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票價、低人次,春節檔42億大盤背後的焦慮

文 | 周銳

2019年春節檔是一個“最貴”春節檔,各大電影公司與票務平台不竭余力為票房市場渲染出一片大好的氛圍,但8部電影同期上映,全國平均票價44元,觀影人次下降,大盤環比下跌……春節檔內電影市場迅速回暖,但暖流上飄著浮冰。

從初一到初五(2月5日-9日),春節檔電影梯隊陣容已經分明,此前各大片方為首日票房掀起的行銷混戰已成過往雲煙。截至寫稿時間,春節檔5天電影大盤達到42億,《流浪地球》一路逆跌,走勢喜人,累積票房超過15億,單日票房幾乎為其他7部電影之和,排片佔比從首日11.5%攀升至32.7%,從預售成績看,排片佔比還將持續增加,該片春節檔票房冠軍的位置無可非議。

此前被視為第一梯隊的三部電影,《瘋狂的外星人》與《飛馳人生》保持著相對平穩的跌幅,前者累積票房超過12億,後者達到9億,排片佔比上無較大變動,而《新喜劇之王》的關鍵詞已經成了“暴跌”,單日票房被第二梯隊的動畫電影《熊出沒·原始時代》反超。而第二梯隊其他三部電影《神探蒲松齡》、《廉政風雲》、《小豬佩去過大年》票房環比跌幅超過40%。

這似乎也宣告著兩件事物的“失靈”,《新喜劇之王》初二迅速“掉隊”——首日排片的虛無主義;憑借宣傳片奪得先聲的“佩奇”最終還是輸給了“熊大熊二”——行銷廣告的破滅。至此,春節檔電影市場的格局已經換了模樣,而市場騰挪之下依舊隱藏著焦慮。

初一創紀錄,初二遭崩盤,初三初四同期倒退,今年春節檔是輸是贏?

數據顯示,春節檔首日票房達到14億,較去年同期漲幅超過12%,並刷新全球單日票房紀錄。行業沉浸在票房數字帶來的喜悅之時,也敏感的意識到盛景之下的不安因素。

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檔觀影人次同比去年下降4%,場均人次同比去年下降22%。而票房紀錄的誕生,是由於全國平均票房的上升,初一平均票房為45元,較去年增幅達到13.6%。

初二,電影大盤單日票房未破10億,跌幅達到31%,較去年同期下降4000萬,8部電影中一半電影跌幅超過50%,而觀影人次則再次下降。票房市場崩盤來得十分迅速,而市場內部電影因內容、口碑等因素產生的差距也迅速展現,《流浪地球》豆瓣評分達一度達到8.4分,成為同期口碑最好的電影,逆襲之路正式打響。而《新喜劇之王》已經無法用周星馳情懷IP護身,口碑劣勢透露出票房疲態。《瘋狂的外星人》與《飛馳人生》保持著穩定的走勢,但輿論聲勢上誰都無法甩開《流浪地球》。

初一尚且有排片作為保護傘,而初二的電影市場如同一面“照妖鏡”。

初三初四,電影市場的格局已經二度塑形完成,《流浪地球》單日票房超過《瘋狂的外星人》,完成領跑,二者累積票房均突破11億,《瘋狂的外星人》累積票房保持著微弱的領先,但顯然票房冠軍更替只是時間問題。而初三這天電影大盤9.23億,初四大盤8.44萬,較去年同期均下降2000萬左右。

時至今日,《流浪地球》累積票房15.24億,單日綜合票房佔比達到50%,與亞軍《瘋狂的外星人》拉開了近三億的差距,在整體下跌的大盤裡獨自逆流而上。可一部電影的逆跌並不能完全安慰人心。

行業的票房歡呼蓋不住市場上的焦慮,2019年春節檔能否打破往年紀錄是一個疑問,電影票價則成為焦慮的症結。已經不需要行業數據對比或專業人士分析,公眾直白的體會到了今年春節檔電影票價的上漲。

現在打開網絡購票平台,根據地區與影廳設施不同,一張《流浪地球》的電影票從39元到87元不等。燈塔數據顯示,《流浪地球》全國平均票價在46.7元,在同期電影中最高,而春節檔8部電影中平均票價最低的是《廉政風雲》,但也達到了40.1元。

而這已經是票房小幅回落之後的結果,初一當天,《流浪地球》平均票價近50元,各部電影根據地區與具體影院定價不同票價也有不同浮動,網絡上觀眾吐槽一張電影票上百元的案例並不少。去年初一,平均最高票價是《紅海行動》的42.2元。

在這種狀況下,今年春節檔的問題之一是,花50塊看一場電影是否值得?逐日下降的觀影人次給出了答案。今年春節檔依舊存在19.9元的票補優惠票,但是這部分票補優惠多在前期預售階段,或以平台優惠券、聯名活動優惠進行,而檔期內普通購票管道少有優惠。

