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食物的四性五味是什麼


我國古代就有"葯食同源"之說,許多食物即藥物,它們之間並無絕對的分界線,古代醫學家將中藥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為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四性"又稱為四氣,即寒、熱、溫、涼, " 五味":即辛、甘、酸、苦、鹹。四性五味也稱為四氣五味,是指的和。


四性

即是寒、涼、溫、熱四種藥性,寒熱偏性不明顯的即為平性。

寒涼藥材多具有清熱瀉火作用,適用於熱性病症;溫熱藥材多具有溫裡散寒的特性,適用於寒性病症。


五味

即是通稱的辛、酸、甘、苦、鹹五種藥材滋味,另還有淡味。

五味作用特點在於「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

【食物的四性】

食物的四性即寒、涼、溫、熱,食物的寒涼性和溫熱性是相對而言的,還有一類食物在四性上介於寒涼與溫熱之間,即寒熱之性不明顯,通常將之稱為平性。在我們日常食用的食物中,平性食物居多,溫熱性食物次之,寒涼性食物最少。食物在烹飪時,講究相互搭配、寒熱均衡,這樣才能保證膳食平衡,才不至於對人體體質造成傷害。

一、溫性食物

溫性食物的功效:增強體力、補氣血。

溫熱性水果有驅寒、補虛,消除寒症之功效,可以使人體的能量代謝率提高,增加人體熱量

溫性食物的適宜人群:適合溫性體質、虛性體質、濕性體質,以素食為主的人群。

溫性食物的代表食物:糯米、豬肝、牛肉、韭菜、蒜、香菜、蔥,棗、薑,桂圓、荔枝、桃、金橘、榴槤等。

二、寒性食物

寒性食物的功效:除燥熱、利尿。清熱降火、解暑除燥,能消除或減輕熱症

寒涼性水果具有清熱、降火氣之功效,可以使人體能量代謝率降低,讓熱量下降

寒性食物的適宜人群:適合熱性體質、實性體質,以肉食為主的人群。溫熱性,如容易口渴、怕熱、喜歡冷飲或寒性病症者

寒性食物的代表食物:芹菜、空心菜、大白菜、冬瓜、螃蟹、海帶、西瓜、柿子、椰子、香蕉、草莓、香瓜、橘子、芒果、橙子、甘蔗。

三、涼性食物

涼性食物的功效:除燥熱、靜心。

涼性食物的適宜人群:適合燥性體質。

涼性食物的代表食物:小麥、鴨肉、菠菜、草莓、菊花。

四、熱性食物

熱性食物的功效:暖身散寒。

熱性食物的適宜人群:適合寒性體質。

熱性食物的代表食物:辣椒、胡椒、鱒魚、肉桂、花椒。


【食物的五味】

食物分五味,酸、甘(甜)、苦、辛(辣)、鹹。五味既相互配合,又相互製約,是和人體、季節緊密相連的。如能按照季節、身體狀況,調節五味飲食,就會對養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酸:對應內臟是肝,其功效是促進消化和保護肝臟的作用,殺滅胃腸道內的病菌,預防感冒、降血壓、軟化血管。最具代表食物有山楂、狗肉、韭菜、芝麻。但是過量食用酸味會傷脾,會引起胃腸道痙攣,消化功能紊亂。

甘:對應內臟是脾,其功效是補氣養血、補充熱量、解除疲憊、調養解毒。最具代表食物有大棗、粳米、牛肉。但是過量食用甘味會傷腎,心氣煩悶、喘息、膚色晦暗、骨骼疼痛、頭髮脫落,血糖升高,膽固醇增加,使人發胖,誘發心血管疾病。

苦:對應內臟是心,其功效是清熱、瀉火。最具代表食物有杏、羊肉、麥。但是過量食用苦味會使皮膚枯槁、毛髮脫落,極易導致腹瀉,消化不良等症。

辛:對應內臟是肺,其功效是保護血管,調理氣血、流通經絡,預防風寒、感冒。最具代表食物有桃、蔥、雞肉、黃黍。但是過量食用辛味會刺激胃黏膜,使肺氣過盛,筋脈不舒、指甲乾枯。

鹹:對應內臟是腎,其功效是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保持正常代謝。最具代表食物有栗、豬肉、大豆。但是過量食用鹹味會使流經血脈中的血瘀滯,甚至改變顏色。

水果的五味在食用時也要注意均衡食用,過食和偏食某一味,對人的身體都不利。

甘味對應器官為脾,有滋養、補虛、止痛等作用。但甘味水果不可食用太多,否則易引起體內聚糖過多,容易使人發胖,或引起糖代謝疾病,尤其是糖尿病人不宜多食。

酸味對應器官為肝,有收斂上卜汗、開胃生津、助消化等作用。但酸味水果過多食用,會引起筋骨損傷,因此也不宜多食。


鹹對應器官為腎。有消腫解毒、潤腸通便等作用。但是如果攝入過多,則會導致血液、體液凝滯等,會導致高血壓、腎臟病的發生等。所以也不宜多食。

苦味對應器官為心,有清熱、降火、解毒、除煩等作用。


辛味對應器官為肺。有補氣、活血、發散風寒等作用,但是過多食用,會損耗氣力、損傷津液、引發上火等,所以不宜多食。

另外,五味食物與四季養生還有一定的關係。春季要少吃酸,多吃甘;夏季要少吃苦,多吃辛;秋季要少吃辛,多吃酸;冬季要少吃鹹,多吃苦。值得注意的是大家不要將這裡的味與味道混淆,具體每種食物性味可參考本站飲食百科欄目,其中所有食物的功效介紹裡列出其性味。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