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納尼?孕期吃肉要先數一數幾條腿?

關於如何吃肉,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營養學觀點:「四條腿(豬、牛、羊)的不如兩條腿的(雞、鵝),兩條腿的不如一條腿的(菌類),一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魚)。」

雖然這個觀點遭到了一些專家的批判,但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也是很有道理的。

懷孕的時候怎麼吃,真的挺重要的,因為胎兒時期,寶寶的大腦和身體都在飛速發育著,雖說人體會優先滿足寶寶的生長,也就是如果媽媽缺乏某種營養,會先動用身體內儲存的,供給寶寶的需要,先滿足大腦的需要,然後才是其他。

但作為現代人來說,我們沒必要節衣縮食的虧待自己,既然有條件,還是好好吃,用心吃,以保證胎兒時期不可逆的生長。

沒有腿的海產品

海產品的蛋白質含量在 15%~22%,和禽肉、畜肉中的「笨脂肪」相比,海產品中的「聰明脂肪」更能促進胎兒大腦發育。

胎兒的大腦60%是脂肪,而魚類富含的脂肪正是胎兒大腦發育所需的最好的脂肪。

在過去的10年裡,成千上萬的研究證實了孕期攝取充足的DHA和EPA,對媽媽和寶寶都有好處,能減少媽媽換產前或產後抑鬱的可能性,還能提高寶寶的智力水準和視覺靈敏度,以及減少出現皮膚和呼吸系統過敏的可能性。

在咱懷孕的後三個月,胎兒大腦重量要增加4-5倍,所以海產品的攝入很有必要。而且其中的脂肪酸對孕媽媽的身體也是有益處的,它能夠減少我們在妊娠期患高血壓的危險。

所以,最好能夠在懷孕期間一周至少吃兩次魚。通常海魚的營養多於淡水魚。另外,盡量別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魚,怕裡面有寄生蟲。

兩條腿的禽類

兩條腿的禽類中最常吃的就是雞和鴨了。還有不常吃的鴿子。

雞肉除了蛋白質豐富之外,脂肪以「單不飽和脂肪酸」,這一點上比牛羊肉更優秀。

雞肉含有維生素C、E等,蛋白質的含量比例較高,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另外含有對人體生長髮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

鴨肉的脂肪最健康。鴨肉富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其脂肪酸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和低碳飽和脂肪酸,易於消化。此外,鴨肉中的脂肪不同於其他動物油,其各種脂肪酸的比例接近理想值,化學成分和橄欖油很像,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患動脈粥樣硬化的人群尤為適宜。

鴿肉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蛋白含量為24.47%,它所含的鈣、鐵、銅等礦物質及維生素A、B、E等都比雞、魚、牛、羊肉的含量高。

鴿肉裡含有豐富的軟骨素,可增加皮膚彈性,改善血液循環,可加快傷口癒合。所以月子中,相對於吃雞肉來說,鴿子肉其實更合適一些,特別是剖腹產的媽媽。

四條腿的畜類

之前說到的沒有腿的魚類和貝類,還有兩條腿的禽類,他們的肉都是白肉。而四條腿的畜類,他們的肉就是大家常說的「紅肉」。

豬、牛、羊的瘦肉中蛋白質含量基本差不多,都在 20% 上下。

除了蛋白質,值得一提的是豬、牛、羊肉中含有不少「血紅素鐵」,因此紅肉是補鐵的最佳食物之一。因為他們當中的鐵相對於植物類食物中的「非血紅素鐵」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瘦豬肉中的維生素 B1 和維生素 A 比牛肉、羊肉都要高,所以,豬肉才有資本成為最常吃的肉。不過相對來說豬肉的肥肉較多,吃了更容易發胖。

至於兔肉,蛋白質和脂肪含量與瘦牛肉差不多,而兔前腿比牛、羊腿還要肥(脂肪含量大概是 9 克 / 100 克),還是少吃點好。

在孕期,咱的血容量是以前的兩倍,所以對鐵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而且寶寶出生的時候,還要從母體中帶走一部分鐵。然後母乳中也含有鐵,所以六個月前寶寶基本上不需要額外不鐵,六個月後那就要看缺不缺了。

所以,回到上文,為啥說那個坊間流傳的營養學觀點只是有一定的道理呢?因為相對於孕婦來說,四條腿的畜類肉也是很有必要吃的。

孕媽媽需要的幾大營養素,即omega-3、維生素D、維生素B12和鐵,主要來自海產品和動物性食品。難怪素食主義者大S,因為寶寶都開始吃肉了。

當然如果實在不想改變習慣的話,那就用代替的方法來吃,比如大豆、菠菜中也是含有鐵的,雖然它們裡面的鐵不如動物性的好吸收,但可以吃點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水果來促進鐵吸收。

總之,孕期如何吃真的很關鍵,畢竟胎兒的發育是不可逆的。


【關於我們】

微信關注公眾號「小小包麻麻」,給你更多科學權威育兒知識/母嬰用品評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