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民族節日丨用傳統節日激活公共文化太空

莊子

知北遊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儀,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莊子在 《知北遊》裡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儀,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天地的大美、四時的序列、萬物的榮枯,都是自然的偉力所致,非人為所能改變。但在不同的眼睛裡,它們卻有不同的意義。西方人只有春夏秋冬,中國人卻通過觀天象發明了二十四節氣,從驚蟄到芒種,從霜降到大雪,24個如詩如畫的名字串起了我們的與眾不同的四季。在中國人的思維與表達裡,充滿著四季的字眼。在這個地球上,因為只有中國具有最鮮明的四季分明、冬冷夏熱的氣候特點,而二十四節氣的發明,更令中國人有了獨特的季節文化和詩意般的生活。

中國是農耕民族,

在優秀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關照下,大地自然就是中國人的文化信仰。

都市生活正在使我們對時令、氣候、物候的變化逐漸淡漠,但通過公共文化服務內容供給與太空營造,可以重新喚醒人們對於自然的尊重與順應。一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作為區域文化中心,應以「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時間軸觀念,將「四季、七大傳統節日、二十四節氣」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供給之中,使得城市居民在城市生活中體驗到時光的流轉與人文的關懷,在超大的城市太空中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中國的傳統節日與節氣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價值:

第一,中國的節日與節氣的哲學基礎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有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類應該效法天地萬物,通過對天地萬物的觀察和體悟發現蘊含其中的自然之道,並將其作為指導人類行為的根本原則。中國的七大傳統節日與二十四節氣正是這個原則的集中體現。在其指導之下,我們才能回歸到人與物和諧相處的狀態,建立起人與自然融洽無間的關係,實現天人合一。第二,中國的節日與節氣呈現著深厚的美學意蘊。對於中國式的哲學與智慧,對自然的律動和天地人合一境界的深切感受,無數古人都曾用豐富的藝術形式進行了透徹表達。不論是《詩經》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還是唐詩中的「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又或是古代音樂中的宮商角徵羽對應著金木水火土的屬性,寄託著不同季節的音樂情感。第三,中國的節日與節氣中蘊藏著中國古人對於科學的執著探索。

戰國時期《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已經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的名稱,構建起了「二十四節氣」的基礎架構。「二十四節氣」顯示出中國古人精湛的天文學知識,對於農業生產生活有著根本性的指導意義,「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更被作為現代養生學的重要坐標,「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那麼,怎樣能夠激活傳統節日與節氣的當代意義與價值,完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創設呢?

首先,要以社區為核心提供七大傳統節日與二十四節氣的認知與體驗的公共文化內容體系服務供給。

社區是每個人日常生活最容易接近的地理區域,在社區創造傳統文化節日氛圍,體驗其中蘊藏的倫理價值,更能讓每個個體在超大城市中感受到鄰裡的溫暖與城市的溫度。

陰陽是中國哲學的核心範疇,四季的流轉就是陰陽消長在時間軸上的變化韻律。人體的陰陽隨自然界陰陽升降而升降浮沉。人順應天時的秘訣是順應四時陰陽之氣的變化,都市居民應該在順應自然節律中保持身體健康、身心愉悅。社區作為居民生活居住區,可以提供四季養生的文化創新產品與服務供給,營造出人們對於社區文化的歸屬感。

二十四節氣,是千百年來農耕文明背景下產生的獨特文化概念。自然界天氣、物候的變化在二十四節氣中直接的顯現,既是中國人看待「人與自然」的獨特方式,構成了獨特的生活時間軸,社區作為人們最方便參與活動的地方應該按照節氣的時間軸開舉辦社區活動。

其次,以文化場館為核心進行七大傳統節日主題公共太空的營造。傳統節日的激活中,需要調動的不僅僅是傳統文化資源,更重要的是用當代的方式來進行激活與再造。

比如,選取文化場館組織七大節日集體慶典活動儀式,使得人們融入傳統文化節日的氛圍之中,完成群體性文化活動供給。基於目前的放假調休制度,城市居民度過傳統節日的方式多以休假、休閑為主,傳統節日文化內涵日趨弱化。挖掘七大傳統節日深刻的文化內涵,使得個人與家庭、個人與社會的多重倫理價值能夠體現在節日內涵中,增強傳統節日中的儀式感、神聖感、使命感,在重大的節日活動,不僅要傳承其蘊含的深厚人倫情感,更重要的是能夠在重大儀式慶典中凈化人的心靈,使得參與者體悟到情感共鳴、體味到儀禮的崇高與個體在社會群體的歸屬感。

通過傳統節日主題活動創設公共文化太空,增強七大傳統節日深刻的文化內涵認識,使得個人與家庭、個人與社會的多重倫理價值能夠體現在節日內涵中。

再次,研究以節日、節氣為核心的公共文化內容體系服務供給的運行機制。

總結經驗、發現規律,提煉一套完整的可複製的社區與文化場館內容文化體系服務供給的模式,做成文化品牌系列,在全國進行推廣,提升民眾的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杜絕外來宗教與文化思想的侵蝕。

總之,以四季流變、七大傳統節日、二十四節氣中所涵蓋的衣、食、住、行、用等中華優秀傳統生活方式為藍本,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入都市人民的生活方式。建立系列豐富的中國文化活動與儀式,為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年輕人提供多元的選擇;塑造以二十四節氣、七大傳統節日、重要人生禮儀為基本元素的中國文化品牌活動,逐步形成社會時尚與文化氛圍,使得城市中的人能夠受到文化的滋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城市生活,傳統文化真正成為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就能真正鮮活起來,並且逐步走向世界。

文字來源:學習時報網

圖片源自網路

歡迎分享轉發!

統籌監製:李元 審校:李鵬臻 製作:馬永

微信ID:zgmzbwx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中國民族報微信期待您的關注哦

聲明:本微信是國家民委主管的中國民族報社主辦的官方新媒體平台,發布的內容不代表本方立場。內容主要來源於中國民族報和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資訊及用於網路分享,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也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果您對我們發布的內容有異議或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刪除。

歡迎訂閱中國民族報
國內統一刊號:CN11-0192
郵發代號:1-236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