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范順君 品味紫砂壺的雅俗文化

紫砂壺為茶而生,它必須要符合飲茶人的習慣。古時候但凡以閒情逸緻來飲茶者,大多是文人騷客,或者是附庸風雅的達官貴人。這些人才會講究茶具,幸好有他們的講究,才使今天我們能從紫砂中體會到文化和情趣。

圖/臉譜八卦 製/范順君 高級工藝美術師

紫砂壺作為生活器具,一開始都做得比較大,在把玩方面有所欠缺。文人、茶人參與之後,一手可握的壺型才逐漸興盛。周高起《陽羨茗壺系》記載,時大彬「初自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壺。後遊婁東,聞陳眉公與琅琊太原諸公品茶施茶論,乃作小壺……」

陳眉公與琅琊太原諸公到底說了些什麼呢?他們說:「茶壺以小為美……何也?壺小則香不渙散,味不耽擱,況茶中香味,不先不後,只有一時,太早則未定,太遲則已過。恰好一瀉而盡,化而裁之,存乎其人。」從此,這些符合飲茶方式和文人趣味的小茶壺,便競相出現在文人的幾案之上。

圖/楓葉情 製/范順君 高級工藝美術師

小茶壺適合在手中把玩,顯得特別可愛,而且壺身會因撫摸擦拭,色澤越發光亮照人,氣韻溫雅。所以《茶箋》中說:「摩掌寶愛,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類紫玉,內如碧雲。」《陽羨茗壺系》說:「壺經久用,滌拭口加,自發黯然之光,入可見鑒。」

僅有情趣還是不夠的。清嘉慶、道光年間出現了一位文人陳鴻壽(曼生),他與製壺藝人楊彭年等人合作,設計製作了卻月、橫雲、合歡、飲虹、井欄等壺型,又邀文人好友為之繪畫、刻文,使紫砂壺成為書畫的載體,讓紫砂真正進入了文人壺時代。

圖/半月 製/范順君 高級工藝美術師

這些紫砂壺,或由書畫名家設計,或由書畫名家題詞,或由書畫名家鐫銘,融造型、文學、繪畫、書法、篆刻於一壺,將壺藝、品茗和風雅情趣化為一體,大大豐富了紫砂的文化內涵。紫砂壺原本只是一件喝茶用具,卻因文人和藝人的合作,演變為融陶文化、茶文化以及詩文、書畫、篆刻等諸多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為一體的高雅之品。

圖/威震河山 製/范順君 高級工藝美術師

文人的參與改變了陶手們做壺的方向,提升了陶手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更是直接把華夏文明的要素融入紫砂,比如引進各種青銅器、玉器的造型等等。主流文化元素的進入,使紫砂價值倍增,一些書畫高手也因作品刻繪紫砂壺得以流傳天下,正所謂「壺因字貴,字以壺傳」,可以說二者是相互輝映並更顯璀璨。

既然了解了這些,閑暇之時,不妨端起你的紫砂壺,仔細瞧瞧,看看它的身上到底蘊藏了多少傳統文化。如此喝茶,樂趣也倍增。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