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百度搜索狂給百家號引流?數據告訴你百度為什麽要這樣做

順勢聊幾句昨天深夜發生的熱點新聞。

刺蝟公社 | 鐵林

原本以為1月22日(昨天)最大的新聞應該是,一點資訊CEO李亞發出的內部信暴露的任免亂局,沒想到零點還沒過,《

搜索引擎百度已死

》就在朋友圈刷屏了。

後者由“新聞實驗室”方可成所寫,直指百度搜索大規模為公司自媒體平台“百家號”大量導流的現象。以一點資訊李亞為關鍵車在百度上進行測試。搜索出的9條推薦資訊中,僅有兩條不出自百家號,一條鏈接轉向了網易新聞,一條鏈接同樣導向了百度的自有產品——百度百科。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作為搜索引擎的百度嚴重影響了獲取有效資訊的體驗,這是百度搜索作為一款產品非常失敗的地方。但從商業的角度看,這是百度一直以來的風格。

比如魏則西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百度詞條的醫療競價排名機制,血友病吧被賣的根本原因是百度發現賣貼吧還挺掙錢的。總而言之,百度一直以來都把商業化放在第一位,用戶放在未知的排名上。

原來的百度,僅靠搜索業務,就可以掙得不菲的廣告收入。但由於錯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第一波紅利,後期再發力手機百度的百度要面對更多的競爭對手。今日頭條的算法推薦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搜索功能,從人找資訊過渡到了資訊找人的時代。

移動時代,用戶的注意力在哪裡,廣告商就在哪裡。門戶時代輕鬆掙錢的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顯得並不輕鬆。根據百度App官方資訊,一直到2015年,手機百度才上線首頁資訊流推薦功能。和今日頭條相比,整整晚了3年。

資訊流為今日頭條帶來了可觀的廣告收入,在抖音還未發力的年代,網上一直流傳著一個數字,今日頭條2016年廣告營收達到了60億。百度想要找回在門戶時代的榮光,這兩年通過內容平台的搭建、資訊流業務的探索,百度2018年營業收入正式突破1000億元。李彥巨集說了句後來被眾人吐槽的名言:“那個能夠做出好產品、那個受用戶喜愛的百度,已經回來了!”

顯然沒有回來,不讓不會有今天的《搜索引擎百度已死》。

一個巧合是,一點資訊的免職風波,也和百度的資訊流業務有著或明或暗的關係。李亞在發布的內部信中稱,1月21日晚間的CEO任免程式不合規,不具備法律意義。接替李亞的,是百度首席顧問任旭陽。

據長庚科技報導,有爆料人稱,在一點資訊新一輪融資中,浮現了百度的身影,但對百度而言,不僅僅希望是財務投資者,而是希望一點資訊能夠作為百度反今日頭條聯盟中的先鋒。

字節跳動已經成為手握流量的新巨頭。據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公司QuestMobile數據,布局資訊、短影片、美顏拍攝等多領域的字節跳動,目前其國內APP去重MAU達到5.98億,佔全網比例達到52.93%(2018年12月全網月活躍用戶規模為11.31億)。

百度需要內容。一點資訊雖然並未出現在資訊行業TOP3,但是一點資訊具備其他所有平台都羨慕的資質——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昨天還有一條不太起眼的新聞,北京市網信辦依法約談天天快報,責令其“推薦”頻道暫停更新一周。

監管是整個2018年逃不開的關鍵詞。從這個角度看,一點資訊是所有資訊平台中風險最低的。如果百度可以拿下一點資訊,並借用手百等資源進行推廣,一點資訊有可能實現大幅度的增長。百度也可以借一點資訊的內容,進一步完善資訊流業務。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排名前五的新聞資訊包括最近兩年異軍突起的“趣頭條”,依靠收徒機制、社區分發、流量下沉,趣頭條不僅成功赴美上市,更是在最近一年保持了相對的高速增長。

