體化生鮮超市”的嘗試。

蘇寧的買菜業務則更像蘇寧小店的補充。在蘇寧的智慧零售布局中,蘇寧小店是連接一切的排頭兵,不僅是社區便利店、CBD大客流店、手機體驗店,還可以作為社區生鮮業務的靈活性倉儲。將小店和前置倉結合,定期組織員工到原產地採購,順著風口推出了“線上買菜”和產地直銷的口號。

事實上,要做到“線上買菜”,前置倉並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以大倉為主的拚團、預售在下沉市場更為普遍,2018年社區團購出現井噴式融資,用小程序下單、第二天小區團長內提貨的購物行為,在起源地長沙市獲得了日均50萬單的成績。此外,每日一淘、蘇寧拚購等主打特價、預售的買菜玩法在下沉市場也佔據一席之地。

雲陽子認為,前置倉和大倉相輔相成,前置倉注重及時性,大倉在於規劃性。大倉和前置倉對比,平台可以“少搬了一個箱子”,從城市倉直接到消費者,這樣的模式損耗較少,適用於批量性購買,與叮咚買菜的“買一根蔥就送”不同,大倉適合“一次買五斤、十斤”的消費行為,拚多多上的生鮮水果就是典型的大倉模式。

“菜場我每天都去,不想提重物的時候就買樸樸超市的桶裝油,”福州晉安區56歲的劉阿姨說,“但是我們小區裡有人在做團購,沒事和鄰居一起拚個團也開心的。”劉阿姨同時表示,其實網上買的菜和菜場質量差不多,她的購物行為較為隨機,並沒有對哪種購物渠道產生偏愛。

無法逃避的盈利問題

叮咚買菜從未對外公布過前置倉單點盈利的比例。

馮健雄對此的解釋是,為了更合理有效地擴張市場,叮咚買菜的前置倉每達到日均1000單的業績,就會著手將這個倉庫擴建成兩個,所以叮咚買菜從未計算過盈利網點佔總數的百分比。

而為了保障服務質量和速度,叮咚買菜保證每一個點位配備2:1的配送員和分揀員,每個小倉的工作人員有十幾人,並對每一個入職的配送員都進行為期一周的“禮貌培訓”,從打電話、發短信、上門送貨到敲門的禮儀都有一套講究。在上海,叮咚買菜的公司員工只有300左右,但和第三方簽訂合約的配送員數量達到7000人。

這些措施的背後,是互聯網式賣菜平台意識到服務質量會帶來用戶黏性。

新一代崛起的買菜主力軍是80、90後,這批人往往重視時效,將購物體驗作為第一要素。不過,每一個“禮儀”都是更高的人力成本,光是配送員入職培訓一周,叮咚買菜就要付出一筆頗有分量的代價。

更高的成本來自於房租與電費。叮咚買菜的前置倉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下;在店鋪位置的選擇上,則盡量避免沿街店鋪,老廠房、背街小巷是首選。界面新聞記者走訪後發現,每一個倉內都配備了至少十個大型冷藏櫃,租金和24小時對這些機器供電也是巨額支出。

攝影:林北辰

為了卡位圈地,叮咚買菜進入杭州和蘇州市場,這一部分的成本也需要從上海地區的營收裡劃出。由此看來,叮咚買菜與其說“從未計算”,不如說“不敢計算”單點盈利的比例。

海通證券的調研報告《社區新零售,叮咚買菜的案例分析》為叮咚買菜算了一筆盈利的账:叮咚買菜在基於“前置倉平均租金水準3元/平米、客單價50元、毛利率30%、單倉20個配送員、10個分揀員”的前提下,單個前置倉日均訂單實現1250單時可實現盈虧平衡,這個要求高於馮健雄舉例的“日均1000單”。

盈利是所有社區買菜、線上買菜和生鮮電商共同的難題。

4月,盒馬和美團旗下的小象生鮮都曝出了關店新聞。小象生鮮在無錫、常州兩地門市停止營業;盒馬鮮生在昆山新城吾悅廣場店也關門了,CEO候毅坦言“做零售業,沒人能保證成功……此前盒馬舍命狂奔,肯定有開過頭的情況。”

巨頭的試水行為把互聯網買菜炒出了新的熱度,但“買菜”這個看似簡單的購物行為,覆蓋了農貿、供應鏈,中期的冷鏈、物流,至最後一公里的用戶服務,從單點盈利到複製,每一個商業環節都需要投入;消費者關心的配送、新鮮、價格缺一不可。

基於此,雲陽子認為“線上買菜”市場鏈條複雜,不可以簡單地稱為“藍海”或“紅海”,企業要活下去,需要擴大SKU數,不僅限於生鮮或者蔬菜,而是覆蓋全品類,將客單價和毛利率都拔高才能留存下來。

每日優鮮合夥人王珺預測,5年後中國生鮮零售市場規模大概會有5兆元,生鮮在線規模大概1兆元,前置倉生鮮到家業務會成為生鮮在線市場鍾的主營業態,1兆體量裡可能會有近6000億以上是由前置倉到家業態創造的。

從極光的市場報告來看,生鮮電商行業的增長已經放緩,進入“下半場”,但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滲透率有所提升,達到5.3%,是2018年同期的兩倍。可以推測,即使困難在前,剩下95%的想象空間依然能讓創業者和巨頭們前赴後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