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和珅文化水準並不高,為何詩文、書法卻有較高的造詣?

和珅作為乾隆晚年的寵臣,如果沒有幾把刷子是不可能二十餘年屹立不倒的。實際上,和珅身上有不少優點,他善理財、圓滑、詼諧幽默。此外,好學也是他受乾隆皇帝欣賞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禦製《平定廓爾喀十五功臣圖讚》中特別提到,和珅精通滿、漢、蒙、藏四種文字,如果不是他勤奮好學的話,是無法掌握這麽多語言文字的。

我們知道,和珅僅是生員(秀才)出身,有一定文化,但是與同時期滿朝飽學之士相比,他就顯得沒有多少學問了。但和珅機靈好學,他知道乾隆皇帝自恃甚高,很喜歡有才學的人,所以和珅就表現得特別好學。

《清人說薈》中就說,和珅“既貴,延吳白華省蘭諸公於家,日與講論古今,故於詩文亦粗解。有所作,私倩彭文勤元瑞、紀文達為之潤色,二公恆為捉刀,獨劉文清時與抗”。

也就是說,和珅雖權傾一時,卻很好學,特別請吳省蘭等人到家裡教他學習,每日與講論古今事,所以粗解詩文。有所作時,就私下請彭元瑞、紀昀等人代為潤色,二人總會給他幫忙,唯獨劉墉不買账,時時與他作對而已。

據說有一次,和珅作了一首七言詩,長達數十句,卻無一句押韻,而且所用典故也紕漏甚多,但他頗為得意,便把它帶到軍機處值監獄,請董誥代為改正。董誥不敢改動,便推給小軍機王芑孫,王芑孫不得已作了一些小修正,結果很得和珅讚揚。這正說明和珅很有不恥下問的勇氣。

汲縣人林溥,考中會試後又參加複試,複試詩句中有“從心應莫逾”一句,不為閱卷大臣所賞識,寫下批語說:“逾字入七虞,從無仄用”,意思是有用典錯誤的毛病,不宜進呈禦覽。不料和珅恰好看到此卷,遂將批條揭去,仍把卷子歸入前十卷進呈禦覽。

大家都不知道其中緣故,以為和珅一定是受了林溥的好處,可查問林溥,林溥也茫然不知所以。後來才得知,乾隆皇帝禦製詩中即有“從心不逾矩”之句,已作仄聲用了,和珅得此詩為證,所以對閱卷大臣的批語不以為然。由於記性好,又好用心學習,所以才有“故於詩文亦粗解”的說法。

客觀地說,和珅雖算不上文豪、詩人,但也略懂文墨,稍知經典。尤其在詩詞方面嗜愛成癖,他自己以詩人、“騷人”自居,常與人有詩歌唱和,互相切磋。他多情善感,好以詩來傾訴自己內心的喜怒哀樂,可惜他留下的大部分文字,在他事敗之後散失銷毀了,目前只有在清朝檔案、故宮所藏的文物重找到他為乾隆皇帝代筆的文字,如抄寫的經卷、條幅以及他書劄等,再有就是後人為他刻印的《嘉樂堂詩集》。

《嘉樂堂詩集》這部詩是他的侄兒、和琳之子豐紳伊綿在豐紳殷德死後,為紀念其父和琳、伯父和珅及堂弟豐紳殷德等人,特意把他們生前的詩作經過篩選,把一些與政治有關的東西去掉後草草編就。其中有不少詩確實是他真實情感的流露,比較感人。

對於和珅詩作的評論,在清人錢泳的《履園叢話》、葉廷綰的《鷗波漁話》與民初鄧之誠的《骨董瑣記》等書都有描述。錢泳認為,和珅詩作中確實有佳句可采,如“人從絕嗽如魚貫,馬入寒林列雁行”等詩句。

和珅的詩也很為乾隆帝賞識,君臣經常唱和。嘉慶元年(1796年),太上皇乾隆作了一首《重華宮茶宴詩》,並命令廷臣按其字韻和詩,許多人作的並不得體,唯有和珅的“帝典王謨三日若,騶虞麟趾五籲嗟”深得乾隆和嘉慶皇帝的誇獎。

和珅的書法也很見功力,他可以模仿乾隆帝的手筆,幾乎可以到達以假亂真的水準。乾隆後期有些詩匾乾脆就交給和珅代筆了。據傳,東六宮就有一塊和珅代書的題字。乾隆帝本愛才,在年老時又見到滿族貴族子弟中有如此一個勤奮好學的後生,他如何又能不喜歡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