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節票房先揚後抑,高票價策略毀譽摻半

這個春節檔,內容很“瘋狂”,無論是數量還是題材,大年初一當天就有15部電影上映,題材涉及喜劇、劇情、動畫、奇幻等傳統題材外,還多了一個科幻,並且,最終春節檔票房的狀元和榜眼均被兩部本土科幻片《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拿下,從這個角度看,這無疑是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一次大跨越。

與內容一起“瘋狂”的還有票價,第一財經對比去年與今年春節檔前六天平均票價,票價漲幅達到9.52%,高票價讓很多觀眾望而卻步,帶來的是觀影人次的大幅下滑,今年春節檔前六天比去年同期不增反減,共減少了2069萬人次,同比下滑16.54%。

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向記者直言:“今年春節檔票房主要靠票價上漲支撐著。”即便票價漲幅達到一成,今年春節檔前六天票房與去年同期相比幾乎沒有增長,僅增長了1億元。除了大年初一票房表現較好,其他幾天均低於或與去年同期相當,這樣的票房成績與去年開始的電影產業資本寒冬頗似,電影產業熱鬧背後隱憂浮現。

科幻題材火爆

今年春節檔的電影內容很“瘋狂”,外星人、拯救地球這樣的題材一直是好萊塢的專利,這一次,中國電影人也向這樣的題材發起了挑戰。幸運的是,這類題材影片還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今年春節檔共有15部電影上映,競爭可謂相當激烈,有周星馳導演的《新喜劇之王》、新銳導演韓寒的《飛馳人生》、國產動畫熱門IP熊出沒系列大電影《熊出沒:原始時代》、全球頂級IP加持以及預告片刷爆朋友圈的《小豬佩奇過大年》,結果是,周星馳的票房神話折戟,預告片火爆並不能拯救正片,反而是此前極少嘗試的新題材科幻片成為了今年春節檔最大贏家。

截至2月10日上午11點,《流浪地球》後來居上,以17億元票房穩坐春節檔票房冠軍,《瘋狂的外星人》則以13.3億元票房屈居亞軍,並且這兩部科幻片是目前春節檔僅有的兩部破10億的影片。難怪業內有人將2019年稱作“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打頭炮的《流浪地球》無疑是部“里程碑式作品”。

《流浪地球》為什麽這麽火?導演郭帆把《流浪地球》的“點”歸結為一句話:人類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在接受媒體群訪時,郭帆認為這是個非常酷的創意,之後他同喬治·盧卡斯創辦的工業光魔公司相關人士的思想碰撞中,發現了這個點又是中國人才能想出來的點,非常契合中國人的情感。他向媒體表示:“美國人聽完故事講述當場就驚了,兩個點讓他們興奮又好奇,一是人家遇到這樣的情況第一選擇肯定是逃離地球,中國人真牛,跑路都要帶上地球一起;再一個美國的科幻電影裡有超級英雄,再不濟也是一小隊精英就把這事給辦了,中國人敢情好,一萬台發動機壞了一半,150萬人的救援隊分散到5000個救援點上,這陣仗他們連想都不會想。哎,他們想不到的,就是中國科幻的點。”郭帆回憶說美國人詫異的點讓他反躬自問,“一個導向了傳統農耕文明下的思維方式,一個導向中國人所諳熟的‘集體主義辦大事’。當不同的文化在接近類型片的時候,一定要找準自己的落腳點。”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流浪地球》還是《瘋狂的外星人》,背後最大的贏家都是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兩部影片均改編自《三體》。這背後又反映了科幻題材的匱乏,陳少峰向記者表示:“本土科幻作品要持續火爆很難,而且科幻大片投資大、特效多,中國在這方面經驗還很不足,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達到好萊塢科幻片能力那樣的跨越。”

票價上漲

當然,與內容齊“瘋狂”的還有電影票價。春節期間,回到老家山西太原的王先生帶著家人去看電影,打開售票網站一看,電影票價比以往高了很多,這讓他心理上有些難以接受,但拗不過女兒想看電影的心,王先生還是選擇購票走進影院,但也有一大批人選擇放棄觀影,大年初一票房創下新高之後大年初二的票房暴跌即是最好印證。

今年春節檔,大年初一(2月5日)的票房達14.39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2.69%。正當電影業內都在期盼今年春節檔票房再創新高的時候,大年初二電影票房卻出現了斷崖式暴跌,僅錄得9.93億元,環比下跌30.99%,此後幾天票房均沒有大的起色,甚至低於去年同期票房。雖然最後春節檔前6天(2月4日至2月9日)總票房達到50.68億元,也僅僅比去年49.68億元多了1億元。

與此同時,觀影人次的大幅下跌也讓業內擔憂。第一財經通過查閱貓眼數據並匯總,得出今年春節檔前六天觀影人次為10443萬人次,而去年同期為12512萬人次,減少了2069萬人次,同比下滑16.54%。

