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理學專家:家長這麼給娃吃飯是"心理虐待",影響生長髮育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都是第一次作別人的父母,所以說難免會有一些緊張。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哪一個父母都是特別寵愛和關心自己的孩子,當他們剛剛出生的時候,就想給他們最好的營養,但有時候因為做的事情不夠正確,導致孩子們有一些營養不良的現象。其實每一個爸媽都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在喂寶寶吃飯的時候是如何做的,寶寶究竟吃下了多少。千萬不要覺得喂寶寶吃了飯,並且採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讓他們吃了那些營養的東西,寶寶的肚子就可以吸收,並且成長起來了。我之前工作的時候認識一個同事,他就在去年的時候,剛剛生下了一個藍寶寶,在寶寶六七個月的時候,慢慢的開始喂他吃輔食了。

他先是查閱了各種各樣的書籍和育兒的消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速的成長,但後來在寶寶上學體檢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寶寶吃了那麼多的營養物質,非但沒有很健康,反而有一些營養不良的現象。他特別的著急,於是就託人問到了一個兒科的專家和一個特別資深的心理學家。這兩個專家先試聽了他們家吃飯的時候發生的一些事,以及父母和爺爺奶奶是如何對待寶寶吃飯的。專家不愧是專家,聽了沒多久,他就找出了問題的所在。其實他說的和之前另外一個兒童學家說的是有一些像的99%的兒童在被喂飯的時候,都會受到一些心理的虐待。這樣會讓他們的身體發展到更為緩慢,四肢也不健全,大腦更是不行。

那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們可以一起來觀察和審視一下自己在喂寶寶吃飯的時候有沒有放下類似的錯誤。第一過度的認為自己的寶寶可以吃的更多,所以在喂飯的時候不停地喂他們。因為幾個月或者幾歲大的寶寶並沒有什麼思維,他們的父母為了讓她們吃更多的營養東西,長身體,然後在飯點的時候就會使勁地喂他們。其實有可能你們家的寶寶已經不餓了,他慢慢的反抗你餵給他的食物或者是其他的東西。但是大人卻不這樣想,他認為寶寶還是吃得越多越好,所以以大人的觀念來約束寶寶。漸漸地,時間長了之後,寶寶就會對喂飯有一種抵觸的情緒。他在你面前可能吃完了,但是事實上,在轉頭了之後可能會吐掉。並且會給寶寶一種負擔,那就是又要吃飯了,從心底就會抵觸飯。試問,這樣吃下去的食物又會有什麼樣的營養呢?

第二個錯誤就是在跑跑,吃飯的時候邊看電視邊說話。要知道人一定要一心一意的做一件事情,所以在吃飯的時候做其他的事情會大大的影響消化,還會影響胃口。尤其是對於剛剛出生沒有多久的寶寶來說,他們還沒有養成一定的飲食習慣,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吃飯氛圍,並且讓他們有一個吃飯不講話的好習慣。但事實上,很多的家庭都會選擇在吃飯的時候大聲的講話。這也是影響寶寶消化,讓其影響不良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了。

第三個錯誤大多發生在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照看寶寶的家庭裡面。因為他們和寶寶隔著輩分,所以說看到寶寶不吃飯的時候會特別著急,有時候會拿著一些東西來誘惑他們,就比如說他們喜歡的玩具,或者是好看的漫畫。並且以此作為誘餌,來引導他們吃飯。這種情況看似是比較好的,讓寶寶迅速地吃下了飯,但從最本質的地方來看,這種行為會讓寶寶,覺得他們一旦不吃飯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這些寶寶一旦被接回父母家的時候,父母不在,過度的溺愛他們,寶寶們就會養成厭食,甚至是不想吃飯的壞習慣。這樣的話,寶寶的身體長時間的得不到營養,自然就會營養不良了。

第四大錯誤就是讓寶寶吃太多的糧食,比如說米粉,大米和麵條這類的食物。當然了,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一些經濟不夠發達,人們認識不夠廣泛的農村地區。他們的父母或者是長輩可能覺得只要補充夠多的五穀雜糧,就可以滿足寶寶身體發展的需要。所以在寶寶需要補鈣,補鐵和補鋅的時候,沒有捨得花錢從藥店裡去買,或者根本就沒有這種認識。這也會導致寶寶比同齡的人個子長得矮小。因此,在餵養寶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科學的配方,多給寶寶吃一些營養物質,如果寶寶有一些厭食或者是不想吃五穀雜糧的話,也可以給寶寶買一些科學配方的營養品,這樣對他們的身體也比較好。另外。還要給寶寶多吃一些蔬菜,哪怕他們不喜歡吃,也可以做的好吃一些,或者好看一些,這樣他們就會喜歡上蔬菜了。

那麼我們認識到了這些問題之後,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讓寶寶的身體更加的健康呢?首先第一點可以在生活中帶領寶寶認識一些蔬菜和實物的名稱,這樣寶寶就會對他們產生了興趣。當然了,這需要父母和長輩在空閑的時候多帶他們去公園,或者是大自然中接觸新鮮的事物。我相信只要寶寶看到了自己認識的實物之後,並且了解了這些食物可能會對他們的身體有好處,他們就會願意去吃了。

第二點就是需要父母和長輩在喂寶寶吃飯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因為小孩子可能不明白太多的道理,他們不想吃的時候就不願意張嘴,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耐心的哄著他們。當然這裡的哄著是用語言來哄,並不是用其他的玩具和東西作為誘惑。

第三就是需要父母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吃飯氛圍。習慣只需要20幾天堅持下來就可以養成了,在這20幾天內,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舉止,在吃飯的時候不要大聲說話,也不要看電視或者是玩手機。這樣寶寶在吃飯的時候也會認為吃飯就不應該做這些事情,他們也就不會再做了。時間長了的話,寶寶就會養成了在飯點就去主動吃飯,並且不講話的好習慣。第四就是父母和長輩要知道寶寶的飯量的大小,千萬不可以逼著自己的寶寶去吃太多的東西。如果你在為他們的時候,他們反抗著,那就說明寶寶吃的東西已經夠了,可以滿足他們生活的需要,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再讓他們去吃。要不然會讓他們抵抗吃飯,看到飯就會特別的難過,從心底裡就會影響他們的笑話了。

總之,根據那些育兒專家和心理學家,以及兒童學家們的言論,我們可以得出孩子並不是我們的奴隸,更不是我們的物品。哪怕他們的年齡再小,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對於吃飯這件事情,家長朋友們千萬不能夠操之過急,讓他們吃太多沒用的東西。否則孩子營養不良了,你們也不知道原因所在何處,因為覺得自己在生活中已經給寶寶吃了太多的營養物品了。最後養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大家共同的堅持,也需要每個父母都擁有耐心,千萬不可以因為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就對孩子又打又罵的,這樣會對他們的成長造成一定的陰影,更會影響孩子的發育和身體的增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