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羽大意失荊州,實際上是劉備的縱容所致

摘要:深受關羽輕視的芳、仁出於私怨,不給關羽以支援,固然可憎,究其原因,在於羽不能尊重、團結他們所致。孤家寡人,何得不敗。呂蒙偷襲江陵,芳、仁開城迎降,羽回師途中被吳軍俘殺。呂蒙不費吹灰之力佔了江陵。關羽被呂蒙牽著鼻子走,敗亡的命運自然而又必然。

一、劉備捉襟見肘

誠如《隆中對》所雲:“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地處交通樞紐,人力物力資源豐富,乃“用武之國”,為孫、劉、曹三方必爭之地。赤壁戰後,曹操“憂在心腹”,集中精力“撫集幽、冀”,一時無力再勞師南征。孫權為全力經營交州,又恐曹操興兵復仇,難以抵擋,加之荊州人望在劉備一邊、故答應將南郡等江北之地“借”給劉備,既獲得寬宏大量的美名,又給曹操樹立一個勁敵,收漁人之利。

殊不知有“借”是要有“還”的。然,劉備佔有荊州是付出了代價的。關羽說:“烏林之役,左將軍(劉備)身在行間,寢不脫介,戳力破魏。”荊州是流血換來的,豈能白白“還”於孫權?而佔有荊州,是實現“跨有荊、益”的必要步驟,“還”荊州等於放棄戰略目標。這是劉備無論如何也不會應允的。

問題是他既不願履約,又要“結好孫權”,二者不可兼得。荊州的歸屬就成為孫、劉矛盾的焦點。孫權以“還”荊州為名,可能發動進攻。同時,劉備還要從曹操手中奪取襄陽這一戰略要地,實現北向宛、洛的戰略計劃。因此,佔有荊州之後,如何在新的形勢下保住荊州就成為劉備認真考慮的重大何題。出於對孫權的防犯,劉備入川時,留羽、亮、張、趙等人領重兵把守荊州。此後,在未抽調亮、張、趙等人入川前,雖然“劉備孫權,外親內疏”,孫權尚不敢貿然進攻荊州,表明劉備在荊州將帥兵力的戰略配備是得當的。

可是,劉備為盡快奪取益州,令亮、張、趙等人入蜀為援。無論這一調動是否有必要,當劉璋投降,佔有益州之後,當再令亮等還師,協助關羽鎮守荊州,進而奪取襄陽,以便北向宛、洛。劉備卻留亮於成都,為他出征“足兵足食”,打亂了荊州的戰略配置,削弱了東防孫權,北攻襄陽的兵力,客觀上為孫權全力對付關羽提供了條件。

二、關羽的致命弱點

當然,關羽文武兼具,鎮守荊州非他莫屬。史實證明:關羽以其威名和軍事實力,扼製了曹軍的南下,孫權的西進,把守荊州數年無恙,又進攻樊城,威脅宛、許,為劉備盡得益州作了有力的牽製策應。不過,在群雄紛爭,刀光劍影的年代,戰爭的勝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指揮者的智謀,這正是關羽的致命弱點。他孤傲自矜,缺乏全局觀念,智短謀寡,這又與他擔負鎮守荊州的重任顯得不完全相稱。

關羽的缺點,劉備是知道的,他之所以留亮於成都,個中原因或許是關羽對亮的“不悅”,既然如此,就應另擇智者協助關羽,或經常過問荊州軍政要務,劉備未能這樣做,而是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從而助長了關羽驕傲自大的思想和作風,誰都不在話下,甚至連盟友孫權都看不起:“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孫權欲與羽聯姻,有利“結好孫權”,羽不顧大局,辱罵說媒使臣。如此粗劣的拒婚方式,致使孫權大怒,“孫劉聯盟”出現一道無法彌補的裂痕。結果孫權負盟背約,在羽攻襄陽、樊城等地連連報捷之時,投向曹操,欲置關羽於死地而後快。

當劉備得益州之後,孫權派諸葛瑾向劉備索還荊州,劉備當然不會答應,又迫於有約在先,只得以托詞回絕:“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還吳耳。”孫權不聽,令呂蒙襲取了長沙、桂陽、零陵三郡。於是劉備親率五萬人馬趕到警察,令關羽領兵三萬至益陽,欲奪回三郡。正當孫劉箭拔弩張之際,曹操進軍漢中,劉備唯恐益州有失,不得已向孫權求和。雙方議定以湘江為界,以東的長沙、桂陽、江夏歸孫權,以西的零陵、武陵、南郡仍屬劉備。“劉備荊州”只存一半,僅存“關羽荊州”了

荊州的平分,是劉備顧全“東聯孫權”大局的違心之舉,完全可以理解。經過這一重大事件之後,劉、關理應吸取教訓,提高警惕,加強防犯,阻止孫權的再次進攻。劉備亦未作如此考慮和布署,只是將余下的三郡交給關羽,自己回師益州,與曹操爭奪漢中去了。劉備稱“漢中王”後,又特地“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給予關羽處理三郡的全權。關羽更是目中無人,小視下級了:“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囤警察,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深受關羽輕視的芳、仁出於私怨,不給關羽以支援,固然可憎,究其原因,在於羽不能尊重、團結他們所致。孤家寡人,何得不敗。

關羽對孫權不是毫無戒心,“羽圍樊,留兵將備警察、南郡。呂蒙上疏曰:羽討樊而多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然而,呂蒙抓住關羽不善謀略,缺乏戰略頭腦的弱點,佯稱離取還建業治“病”,關羽中計,遂撤重兵增援樊城,呂蒙偷襲江陵,芳、仁開城迎降,羽回師途中被吳軍俘殺。呂蒙不費吹灰之力佔了江陵。關羽被呂蒙牽著鼻子走,敗亡的命運自然而又必然。劉備過份信任關羽,讓羽長期孤懸於荊州,授予“前將軍、假節鉞”的大權,使“剛而自矜”的關羽得到極大的滿足。所謂“大意失荊州”,表面上是關羽的過失,實際上是劉備對關羽驕做思想的縱容所致。

參考文獻:

《三國志.魏書》

《三國志.蜀書》

《三國志.吳書》

《三國演義》

《資治通鑒》

《後漢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