那麽電影總票房為何還能錄得1億元增長,秘密就在電影票價上,記者通過貓眼公布的全國每日電影平均票價計算,今年春節檔前六天電影票平均票價為43.73元,高於去年39.93元,同比上升9.53%。難怪陳少峰向記者感歎:“如果扣除電影票價的增長,今年電影春節檔表現和去年基本沒差別吧。”陳少峰的觀點還算保守一些,如果從大幅下滑的數千萬觀影人次角度看,今年的春節檔無疑不如去年表現。

市場票價上漲背後的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今年多地電影院大幅提高電影票價,以及票務平台減弱了票補力度。影院經理為了維持今年電影票房的增長,抬高票價固然可以理解。其實,隨著中國電影院建設提速,銀幕數增幅已經超過電影票房增幅,大批影院並沒有分享到這幾年電影票房增長的紅利,不少還面臨虧損,去年下半年星美影院大幅關停就是例子,去年12月6日,星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0198.HK)發布公告稱,截至11月份,集團欠下的員工薪酬、物業租金和影片供應商版權費等合計4.79億港元,此外貸款未償還本金額及應計利息分別為約34.86億港元及2.89億港元。星美控股還公告稱,截至去年11月30日,星美旗下約320家影院,其中約140家暫停營業。

因此,影院為維持良好的營收數據,抬高票價尚可以理解,但這種行為又有些殺雞取卵,暫時抬高了收益,卻可能嚇退了不少觀影人群。

另一方面,票補力度減弱也是觀眾感到票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去年以來,一直有消息稱相關部門將制定政策取消線上票務平台票補,或許受這個政策消息影響,今年在線電影票務平台票補力度明顯減弱,當然,票務平台長期票補大戰帶來的巨大經濟負擔也是票補減弱的原因,經歷一波三折終於今年除夕在港交所上市的國內最大票務平台貓眼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貓眼產生的虧損淨額分別為12.98億、5.08億及0.76億元人民幣,而2018年前9個月虧損額約1.44億元人民幣。上市後無疑要面對廣大投資者,持續多年大幅虧損的狀況要想改善,減弱票補可以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然而,提高票價並非長久之計。陳少峰認為:“目前中國電影票價已經很貴了,大幅提升票價可能會帶來系統性風險,大年初二觀影人次大幅下跌就值得警惕,但目前來看現狀還會持續,預計今年電影票房的增長將主要依靠影院的增加以及票價的提升。”

票房的寒冬

既然今年電影票房是靠著抬高電影票價支撐的,那麽票房幾無增長,觀影人次下滑2069萬,則告訴我們,電影票房依舊處於寒冬。

2018年全國票房首破600億元,達到60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06%。這是中國電影票房三年來首次增速低於10%。這亦宣告了中國電影票房的高速增長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業內甚至擔憂中國電影票房會如同北美一樣進入滯漲期,北美電影票房已經連續多年在100億美元徘徊。根據中信證券研究報告認為,預計未來3年票房複合增速為7%。

去年的票房寒冬延續到了今年,今年第一個電影檔期元旦檔期票房就暴跌近兩成,甚至爆出個別影片票房被質疑造假,這些似乎預示著今年的電影業會比較艱難。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月1日24時,元旦檔電影3天票房總收入為9.9億元,與去年同期12.7億元票房相比下降22%。不僅如此,元旦檔熱門影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元旦當天票房上演“過山車”,從首日的2.6億暴跌至1100萬,暴跌超九成,創下次日票房暴跌新紀錄。

銀潤傳媒集團副總裁華凌磊認為電影產業已經進入滯漲階段,他表示:“電影市場兩個核心數據值得關注,第一個是電影銀幕數,目前6萬塊,未來2年,按照規劃,會增加到8萬塊,還有一個20%到30%的增量,第二個很核心的數據是觀眾的觀影頻次,2018年的觀影頻次1.4次,中國觀眾的觀影次數與2017年相比沒有太大的增長,整個國際市場上3點幾到4點幾次的頻率。銀幕數在繼續擴張,觀影人次卻沒有上漲的時候,意味著處於滯漲期。陳少峰也向第一財經表示,預計2019年票房會與2018年相當,2018年票房增長背後是高口碑電影增加,中國電影要持續增加,需提高電影品質才會有前途。

當然,從長遠看,業內普遍認為中國電影票房還會有較大增幅。藝恩解決方案中心副總經理付亞龍向第一財經表示,從觀眾增長動能看,北美人均觀影約3.5次,而即便是中國城鎮常住人口的年觀影頻次也只有約2次。從管道終端覆蓋看,中國城鎮常住人口每百萬人人均銀幕數為60多塊,而北美每百萬人人均銀幕約120塊,差距很明顯。中國市場龐大的電影市場要素還在釋放,電影市場化也不過十幾年的時間,而且近期相關利好政策不斷推出,未來的電影市場空間仍可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