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想頸椎「早衰」,五招可緩解

脖子一動就痛或是頸椎變直了

潘錳介紹,正常而言,人體脊柱有四個自然生理曲度(頸曲、胸曲、腰曲、骶尾曲),以緩解外力衝擊,維持人體行走的平穩。其中,頸椎是從孩子出生後開始發育的,從寶寶抬頭開始便形成了一個往後的度數,形成頸椎的前突。也就是說,正常來說,頸椎是前突的,就像一個減震器,緩解頭部震蕩對頸椎的衝擊。

頸椎的前突可以使我們的頭部向前看、往上看、左右看,視野變得開闊起來。不過,正常的頸椎活動幅度也有範圍:前屈85度左右,後伸45~50度,旋轉90度,側曲40度左右。

「頸椎的生理曲度變直是一種影像學概念,一般情況下是指頸椎在正常的身體負荷下前傾曲度減少。」潘錳坦言,老年人因為頸椎間盤退變,出現曲度變直很正常。但是三四十歲甚至更年輕的患者在不應該出現的年齡出現頸椎曲度變直甚至反弓,往往與現代人的日常習慣密切相關。

長時間地看手機、看電腦等,頸椎處於半前屈的狀態,頸部後部肌肉長期處於疲勞狀態、受損,頸椎的收縮能力下降,逐漸變直,甚至反弓。當然,也不排除部分與頸椎間盤的退變有關。

很多人在體檢中發現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十分緊張。潘錳表示,其實沒有癥狀的情況下不必治療。但如果脖子一動就痛,此時無論是否伴隨眩暈,都應及時治療。否則,可能引起慢性頸椎病變,有劇烈外力衝擊時還可能導致頸椎間盤突出甚至骨折脫位。

提醒:這三個「坑」千萬別跳

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雖很常見,但潘錳在臨床中發現,患者對其認知存在不少誤區。

1.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會致癱瘓

考慮到頸椎後部存在很多神經、血管,很多人擔心其生理曲度變直後會引起癱瘓。對此,潘錳表示,一般不會出現癱瘓。癱瘓一般不是單一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引起的,一般伴有頸椎間盤突出、狹窄等壓迫到脊髓的疾病。

2.通過按摩能治好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不少人寄希望於按摩治癒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潘錳表示,按摩確實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癥狀,但盲目按摩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建議到正規醫院找專業的醫生按摩。需要注意的是,按摩之前需要拍個X光片,排除骨折、炎症、腫瘤等其他疾病。

3.出現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只有做手術

很多人以為只有通過手術將頸椎「掰直」才能治好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實際上,臨床上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預後比較良好,一般不需要手術,通過製動、牽引、局部物理治療、功能訓練及行為方式的調整即可恢復正常曲度。

不想頸椎「早衰」,五招可緩解

伏案盯電腦、低頭玩手機、趴著睡覺……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場景其實在不動聲色地「偷」走我們的頸椎生理曲度,讓它一點一點變直,甚至反弓。

潘錳指出,頸椎處於中立位比較好,對於年輕人來說,寧可「矯枉過正」往後仰,也不要老是低頭。

潘錳表示,通過日常行為方式的調整可有效防治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1.盡量不要低頭看手機、電腦等

潘錳支招:

(1)適當墊高電腦,以減少低頭時間及程度;

(2)凳子不要太高:凳子的高度以桌面高度的0.5~0.6倍為宜;

(3)選擇與桌面呈10~30度的斜面工作板,視線剛好平視書本、螢幕等,有利於坐姿的調整。

2.久坐後不妨伸伸懶腰

工作一兩個小時後,適當起來活動。

「肌肉最不喜歡的便是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這樣很容易疲勞。」潘錳介紹,可以有目的地旋轉頭頸,放鬆肌肉,旋轉的幅度以達到該方向的最大運動範圍為準,但要注意旋轉動作要輕柔,不要過於猛烈,以免造成關節囊的撕裂。最方便易行的便是伸懶腰,保持該姿勢2~3分鐘,對頸椎、腰椎都大有好處。

3.功能鍛煉:兩個動作有助緩解

(1)「抬頭望月」:

工作一兩個小時後可做「抬頭望月」動作,可以緩解肌肉疲勞。

(2)靠牆站

動作要領如下:頭部、雙肩、臀部、腳跟貼牆。此外還可嘗試「米」字操,即頭頸左右上下運動,猶如寫「米」字。

4.居家細節莫忽視

如果出現了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建議低枕,甚至去枕,改善頸部肌肉緊繃狀態。切忌高枕。

床墊的選擇方面,木板床、席夢思床墊都不太好,潘錳推薦棕櫚墊。如果覺得太硬,可以加一層薄薄的褥子。

不建議使用任何類型的沙發,尤其躺在沙發上玩手機。

5.戒煙戒酒

醫學研究證明,煙對頸椎間盤退變有危害。

養護頸椎還可以這麼做

談及頸椎健康的日常養護,潘錳強調,合適的枕頭不是唯一的預防方法,正確的姿勢、合理的作息也很重要。

「不是挑了一個好枕頭,就能遠離頸椎病。」潘錳指出,有些人選了一個好枕頭,以為就「高枕無憂」了,如果肆意躺著玩手機,也是沒用的。對於年輕人來說,寧可去枕,不要高枕。

他還推薦兩種運動,不僅對頸椎有益,對整條脊柱都比較好。

1.慢跑

慢跑時需眼睛朝前,使身體處於筆直的狀態。

2.游泳

仰泳、蛙泳、自由式都比較好,蝶泳不是很推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