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摘牌壓力下,酷派的求生欲:搞地產、告專利

  “酷派快不行了”,這樣的論調充斥整個行業,甚至很多人都默認這是不爭的事實。

  酷派集團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股份已連續停牌超過12個月,如果截至2019年7月31日,公司未能符合全部複牌條件並令聯交所滿意,且屆時未能恢復股份買賣,上市科將向上市委員會建議將公司股份除牌。

  一度躋身國產手機前三

  如今陷入困境的酷派,曾經也有輝煌的時代。

  國內手機市場從功能機向智能機過渡的時候,酷派是國內首家推出雙卡雙待智能手機的廠商,然後深耕運營商管道,推出合約機、定製機,依靠運營商補貼,以千元機的形象一度佔據國內手機市場前三,酷派品牌也深入人心。

  2008年開始,三大運營商為了迅速發展3G用戶,決定通過補貼的方式大量定製低價智能手機。

  酷派看到了這一機遇後,便堅定的走上了“定製機”路。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在成功實現了與三大運營商的深度捆綁後,酷派迎來了無限的風光。相關數據顯示,2012-2014年,酷派是中國增速最快的手機廠商之一,佔中國手機市場整體份額約10%,排名國產手機前三。

  然而, 對於企業來說,日子過得太舒服了並不是件好事,它往往會讓自己失去了敏銳的嗅覺。在其風光的時候,考慮的並不是借機擺脫依賴、增加自己的市場競爭力,而是如何盡可能的迎合運營商的需求,來多推幾款低端手機,這樣的酷派,顯然忘了,使用手機的終究是消費者,而不是三大運營商!

  危機就此埋下伏筆,待到2014年,運營商對定製手機補貼力度開始大幅減少後,酷派手機的迅速滑坡自是不可避免!

  曾經和酷派一樣選擇運營上策略的還有華為,雖然都嘗到了甜頭,但是合約機補貼確實壓縮了自己的利益,華為早早就擺脫了運營商,並乾得風生水起。當2014年酷派想調低合約機的補貼,改變戰略的時候,酷派在手市場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了。

  病急投錯醫

  “定製機”時代落幕後,酷派為了迎合轉型,曾將品牌一分為三:面向運營商管道的“酷派”、面向社會管道的“ivvi”以及面向電商管道的“大神”。

  其中“大神”在獨立不久,便宣布與奇虎360展開合作。2014年年底,奇虎360向酷派投資4.0905億美元現金成立合資公司奇酷,生產互聯網手機,奇虎360持有該合資公司45%的股權。

  後來,“大神”早已銷聲匿跡,並改名“奇酷”成了別人家的孩子;子品牌ivvi也於2016年12月被酷派出售了80%的股權。

  要命的是,酷派選來選去最後選了被樂視入主。

  曾經有大量進駐想要入主酷派,包括阿里巴巴,但酷派創始人郭德英沒有接受,下坡路越來越明顯,酷派最終選擇了樂視。2015年6月,賈躍亭為拓展樂視手機業務,出資21.8港元購買了酷派18%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2016年6月,賈躍亭再次以10.47億港元購買酷派10.9%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這個選擇在當時看來並沒有問題,而且兩者的結合似乎有無限的想象太空。而隨著樂視的崩盤,使酷派更加雪上加霜。

  2017年8月,劉江峰宣布了從酷派離職的消息,這位被賈躍亭請來的華為前高管,曾經豪言“三到五年讓酷派重回國產一線”的手機圈前輩,在加入酷派380天之後,再次宣布告別手機圈。

  自此,有關酷派的消息不出現則已,一出現差不多就是各種負面消息,裁員、巨虧、團隊解散、停牌……

  不做手機轉型地產?

