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校企深度融合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改革駛入“快車道”

編者按:提起職業教育,大家會認為它是高等教育中的“弱勢群體”。剖析根源,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個人發展前景比不上本科院校,似乎找不到未來的“出路”。近年隨著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越來越凸顯。

今年年初,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條),對職業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為職業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職教20條落地近半年,全國各地具體實施狀況如何,學生期待的未來“出路”解決了嗎?近日,人民網記者在山東省就職業教育改革狀況進行了實地調研。

政府統籌教育資源 校企聯合辦實事

根據山東煙台市委、市政府對全市多所職業學校和企業的調研結果顯示: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同質化嚴重,加上校企脫節,產教不融合造成企業需求的對口專業與學校供需失衡,導致畢業學生沒處去,企業招工上不來。

找到問題根源後,煙台市首先實行“教育整合”,對以前受多部門管理的職業院校進行整合,由教育局直管,使得“令出一門”,解決以往“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的問題。“統一管理後,我們的學校終於有人抓有人管了。”這是煙台城鄉建設學校薑代坤校長最直觀、最真實的感受;其次,根據各職業院校自身特點,教育部門對學校專業結構進行調整,要求每所中職原則上只能設3~5個專業、高職設5~8個專業群,避免同質化嚴重和惡性競爭的問題,以達到資源合理化配置的目的;最後,以政府作為橋梁,聯通職業學校和企業對接,學校專業設置的好不好,發展方向對不對,不由政府部門下達行政命令來決定,而是由全國相關領域專家以及企業負責人成立專業委員會,對學校專業的制定與地方產業發展是否契合進行評估,讓學校更好服務企業,讓學生能夠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我覺得辦好職業學校需要兩點,第一,職業教育工作必須緊緊圍繞著地方經濟發展進行開展,無法服務地方經濟的職業教育就失去了其實際意義;第二,職業教育要為孩子終身幸福奠定基礎,給學生找好出路,不虛度青春。”煙台市教育局副局長許箕展這樣認為。

課程設置突出實訓 探索辦學新模式

“職業教育的本質是教育,核心是職業;是職業生成教育,不是職業準備教育。”說起辦職業教育,威海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威職)黨委書記吳永剛有著自己的理解。“我們的學校立足中心市區,服務威海市全域;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贏合作;理論實訓一體,實習就業聯動;人員分類管理,教師多崗多能;課程設置力求實用、管用、好用,教學科研並重;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發展。”

從2017年開始,威職對學校多個系部的教室開展了“砸牆運動”,按照教室、車間一體的思路對重點專業實訓室進行改造,逐步取消傳統意義上的教室,把實訓車間變成教室、變成老師的辦公室。截至2018年底,學校已開發153個生產性實訓項目,初步實現了每個系出產品、每個學生出作品、每個實訓室出成果的目標。“通過實訓,我能清楚的知道我會幹什麽,我能幹什麽,我還有哪些方面技能需要加強學習、加強練習。以後出去工作了心裡有底,不慌!” 在酒店服務實訓中心上課的一位同學這樣說道。

威職的實訓一體化教學改革不僅體現在課堂上,還體現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當你走進校園內的“威之商韻超市”“菜鳥驛站”“時光書咖”“威之膳品”“早嘗咖啡”等各具特色的店鋪內,甚至是學院自辦的企業松海大酒店中,你能想象到這裡的經營服務人員都是由來自學院經濟管理系、旅遊與酒店管理系、生物與化學工程的學生麽?“經歷了校內一年以上的鍛煉,我們大三學生畢業時可以自主選擇參大型連鎖超市的店長考試,通過的話可以直接被授予副店長的職務,薪酬遠高於普通就業模式。” 學院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專業帶頭人張雪老師是這樣介紹的。

2016年,山東海大航海技術專修學院由威職與威海市企業按照1:1比例共同出資1000萬元建立。學校還以此模式建立了萬斯達學院,該學院課程填補了威海在裝配式建築研發、生產、銷售領域的空白。建立的順通學院成為了威海區域內唯一具有大客車和大貨車駕駛人培養資質的高職院校。經過兩年多發展,威職先後開辦的三個混合所有製二級學院,實現了企業資本參與辦學的新突破。

通過調研走訪不難看出,隨著職業教育改革在全國落地、生根、發芽、結果,在各方通力協作的努力下,職業教育發展迎來了新機遇、駛入了“快車道”。據了解,近年職業教育的畢業生就業率提高,薪酬也較以往有了較大幅度增長,有的崗位對職校畢業生的需求甚至超過了高校本科畢業生。職業教育,未來我們可以一起期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