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叔叔將侄子趕下龍椅,靖難之役給明朝政局帶來哪些影響

公元1402年農歷六月十三,這一天是改變明朝歷史走向的一天。燕王朱棣帶領大軍浩浩蕩蕩的開進了南京城,朱棣的侄子,明惠帝朱允炆不知所蹤。歷時4年的靖難之役以朱棣的勝利而告終。到了六月十七日,朱棣在南京明孝陵祭奠其父親明太祖朱元璋。隨後,朱棣在皇宮舉行登基大典,繼承皇位,改年號為永樂。從此,明朝皇位從明朝開國太子朱標一系傳到燕王朱棣一系,直至明朝滅亡。

那麽,在靖難之役過去600年後的今天,我們到底該如何評價這場內戰給明朝政局帶來的影響呢?

要想提到靖難之役,我們就得提到兩個關鍵人物——朱允炆和朱棣。

上圖_ 靖難之役

政治手腕幼稚的朱允炆

朱元璋原有的皇位繼承人是太子朱標,但朱標在37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朱標去世後,朱元璋就把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朱標和朱允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性格寬厚,這是作為君王的最大優點。但朱允炆和朱標在政治手腕上可就差的很遠了。朱標對自己的弟弟很好,在朱元璋的20多個兒子裡很有威信。如果朱標登基,給朱棣一萬個膽子,朱棣也未必敢造反。

可朱允炆就不一樣了,朱允炆性格寬厚,但做事非常著急,政治手腕也非常幼稚。不說別的,朱允炆一上台就想削藩,但他根本就不懂削藩的方法。朱允炆強硬削藩,一下子就削了5個親王的權力。面對朱允炆的強硬削藩,湘王朱柏以全家自焚的方式抗議。但朱允炆仍然不為所動。等到5個親王被陸續削掉權力後,朱允炆就將削藩的矛頭對準了朱棣。這就迫使朱棣起兵和朱允炆爭奪皇位。因此,朱棣的起兵是被朱允炆的強硬削藩逼出來的。

上圖_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 即建文帝

當然,朱允炆本人也有優點,比如他從善如流、禮賢下士、敢於改變朱元璋過於嚴酷的刑法,減輕洪武時期過重的稅收。但朱允炆的治國目標本身就有問題。朱允炆的重臣是方孝孺,此人乃當今大儒自居,但方孝孺和朱允炆的治國竟然以《周禮》的規定為目標,妄圖把明朝的土地制度恢復到西周時期的井田製。這種行為顯然是與歷史相背而行的。

而且,明朝的北方是蒙古。蒙古在當時很不安生。按照朱允炆相對幼稚的政治手腕和軍事才能,他能否頂住蒙古南下還是個未知數?要知道,作為軍事家的朱棣5次北伐,也沒有徹底解決蒙古問題。如果朱允炆無法解決蒙古問題,明朝的結局肯定不會好到哪裡去。

上圖_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樂皇帝

文韜武略的永樂大帝

用“文韜武略“形容永樂大帝朱棣一點也不為過。在政治手腕上,朱棣可比朱允炆成熟的多。

就拿削藩這一事情而言,朱棣的手腕就更成熟。朱允炆是強硬削藩,而朱棣削藩則採用了欲擒故縱的辦法。具體說來,朱棣在登基帝位後先提高藩王的政治經濟地位,隨後將藩王從封地請到了首都南京周圍。藩王們以為,朱棣會優待自己的兄弟。可令藩王們想不到的是,朱棣將他們調離自己的封地後就一個個削掉了他們的護衛和軍權。這使得藩王再也無力和中央對抗。

除了削藩,朱棣文治武功都不差。在政治上,朱棣加強內閣,提升行政效率。遷都北京,氣象守國門。

在軍事上,朱棣加強對邊疆和東北的控制,還遠征越南,明朝版圖全面擴張。

在外交上,朱棣讓鄭和多次下西洋,促進明朝和其他國家的友好往來。

在經濟上,朱棣注重農業發展,並采取措施防止農民破產,永樂時期的農業生產達到了明朝高峰。

在文化上,朱棣的得意之作就是《永樂大典》。朱棣將明朝帶向了盛世。

上圖_ 《永樂大典》是明永樂年間由明成祖朱棣先後命解縉、姚廣孝等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類書

如何評價靖難之役對明朝政局帶來的影響?