和其他垂直賽道行業的平台相比,綜合類資訊平台可覆蓋較廣泛的用戶群體,對於巨頭來說,是不可放棄的戰略高地。巨頭與巨頭的競爭,現在已經成為了流量與流量之間的競爭。

和AT兩家相比,百度在移動時代的表現並不優秀。百度著急追趕差距,需要可觀的數據支撐自己在移動時代的商業化之路。

但百度還是那個百度,為了實現某一個高企的的營收目標,可以放棄某一些原則,也可以犧牲掉用戶體驗。貼吧曾經是非常好的社區產品,用戶粘性很強,但百度可以通過販賣貼吧的方式來挫傷用戶提供內容、經營貼吧的自主性。

正如現在百度的資訊流之路一樣,原本應該去尋找的平衡和產品設計上的突破,仍然沒有出現。

以上。

以下內容和百度並沒有直接關係,但可以當作一個大背景補充閱讀。在移動互聯網紅利消失的2018年,需要流量的產品集體陷入焦慮,百度也是其中之一,但也有產品找到新的崛起之路,小程式的出現,挑戰了APP的傳統布局。

數據均來自QuestMobile發布的“2018年度大報告”。一個讓人稍微意外的數據發現是,移動互聯網月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突破341.2分鐘,比2017年12月增加了63分鐘,這也就是說,時長紅利是可以爭取的賽道。

分享五個有意思的發現。

1、有209個小程序月活在500萬以上

小程式是最近兩年微信在產品端推出的最重要的功能。雖然微信方面從未說過小程式會替代APP,但小程式的工具屬性以及微信的流量支持,解決了傳統零售行業過去無法解決的問題,從實用性上看,微信小程式替代了大部分APP功能,幫助企業實現輕量化運作。

2019年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宣布,微信在2018年8月,成為了日活破10億的超級APP。依托於微信成長起來的小程式,在過去一年,日均用戶使用頻次增長了54%。

小程式的健康發展,與微信方面對小程式生態的重視是分不開的。使用過微信小程式的人可能還有印象,2018年初,不少小遊戲通過“轉發分享”可重新開始等誘導方式,迅速薅到了短暫的流量。一直到2018年5月,微信發布“小遊戲拒絕分享濫用行為”公告,直接砍斷了所有會嚴重影響用戶體驗的小程式的薅羊毛之路。

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上提到過自己對與流量的看法:“我觀察到的很多業界的產品經理,其實畢業後就會被自己所在的公司誤導。因為公司的目的是要流量要變現,所以大家的KPI就是如何產生流量如何變現。一旦圍繞這個目標,大家的工作目的已經不是做最好的產品,而是用一切手段去獲取流量而已。”

同樣,小程式存在的最主要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獲取流量,流量對於微信來說,要簡單很多。

和2018年6月份相比,微信小程式月活超過500萬的達到了209個,環比增長57.1%。按照陳超的說法,月活能夠突破500萬的APP,在國內也並不算多。

2、抖音下沉

報告裡,還有一張讓人意外的增長圖。

前不久,一個來自新疆的藝考生朋友告訴刺蝟公社,在自己使用快手多年以後,發現最近一年以來,父母反而在使用抖音,並且比他更知道該如何拍好影片。這是一個與大眾印象相反的生活案例。

數據與這位朋友的感受是一致的。2018年12月,MAU同比增量最大的10款應用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抖音、拚多多、支付寶,達到3.61億、1.15億、0.99億。在這十款應用中,有9款,來自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增量大國一二線城市,唯一一款沒有超過的應用是百度地圖,但“下沉”的增量比例也達到50.0%。

抖音在下沉,並且下沉非常成功,2019年1月,抖音總裁張楠公布,截止今年1月份,抖音的日活已經突破2.5億。這個數據揭露的秘密是:看重下沉市場的豈止這三家,所有需要在流量紅利末期實現用戶量增長的,都必須考慮到三四線以及以下城市的用戶。

陳超告訴刺蝟公社,即便是在三四線以及以下城市,移動設備的增長也在下降,也就是說,產品在下沉時,側重點仍然是在搶奪用戶的注意力。一些新的服務類產品在一二線城市已經飽和,但在三四線以及以下城市,卻可能擁有機會。