雖然9.9元退出歷史,但是票補沒有消失,公眾將今年春節檔飆高的票價歸結在了院線身上。去年9月,政策調控取消低價票補,就有不少說法認為,院線或將拿回排片話語權,而票價則會通過特價、團購、院線會員等活動降低,爭取消費市場,而對於三四線城市或小鎮院線而言,影院營收大部分通過觀眾大檔期階段性觀影獲得,隨著觀影消費的日常化與民俗化,春節檔無疑是最具票房紅利的檔期。基於這個背景,每逢春節部分影院都會進行一定比例的漲價,而今年票價的漲幅超出了公眾預期。

比起內容,高票價成為了觀眾進入電影院的第一道門檻,但顯然電影內容品質的提高沒有趕上票價增速,部分觀眾對檔期內遽增的票價產生了逆反心理,拒絕成為春節檔裡那批被收割的“韭菜”。

大檔期的“政治正確”

拋開高票價帶來的衝擊,今年春節檔電影市場依然存在著“政治正確”——2019年春節檔選擇《流浪地球》就是一種“政治正確”。近兩年電影市場的大檔期,多部影片扎堆,幸運的話,混戰之中會有一部電影脫穎而出,獲得公眾輿論的支持,成為現象級的“天選之作”。這種情況就像2018年春節檔《紅海行動》、暑期檔《我不是藥神》、2017年暑期檔《戰狼2》等。

2019年春節檔被選中的是《流浪地球》,除了這部電在口碑與內容上比同期電影獲得的更多認可,更重要的是,它承擔著國內科幻電影的期翼,提起它,公眾心中掀起的是除了電影內容之外的自豪感。

一開始,《流浪地球》並不是公眾最關注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組成了國內最具喜感與觀眾緣的“叔圈神仙組合”,影片自帶好感,佔據了最多排片。而《流浪地球》的科幻題材,雖然有劉慈欣的劇本做保證,但鑒於相對冷門的題材與國內一貫不甚精良的特效技術,《流浪地球》的前期聲量遠不如現在。

同時吳京的加盟,讓《流浪地球》自帶一種微妙色彩。2017年的《戰狼2》創下56.83億票房,刷新了國內影史票房紀錄,而這部電影與吳京本人收割了資本紅利,也形成了一個類型化的“粉紅形象”,成熟的動作戰爭片製作體系,搭載主旋律與家國情懷,而吳京本人成為中國硬漢的一個具象化代表。色彩太過鮮明的人事物總是受到一部分人的喜愛,也遭遇一部分非議。互聯網時環境下成長的新生代,在吳京身上產生分裂,一部分擁躉,一部分排斥。這種矛盾情緒自然過渡了一部分到《流浪地球》身上,部分觀眾調侃這部電影是“太空戰狼”,這個說法顯然存在一定刻板印象。

情況的逆轉在電影口碑的發酵,電影上映後“中國科幻電影的良心”“科幻元年”等評價不絕於耳,《流浪地球》一方面創造了國內科幻電影的最佳成績,一方面體現了國內電影工業的水準,電影在大檔期的發酵能力開始顯現。《流浪地球》背後北京文化、登峰國際等資本公司、劉慈欣的原著小說、導演郭帆、主演屈楚蕭等一切電影相關的話題都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

已經有不少人開始預測北京文化與登峰國際等公司通過《流浪地球》將獲得多少紅利。北京文化已經成為電影市場上有名的“風投手”,2017年參與《戰狼2》投資,電影上映後,公司市值漲幅達到60億,股價隨著影片下映恢復平靜,但數據顯示,《戰狼2》為北京文化貢獻3.億元收入,利潤達到1.67億。

2018年北京文化再次押中《我不是藥神》,現象級爆款再次帶來了股價飆升、市值暴漲的情況,彼時北京文化投資金額達到1500萬,同時另行墊付的影片宣發預算不高於6000萬元,北京文化曾發布公告,截至2018年7月8日,公司來源於《我不是藥神》的票房收益約為6,500萬元-7,500萬元,按照電影31億的票房,淨利潤顯然不低。

到了《流浪地球》,公告顯示,北京文化的投資總額不超過1.075億元,其中北京文化投資的影片製片成本7250萬,北京文化墊付的宣傳和發行成本不低於2500萬、不超過3500萬。而貓眼對該片的預計票房已經達到50億,春節休市之後,北京文化股價或又將經歷一番暴漲。

《流浪地球》票房資本之外,爭議性也隨之而來。電影科幻背景構建的恢弘格局,特效技術營造出的冰封末世感,讓人驚喜,各大社交媒體平台上好評不斷,電影粉絲稱呼電影為“小破球”,自發安利,但是影片台詞、人物設定與情感層面出現的瑕疵也讓一部分觀眾詬病,在春節檔鋪天蓋地的“自來水”下,關於電影的冷思考也越來越多。這兩股情緒的博弈下《流浪地球》豆瓣評分從8.4分浮動至8.0。大檔期存在“政治正確”,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為此買账。

今年春節檔的“高票價、低人次”“科幻元年”等標簽或許會被載入史冊,而從這些標簽身上可以獲得些許其實,高票價減少院線觀影之後,影片網站的版權爭奪將決定影片的下一波紅利,而科幻元年則給電影市場更多的選擇,題材內容有了新的出口。回到現下,業界對2019年春節檔總體票房預測額度達到70億,這個目標能否達到不可知,但春節檔“人傻錢多”的紅利收割史,已然遠去了。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