要想評價靖難之役對明朝帶來的影響,我們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去看。首先看正面影響——

第一,朱棣奪取皇位加強了中央集權,為明朝盛世奠定了基礎。

朱允炆是一個空有理想但無法實乾的皇帝,而朱棣卻是一個胸有大志,但治國非常實際的皇帝。朱棣登基不僅非常輕鬆的完成了朱允炆沒有完成的削藩任務,鞏固了中央集權,還在文治武功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將明朝國力和國際地位推向了一個高峰。這一點是靖難之役對明朝發展帶來的最大意義。在朱棣去世後,經過朱高熾和朱瞻基兩代帝王的勵精圖治,明朝進入了仁宣之治的偉大盛世。這一點,朱棣功不可沒。

第二,靖難之役確保了中國政治中心的北移,這一點對中國政治版圖帶來了極大地影響。

朱棣原先是燕王,其人從北京開始發跡。朱棣登基後,為了證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朱棣肯定要把首都搬遷到北京。1406年,大明集結百萬工人開始修建北京新城。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遷都北京最大的好處在於:皇帝可以在北京周邊部署重兵,直接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進攻。這就是後人所理解明朝皇帝的“天子守國門”。

上圖_ 明朝宦官所戴的官帽

當然,除了肯定靖難之役的正面意義,我們還必須認識到靖難之役對明朝的反面影響。而且,這個反面影響禍及明朝日後200年的國運,也成為明朝社會的一大毒瘤,這就是宦官政治特務政治的復活。

宦官政治是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的惡性腫瘤,東漢和唐朝滅亡的原因很多,但宦官就得承擔相當大的責任。東漢時期,十常侍禍害朝廷。唐朝,宦官殺害廢立皇帝,朝政局勢無法正常運轉。因此,在唐朝滅亡之後,在五代十國基礎上誕生的宋朝就非常提防宦官政治。到了明朝建立後,朱元璋鑒於漢唐宦官的巨大危害性,就在明朝皇宮門口立了鐵牌——宦官不得乾政,違者斬。

但是,朱棣卻打破了宦官不得乾政的規定。由於宦官在靖難之役中給朱棣提供大量的情報,因此朱棣非常信任宦官。朱棣登基後,為了鎮壓反對派鞏固皇權,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就設立了直屬於皇帝的東廠這一特務機構,由太監統一掌管。

除了設置東廠,朱棣還復活了朱元璋時期就取消的明朝另一特務機構錦衣衛。如果說朱棣在政治軍事經濟上成就都很多,那廠衛制度的建立和復活就是朱棣政治上一個最大的敗筆。

上圖_ 錦衣衛飛魚服實物圖

上圖_ 沉香錦衣衛腰牌

在朱棣的默許下,錦衣衛和東廠不受法律約束,為所欲為。他們在皇帝的默許下瘋狂鎮壓朝中的反對派勢力。比如,支持太子朱高熾的內閣大臣,大文豪解縉就被錦衣衛關進了監獄,最後被活活凍死。

在朱棣以後,如果說碰到朱高熾、朱瞻基、朱祐樘、朱載垕這樣的明君,錦衣衛東廠會比較收斂。但如果碰上像木匠皇帝朱由校、朱厚照、朱見深這樣的昏君,錦衣衛和東廠就得胡作非為了。

朱由校時期,東廠頭目魏忠賢瘋狂鎮壓東林黨的場景,堪稱為晚明政治歷史上的一大黑暗敗筆。朱見深時期的西廠,朱厚照時期的內行廠,更是讓明朝大臣惶惶不可終日。在宋朝,官員可以大膽講真話,但在明朝,官員講真話的代價可是非常大的。萬一特務在日後找到講真話的官員,這後果就很嚴重了。有明一朝,在特務統治和宦官政治的瘋狂鎮壓下,宋朝養成計程車大夫精神在明朝早已蕩然無存。而特務統治和宦官政治復活的始作俑者,就是朱棣。

上圖_ 魏忠賢(1568年-1627年)

當然,站在當時的角度看,朱棣恢復宦官特務政治有鞏固皇權的合法理由。這是對朱允炆時期政治的矯枉過正。然而,如果朱棣採用一些更加現實的策略鞏固皇權,而不是靠宦官特務政治鞏固皇權,明朝的政治或許就不再那麽恐怖血腥。

從朱棣復活宦官政治對明朝切入惡性腫瘤所造成的效果看,朱元璋在皇宮門口立下的“宦官不得乾政,違者斬”這一鐵牌是很重要,但朱棣就是不聽老爹的話。如果說宦官特務政治是明朝滅亡的原因之一,那朱棣復活宦官特務政治就給明朝滅亡埋下了伏筆。

上圖_ 明朝版圖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對靖難之役予以實事求是的評價。靖難之役讓明朝走向了強大,皇帝的中央集權進一步鞏固。

但從長遠看,靖難之役帶來的副產品——宦官特務政治卻給明朝的滅亡埋下了定時炸彈。我們在肯定朱棣文治武功的同時,也必須看到朱棣恢復宦官特務政治給明朝帶來的巨大危害。這一危害禍及明朝200多年,也給明朝計程車風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文:軍事帥哥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