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蘋果發布會後,為什麽華為敢說穩了?

《撩車》是創業邦推出的智能汽車新欄目,領域“老司機”想用接地氣兒的報導形式,帶你們愉快“撩”遍全世界智能車相關的產品、人和事。

本篇是欄目的第27篇報導,請細細賞閱。

昨日,蘋果新機開始接受預訂,爭搶的人遠沒有早些年那麽瘋狂。

蘋果發布會結束後,網上也一片哀嚎說:蘋果的已經沒有創新了。華為副總裁余承東,更是在微博說到:穩了,我們十月十六日倫敦見!

穩了,大概率是因為華為又準備了“嚇人的科技”,預測了一下自家產品能超越iPhone新機。話說回來,蘋果和華為的隔空交手,已經不止在手機上了。如今,已經蔓延到另外一個領域——汽車。

曾經迷茫的青蘋果

發明一個新的行業向來不是蘋果的風格,它更習慣的是大舉進軍一個現有的行業,然後用財力、人力堆出來的研發能力去變革這個行業。

舉個例子,當蘋果說要進入智能手錶行業的時候,它絲毫沒有給競爭對手情面:競爭對手Android Wear總共賣出去100萬台,而蘋果Apple Watch剛發布第一個季度就賣出去了大約250萬台…

在汽車領域,蘋果也想這麽乾。

這個神秘的汽車研究部門,內部代號Project Titan(泰坦計劃),最早開始於2014年。但起初,Project Titan的工程師們聚焦在各種造車的細節上。

比如說,怎麽搞一個靜音車門,沒有方向盤和油門的情況內飾怎麽設計,怎麽把AR/VR設備放到車裡,甚至他們還準備重新設計一款更美觀的雷射雷達、怎麽應用球形輪胎等等。

為此,當時蘋果還招募了業內很多汽車人才。2015年,蘋果從瑞士招來了一位知名的自動駕駛和機器視覺方面專家保羅·富爾蓋(Paul Furgale)。同年,還從克萊斯勒、特斯拉挖來大批牛人。

蘋果總部門前停滿了特斯拉

2015年,蘋果還買下了三個與汽車相關的頂級域名,包括:apple.car,apple.cars和apple.auto。高峰時期,蘋果在Project Titan項目上投入的員工,據說有上千人的規模。

不過這個項目在2016年遭遇了嚴重的危機,不少項目的核心人物紛紛退出,團隊規模也大幅縮減。外界用泰坦(Titan)隕落來形容這一變故。

所以,在很長時間裡這個項目被蘋果擱置,直到去年才重新啟動。

諸事不順的紅蘋果

蘋果CEO庫克去年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蘋果關注的是自動駕駛系統,我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技術,而且可能是最難的人工智能項目之一。”

蘋果的自動駕駛之路,確實走得很難。

9月初,蘋果的自動駕駛汽車發生了第一次交通事故。

根據蘋果向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提交的報告:“一輛自動駕駛模式下的蘋果測試車輛在準備並入勞倫斯高速公路時遭遇追尾。一輛2016年產日產聆風以約15英裡的時速追尾了蘋果的測試車,當時蘋果的測試車正準備並入主路,行駛時速不到1英裡(約1.6km/h),正等待安全間距。兩輛車都有不同程度損傷,沒有人員傷亡。”

蘋果自動駕駛測試車

雖然,這次事故不是蘋果測試車的責任,但是人們對於汽車安全的嚴苛要求遠遠高於手機。今年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40起涉及自動駕駛車輛的事故上報給加利福尼亞機動車輛管理局。

除了交通事故,還有機密戰。

美國時間7月17日,前蘋果自動駕駛部門工程師張曉浪,在加州聖何塞聯邦法庭接受庭審。起因是,蘋果的安全團隊在查看張曉浪上交公司發的兩台 iPhone 和筆電電腦的設備歷史記錄時,發現他的下載量大幅增加,包括機密檔案的相關資訊。在其乘坐飛機回國通過安檢之前,被FBI攔下。