  2017年10月,酷派宣布與深圳本地開發商合作開發酷派資訊港城市更新項目——即酷派總部舊改項目。

  項目建設完成後,各方按照項目全部新建成物業(包含項目計容積率建築面積及不計容積率建築面積)6:4的比例進行權益分配,開發商分得全部新建成物業面積的60%,而酷派集團全資附屬公司宇龍通信分得全部新建成物業面積的40%。

  不僅如此,今年1月,酷派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前第一大股東已將其持有的酷派集團股票轉讓給威日創投有限公司。而第一財經報導稱,威日創投背後的股東,很可能是深圳另一地產商京基集團的創始人陳華家族。

  為改善資金的短期流動性問題, 5月18日,酷派全資子公司宇龍電腦通信科技有限公司還與京基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最高借款合約。據此,京基集團同意向宇龍提供不超過5億的借款。據證券時報報導,京基集團是酷派集團股東威日創投的關聯人。

  不僅目前第一大股東的背後可能是地產商,酷派本身也擁有大量的優質土地資源,包括:深圳南山高新產業園北區的酷派資訊港(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位於東莞松山湖的天安雲谷生產基地(佔地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在西安高新區規劃的宇龍通信長安產業園項目一期(佔地面積8.7萬平方米)、河源建設農業生態園等多個項目,價值估計在百億元以上。

  專利也是來錢的路子?

  酷派的手裡不但有地,還有專利。

  2018年年初,酷派就一紙狀書將小米等告上了法庭,幾個被告主體包括小米通訊、小米科技、小米之家以及深圳天達通訊,稱他們在生產、許諾銷售、銷售侵權產品方面侵害了原告三項發明專利,給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就在小米提交赴港IPO申請後,酷派再一次發布公告,稱小米在接到訴狀後依舊實施侵權行為,希望法院可以裁定小米立即停止侵權。請求裁定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立即停止生產、銷售和許諾銷售,裁定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立即停止銷售和許諾銷售紅米Note4X、小米6、小米Max2、小米Note3和小米5X型號手機產品,並賠償經濟損失。

  手機沒落靠專利來錢的先例不是沒有。雖然曾經風靡全球的諾基亞已經被顛覆,但在2016年年底,諾基亞通過告蘋果拿到了高達20億美元的專利費用。

  據不完全統計,諾基亞目前在美國擁有1.6萬+件專利,在歐洲擁有近2萬+件專利,由於其持有4G LTE標準必要專利在全球業界的比重達19%,幾乎所有4G手機制造商都繞不開諾基亞的專利,三星、小米、HTC、LG、華為等近40家公司,未來每年都要向諾基亞繳納高額專利授權費。

  酷派似乎也想走諾基亞的路子,但小米方面並不買账。小米方面表示:小米經營活動一切正常,各手機機型行如常熱賣。針對酷派的訴訟行為,小米將積極應對,酷派主張權利的幾項專利的穩定性如何有待商榷,小米已經針對酷派主張的幾項專利提交了無效請求。

  酷派對此回應:“我們擁有1萬多項專利隻授權高通使用,並不允許第三方使用,特別是與雙卡雙待相關的幾百項專利連高通都不能使用。很多公司在盜用或者竊取我們核心的技術和專利,下一步將會對一些相關公司進行專利訴訟。”

  如此看來,酷派的專利戰只是剛剛開始,小米也僅僅是拿來開刀的第一家“友商”。

  結語

  不管是賣地還是專利訴訟,酷派都是在解決資金流的問題。公告中也表示,儘管智能手機銷售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但酷派主營業務仍為開發銷售智能手機。

  但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爭奪經成為一個此消彼長的零和遊戲,一線手機品牌正在慢慢蠶食掉其他品牌的市場份額,而且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Kantar World panel數據,2016年蘋果和“華米OV”(指華為、小米、VIVO、OPPO)佔據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79%,2017年這一數字變成91%。曾經的“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一度成為國產手機的領軍廠商,不過幾年已經易主,成為了“華米OV”的天下。

  在這樣的一片紅海中絕地求生並非易事,未來,酷派該何去何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