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闢謠!茶葉真的不能長時間泡嗎?

雖然深度茶愛好者越來越多,泡茶和喝茶都可以成為重要的生活興趣甚至藝術,不過還是有許多人只是把茶作為「有滋味的水」——把茶葉扔在熱水裡就可以喝了。

長久以來,就有許多人喜歡賦予茶各種「營養價值」「保健功效」。於是,如何泡茶喝茶才能獲得這些「功效」,也就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有人說,茶葉不能久泡,這樣會破壞茶葉的營養價值。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

對於綠茶和鐵觀音等氧化程度很低的茶葉來說,確實有很多容易被氧化的物質,沖泡之後會發生氧化,顏色變深,風味發生改變。但這跟「久泡」並沒有什麼關係,泡好之後把茶湯倒出來,這個過程同樣會發生。

對於紅茶、深度氧化的烏龍茶(比如單樅)、黑茶(比如普洱熟茶和黑茶)等,製作過程中能夠氧化的基本上都已經氧化,在沖泡的時候已經沒啥可以「自動氧化」的了。

茶中的維生素C本來就不值一提。下圖是綠茶的營養成分表,100克茶葉中的維生素C也只有19毫克,其他茶類的甚至比這更少。人體每天需要的維生素C約為100毫克,幾克茶葉中的含量完全可以忽略。

所謂的「維生素P」是一個很少再用的名稱,它就是通常所說的「黃酮類物質」。黃酮類物質也就說上一條所說的「容易被氧化的物質」,在綠茶等茶中還有被氧化的餘地,在紅茶黑茶等茶類中,製作過程中已經被充分氧化了。更重要的是,「氧化減少」還可能是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並不意味著「健康價值」減少了。比如兒茶素,被氧化之後成為茶黃素和茶紅素,是另外形式的抗氧化劑而已,而且抗氧化能力並不比兒茶素低。

至於「氨基酸氧化」,就完全是臆測了。而且100克茶葉中的氨基酸通常在2-4克,幾克茶葉中的量對於「營養」而已沒有什麼意義 。

且不說「滋生細菌」和「霉變」之間不是因果關係,而是兩種不同的過程。它們的出現都需要「適宜的溫度」「營養物質」和「足夠的菌種」,而人們泡茶往往是用高溫水,即便是綠茶,水溫往往也在80 °C。超過60 °C,就很少有細菌還能生長。即便是茶葉中有一些細菌,等「久泡」到溫度降到適合生長的溫度,它們也沒剩下多少了,遠遠沒有能力「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茶葉泡得久,浸出來的物質就多。在茶葉用量比較大、溫度比較高的情況下,久泡的茶苦澀感會更濃。對於多數人而言,太苦太澀的茶就是「不好喝」的。但是,「不好喝」並不等於「營養物質受到破壞」,更不等於「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能」久泡,但久泡的茶是否好喝,就需要自己把握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