這也是在谷歌和Uber、百度和景馳、賈躍亭的FF與Evelozcity之後,又一自動駕駛領域的商業竊密案。而蘋果這次,還驚動了FBI。

在大家蒙眼狂奔的時期,蘋果想擇機超車。

在過去的18個月裡,蘋果從3輛自動駕駛測試車增至目前的70輛。通用Cruise公司目前擁有最多的自動駕駛測試車,為175輛,其次是谷歌旗下的Waymo,擁有88輛,蘋果公司的自動駕駛測試車車隊是加利福尼亞州第三大車隊,特斯拉排名第四,擁有39輛自動駕駛測試車。

此外,在人數方面,參與蘋果自動駕駛項目的人則多達5000人。雖然這個數目在13.5萬的蘋果全職員工中並不起眼,但對作為一個初創項目來說,投入確實不小。

對手華為的入場

蘋果雖然研究汽車,但明確不會造車。知名的蘋果分析師Ming-Chi Kuo,近期也評論過蘋果汽車。

他認為汽車行業當前出現的變革,明顯是軟體定義硬體、新技術重新定義舊行業,跟10年前智能手機面臨的機遇大同小異。而對於蘋果而言,用AI、AR重新定義汽車,有基礎優勢。並且蘋果手握重金,通過車還能進入汽車金融等領域,對未來業務增長非常有利。

最後,蘋果還能把當前的消費電子領域的成功,延續到汽車行業,還能進行主導性整合,軟體+硬體+服務,這條路蘋果太熟門熟路了。

實際上,其他專注消費電子產品的公司也和蘋果一樣,從自己擅長的方向進入汽車行業,比如,華為。

華為擁有自己的業務邊界,在汽車領域,一是不做上層應用,二是不做整車。

實際上,車聯網上的布局並不等同於“造車”,華為之所以全力進入車聯網,主要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產業的太空、二是車企的訴求、三是華為的業務能力。

2013年,華為便成立了“車聯網業務部”,宣布正式進軍汽車領域。彼時,華為方面就表示,以後每年會投入上億元用於與車聯網相關的技術研發。

2016年,華為與4家通訊公司(愛立信、英特爾、諾基亞、高通)、3家汽車公司(奧迪、寶馬和戴姆勒)共同發起全球跨行業產業聯盟——5G汽車通信技術聯盟。

此後幾年裡,華為與東風、上汽、大眾、PSA、豐田、大陸、奧迪等公司開展合作。其中,華為與PSA構建了全球最大的前裝車聯網項目,首款基於華為OceanConnect車聯網平台的車型DS 7已在中國、歐洲市場亮相。

上月,華為物聯網解決方案總裁蔣旺成,在一個行業論壇上首次對外提及,華為未來將提供自動駕駛需要的車載計算平台。此言一出,標誌著華為要在蘋果專注的自動駕駛技術上動手了。

實際上,華為曾經用一台保時捷轎車做自動駕駛測試,而指引汽車行駛的僅僅是一部華為手機而已。雖然這次測試一度被認為只是華為的廣告,但華為每每暗示,都表面在汽車領域,它們是要大乾一場的。

今年7月10日,在中國總理和德國總理的牽頭下,華為與奧迪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將聯合發展智能車聯網

作為華為的老搭檔,奧迪,其實雙方早在就有合作。最近的榮耀發布會,華為更是推出奧迪定製版。值得一提的是,奧迪的第一款純電動汽車,即將在下周發布,華為的車聯網技術實際應用的表現如何,值得期待。

寫在最後

1995年的採訪中,史蒂芬·喬布斯說到:科技公司一旦處於壟斷地位,行銷人員就會掌握話語權,而產品研發部門則會被逐漸邊緣化,公司忘記打造優質產品的意義。

看到這,網友們統統回復:誰說蘋果沒創新,價格創新了。

史蒂芬·喬布斯

當年手機從功能機轉變為智能機的變革期,蘋果成為絕對的領頭人物。而如今汽車行業變革期,蘋果再次扛起顛覆的任務。至於,蘋果能否像當年做手機那樣,殺出一條血路獨佔鼇頭呢?

至少從目前看來,它要超越的對手,不僅僅是華為,還有谷歌、百度,以及眾多擁有百年歷史的汽車廠商。

留給蘋果的選擇,依舊是創新。正如喬布斯自己所說,領袖和跟風者的區別在於創新。

MORE | 更多原創文章

推薦邦哥的好朋友“企業創投聯盟”,ID:cvcbang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