數據顯示,三四線以及以下城市用戶的單日使用時長增幅較快,比一二線城市的時長紅利更加有優勢。

不管是對創業者來說,還是已經成熟的產品,今年的重點,可能依然是深耕下沉市場。

3、短影片掃蕩一切

剛說完抖音,仍然需要再講講短影片。在用戶使用時長的競爭中,短影片的優勢一直從2017年保持到了2018年,不出意外,2019年短影片的增量仍然不會降低。2018年12月用戶月總使用時長同比增量佔比中,排名第一二的分別是短影片和即時通訊,總佔比超過50%。

翻譯一下這組數據的意思,短影片超越了在線影片,成為了僅次於即時通訊之後的第二大“時間黑洞”行業。

2018年,百度、騰訊紛紛加碼發展短影片。騰訊方面,先是復活了微視,又推出了具有全新玩兒法的Yoo影片。在微視復活之初,騰訊就宣布將投入30億元對創作者進行補貼。2018年5月,騰訊發布《關於進一步更新外鏈管理規則的公告》,公告提到,“外部鏈接不得在未取得資訊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等法定證照的情況下,以任何形式傳播含有視聽節目的內容。”

此後,快手、抖音等均無法直接分享鏈接到微信朋友圈。

讓人意外的是百度。數據顯示,在2018年12月,短影片App行業月活躍用戶規模TOP10中,有兩款百度系的App異軍突起,分別是好看影片和全民小視。

相較於前期呼聲更高的微視,百度系短影片App的增長尤其亮眼。

Questmobile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周睿認為,手百上有很多內容與好看影片相聯動,百度在通過搜索的優勢和資訊流優勢,為好看影片導流。

刺蝟公社發現,除了聯動,好看影片的重點也在下沉市場,整個產品的設計更類似於趣頭條,鼓勵用戶通過登陸、收徒、觀看影片等影片賺取金幣。

4、巨頭沒有邊界

一切依賴於移動互聯網的創業,最後都會回到流量的問題上。最容易讓創業公司感到絕望的事情是幾乎所有垂類的上遊都被巨頭掌握了,即便想通過垂直領域走出巨頭的封鎖,最終還是和“不務正業”的巨頭們在不同的行業相逢。

以社交和遊戲發家的騰訊,在電商、支付、在線教育、地產商業等均有布局。阿里同樣,大娛樂、社交(微博、釘釘)等都在版圖內。

Questmobile發現,BAT等巨頭線上去重用戶規模均已突破10億,通過投資進一步把版圖拓展到教育、醫療、製造以及企業服務等各個行業。

去年4月,今日頭條方面開始對外強調“字節跳動”這一品牌名,創始人張一鳴對外的職務也從今日頭條CEO變為了字節跳動CEO。

這一舉措被外界理解為字節跳動方面,對公司定位以及發展方向做出的明確規劃和調整。僅用“今日頭條”,印象會更多的停留在過去的資訊平台,字節跳動則是更大的品牌形象,代表了旗下的所有產品。

巨頭與巨頭會在更多的賽道相遇,創業公司面臨的壓力會更大,在巨頭的圍剿之下,很難再跑出第二個字節跳動。

5、新的產品模式會顛覆有優勢的舊產品

這個標題可能會有一些不好理解。舉一個例子:騰訊新聞、網易新聞、鳳凰新聞都屬於資訊類產品,在今日頭條出現以前,騰訊新聞一家獨大,其他幾個平台不及騰訊新聞的份額,但是體量優勢一直存在,並未遭遇太大的危機。

直到帶著算法推薦進來攪局的今日頭條出現。一躍成為用戶量第二大的資訊平台,並遠高於第三四名。

在紅利消失的2018年,即便是一些看起來已經競爭飽和的行業,往往會被帶著新產品模式的產品顛覆。它們通常被稱為“黑馬”。

以數字閱讀領域為例,米讀小說(趣頭條旗下產品)、微博動漫都是才上線的新產品,但是憑借產品玩兒法的創新等優勢,在原本已經被巨頭佔據的閱讀行業,拿下了不小的市場份額。去年6月才上線的米讀,月活已經達到2719萬,上線一年的微博動漫達到了1088萬。

陳超認為,看起來已經沒有機會的行業,可能就會被一個帶著社交屬性或者其他優點的的新產品打破行業僵局。

鐵 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