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建文帝手下的才子們如何變節投朱棣

建文元年即公元1399年七月,大明發生震驚中外的南北戰爭,史稱“靖難之役”。這是身處都城應天(南京)的建文帝,與身處北平(北京)的四叔燕王朱棣展開的一場權力爭奪戰,建文帝削藩要消除四叔對中央的軍事威脅,而他四叔朱棣打著“清君側”旗號對抗,實際上就是要奪大侄子皇位,他認為,自己更有資格繼承父親江山。

朱棣與大侄子的這場權力爭奪戰,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用時四年,鏖戰的結果,薑還是老的辣,四叔笑到最後,打下京城,佔了金鑾殿。而建文帝則人間蒸發,退出了歷史舞台。

滅了大侄子之後,朱棣著手為自己登上最高權位做準備。

朱棣入京後,先把大侄子年號廢了,顯然,在他眼裡,這個大侄子不是正式皇帝,建文年號都不該存在,建文四年改成了“後朱元璋時代”洪武三十五年。

年號改了,龍椅唾手可得,但是,古代中國乃禮法社會,搶班奪權也是有講究的,篡位者不能什麽也不說,一屁股坐上去,那多不雅。要雅就需要塗脂抹粉,大大表演一番。

於是,才子的機會來了。

這時解縉在什麽地方,他在這場靖難之役的表現如何呢?

《明史》記載:燕兵薄京城,解縉、吳溥與艮、靖比舍居。城陷前一夕,皆集溥舍。縉陳說大義,靖亦奮激慷慨,艮獨流涕不言。

這段史料說的是,建文四年即公元1402年六月,燕軍攻破南京都城。城破前夜,解縉與胡廣王艮三人在同僚吳溥家中圍爐夜話,信誓旦旦要為君盡忠。

胡廣,公元1370出生,江西吉水人。與解縉同鄉。南宋名臣胡銓之後。胡廣的父親鬍子祺,是洪武時期的中級官員,在朱元璋手下官拜廣西按察僉事。胡廣8歲喪父,但他聰明好學,每天能記文章上千字,才氣非凡且身材魁梧,給人以高大帥形象。建文二年,他參加科考,高中狀元。

據史書描述,胡廣這個狀元,來得頗有一番掌故。當時建文帝主持的殿試,策問題目是:“堯舜之世,親則象、傲,臣則共、鯀。”當時正值靖難開戰、中央軍討伐燕王朱棣。而答題中,考生王艮回答得比胡廣出彩,列為最優,應點為狀元。可建文帝看中的卻是胡廣,因為他見王艮的相貌不及胡廣,又因胡廣對策中多斥親藩,有:“親藩陸梁,人心搖動”等語,甚合帝意,遂擢胡廣第一,就這樣,胡廣成了建文朝第一個也是唯一一位狀元。

建文帝對胡廣恩寵有加,不僅點了他狀元,而且還賜了名字。他認為胡廣這個名字不好,“胡”在當時多指北方少數民族,而“胡”還“廣”了,意思不是說北方胡人領土擴大,不妥,於是賜名為“胡靖”,意為“北方敵國被肅清了”。又點狀元又賜名,可以說建文帝對胡很是高看一眼。

這是胡廣情況,再說王艮。

王艮,公元1368年出生,也是江西吉水人、解縉胡廣老鄉,且和胡廣是同榜及第,我們上邊說了,本來按考試成績他應該中狀元,因為他的殿試策對最優,但建文帝嫌其貌醜,便將儀表堂堂的胡廣選為狀元,而王艮只能位居第二。

按說,王艮這樣被建文帝冷落的才子,是不應該為皇帝盡忠的。而胡廣這樣的名門之後,又加上是建文帝欽點狀元,是應該有些忠君報國氣節的。但之後發生的事,這幾個文人士大夫的所作所為,就頗令人拍案驚奇了:

三個才子回家之後,只有王艮一人自殺殉主。他與妻子訣別,飲鴆而亡;而解縉和他的老鄉胡廣都沒有死。尤其胡廣表現,最令人叫絕。

史料記載,胡廣回家,對家人急切地說出的第一句竟是如此雷人:咱家豬喂豬了嗎?外邊兵荒馬亂的,可別讓豬跳圈跑了。

國家戰亂,一個連豬都捨不得的才子,可能捨得出性命嗎?

這是胡廣的表現。而解縉的表現,也令人咂舌。史書對他當晚的行為描述是三個字:縉馳謁。說解縉到家不久,又急匆匆出來,連夜出城迎叩反王朱棣。

見大才子主動來降,朱棣非常高興,告接遠迎。解縉又向朱棣推薦了那位在家看豬的老鄉胡廣,於是,這對才子都被新主笑納了。

到了新主登基時刻了!造反成功的朱棣還要過最後一道關,那就是起草《登基詔》,昭告天下,自己出師有名,繼位名正言順。誰來寫這個詔書呢?深謀遠慮的朱棣,本來沒想把機會給解縉,他看中的是比解縉名氣更大“讀書種子”方孝孺,招方起草登基詔,但氣節凜然的方孝孺隻給他寫了四個字:燕賊篡位。這等於當堂扇了朱棣一個大耳光!朱棣惱羞成怒,撕下仁慈面具,恫嚇方孝孺:難道你不怕死?不怕誅九族嗎?方孝孺答:誅十族又如何?這就是真清流!真君子!真忠臣!寧死不事二主。最後,方孝孺終被朱棣“滅十族”,連方孝孺的學生都被株連了,朱棣創造了誅十族的血腥記錄,方孝孺之氣節流芳萬古!

之後,作為候補筆杆子,輪到解縉出場了。

我前面已經說了,解縉雖與方孝孺同朝為官,但並不屬同類人;方孝孺要做清流、忠臣,要的是青史留名;而解縉要做士大夫,寵臣,要的是顯赫今生。生死存亡之際,解縉不知是因為恐懼,還是出於名利心,總之主動迎附,踏過同僚方孝孺鮮血,為朱棣起草登基詔。

解縉版登基詔是怎麽寫的呢?

主要分三段,表達三個意思。

一是向天下解釋,叔叔打大侄子的理由。

第二是向天下說明,叔叔比大侄子更有資格當皇帝。

第三個意思是向天下宣布,叔叔要做怎樣的皇帝。

其中一句話說得特別漂亮:“文帝入漢,尚資恭儉之風,武王紹周,願廣至仁之化。布告天下,其體朕懷。”解縉代朱棣向天下表示,他就是周文王下凡,周武王轉世,普天下百姓能得到這個皇帝,有福了。

可以說,詔書寫得很到位,不僅讓朱棣名正言順地即位,而且還貌似佔據了道義制高點。朱棣看了詔書很滿意,照準發布,然後對這位善解人意的優秀寫手投桃報李。解縉被加官翰林侍讀,正六品,相當於皇家先生兼機要秘書。這曾是建文帝最信任的方孝孺官職,如今解縉取而代之。

新皇登基了,改元“永樂”,所以朱棣被稱“永樂帝”或 “永樂大帝”。

據說永樂這個年號,也是解縉傑作。是他從歌頌新朝的一首詩歌中突發靈感,截取了永樂兩字,獻給朱棣做新年號的。這種說法正史沒有記載,但在近年關於解縉的一部電視劇中得到了佐證,劇中朱棣當朝征集年號,群臣反應遲鈍,唯有解縉高頌一詩:風吹馬尾千條線,日照龍鱗萬點金,駿馬今日照太子,大明永樂萬萬年。然後煞有介事地說:陛下,我看就以“永樂”為年號如何?朱棣聽了連連稱好,永樂年號就此誕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