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辣祛濕可別傷了嗓子

濕氣可謂萬病之源,人的體內一旦蘊集過多濕氣,就會產生隱蔽而持久的傷害,這種傷害無法自愈。如果一味放任不管,就會導致濕邪不斷加重,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更為嚴重的損傷。早期表現為舌苔厚膩泛黃、皮膚起疹起痘,隨著濕氣加重,咽喉腫痛、咽炎發作、胸悶乏力等問題陸續出現,最終會導致體型肥胖、大便不成形、精神萎靡不振、關節疼痛甚至更為嚴重的問題。所以朋友們一定要注意調理身體,以免為濕邪所侵。

只有南方濕氣重?

不少北方朋友總覺得濕氣與南方彼此關聯,濕氣和自己不沾邊。實際上平時穿的過少、熬夜過多、嗜葷貪涼、運動不足、長時間吹冷氣機、月子裡受風、喝酒、工作壓力大、房間通風效果不佳,都可能導致人體濕氣加重。

濕氣產生與個人體質、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環境有極為密切的關聯,濕氣重的人生活中總是覺得乏力沒有精神,咳嗽咳痰不斷,嗓子有異物感,這讓人非常困擾。中醫認為飲食不節、攝入肥甘厚膩甘甜之物過量是內生濕氣的主要原因。

當下陰雨連綿不斷,氣溫驟降,往常喜歡戶外鍛煉的朋友只能獨坐室內,如果運動不足、飲食不節,就可能產生濕症。春季陽氣初發,我們的腸胃消化能力並不比秋冬兩季更強,一旦飲酒過多,或者吃太多生冷食物,就可能引起脾失健運,濕濁內停,體內濕氣橫生。

吃辣祛濕不可過度

早在古代,中醫就講究「葯食同源」,這一悠久傳統延續了數千年,至今還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古人將瓜果蔬菜等日常普通食物分為四氣五味,認為它們既能食用,又有治病的功效。食物素有寒、熱、溫、涼四性之分,而性味則有辛、甘、酸、苦、鹹五味之別,性味不同的食物所歸臟腑也有不同,所以作用有別。一些北方人受南方朋友吃辣椒祛濕的啟發,在陰雨氣象裡也用同樣的方法祛濕。孰料北方人體質偏燥,辣椒吃多很容易上火誘發咽炎,還有的人吃辣椒不僅不能祛濕,反而加重濕熱,甚至引起腹瀉。

因此,預防濕症不能盲目、過度吃辣,而是從個人體質著手,從調整飲食習慣開始。濕氣重者應堅持清淡飲食,薏米、蓮藕、山藥、冬瓜、茯苓、赤小豆及苦瓜等食物都有益於祛除體內濕氣,盡量少吃肥甘厚膩或者油炸類食品。平時可以多吃易於消化的食物,不要暴飲暴食。盡量戒除飲酒的習慣,以減少濕症之源。平時嗜好吃辣但嗓子「遭不住」的朋友,可以選用慢嚴舒檸清喉利咽顆粒來保護嗓子,該葯為清熱解毒類中藥製劑,含有西青果、黃芩、桔梗、胖大海、竹茹、桑葉、紫蘇、橘紅等多種藥用成分,可清熱利咽,寬胸潤喉,適用於內火上攻引起的咽喉不適。長期服用還有保護聲帶的作用。

咽喉健康小貼士:有了清喉利咽顆粒,吃辣不成問題!更多資訊請訪問慢嚴舒檸清喉利咽顆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