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百億市值蒸發 中原證券億元回購能否挽回投資者信心?

  麵包財經

  H股的銀行、保險和券商一般都很少會出現回購動作。作為一個特殊行業,回購不僅需要股東會通過,還需要內地相關監管部門首肯。

  因此,近期在港股頻頻出手回購的一家內資券商引起了我們的關注。

  這家券商就是全國第8家A+H上市的中州證券(1375.HK,在A股簡稱為中原證券,代碼601375.SH,以下統稱為中原證券)。

  2018年2月12日至5月14日,中原證券共回購了3155.9萬股H股,耗資約9585萬港元。這一回購動作可能是因為A股和H股價差過大。先來看目前同時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10家內資券商AH股溢價率情況:

  中原證券以148.95%的溢價率位列第二,截至2018年5月15日,中原證券A股收盤價為5.98人民幣元,H股收盤價為2.97港元,折合人民幣為2.4元,兩者相差3.58人民幣元。

  2015年A股股災後,彼時僅在香港上市的中原證券,其H股股價一路下跌,複權股價從2015年的最高點7.81港元跌至目前的2.97港元,跌幅約62%。

  2017年1月份成功在A股上市後,中原證券的A股股價一度從上市首日的4.71元漲至2017年3月份的13.37元,A+H總市值曾高達393億元人民幣。隨後,A股和H股股價同時開啟下跌模式,目前A+H總市值為189億元人民幣。

  一年多時間,總市值蒸發了近200億元。

  那麽,在這種情況下中原證券選擇回購H股,究竟是不是一次套利機會呢?

  老樣子,先看基本面。

  河南唯一一家法人證券公司:A+H同股不同名 淨利潤創四年新低 

  中原證券成立於2002年底,於2014年6月登陸港交所,以“中州證券”名義在香港開展業務,是河南省唯一一家法人證券公司和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金融企業,隨後於2017年1月實現A股上市,成為全國第8家實現A+H兩地上市的券商。

  2015年股災後,中原證券的業績跟隨整個行業回落,具體業績情況如下(以A股財報數據為準):

  中原證券的營收從2013年的11.65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40.04億元,隨著2015年牛市的結束,營收回落,2017年錄得營收21.48億元,同比增長6.91%,營收恢復增長。

  歸母淨利潤從2013年的2.53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14.06億元,後回落至2017年的4.42億元,2017年的歸母淨利潤仍在減少,同比下降38.5%,主要是因為大宗商品的銷售成本增加。

  根據2018年一季報,營收為4.51億元,同比增長6.43%,歸母淨利潤為1.02億元,同比增長1.75%。該季度為中原證券近兩年來首個恢復正增長的季度。

  中原證券總部所在地河南省,是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GDP總量常年位居全國第五名。但是,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末,河南省的證券化率僅為24.35%,遠低於全國平均水準77.51%。作為河南省唯一一家法人券商,中原證券在本土的優勢尚有發展的太空。

  再來了解下中原證券的營收構成。

  看天吃飯:證券經紀收入連續兩年下滑 投行業務收入驟減69% 

  券商的主營業務包括經紀業務、融資融券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等。其中經紀業務是券商的傳統創收來源。以中原證券為例:

  2017年,中原證券經紀業務收入為9.62億元,同比增長10.32%,佔總營收比重為44.79%。實際上,在2012年之前,中原證券營收中經紀業務的佔比長期在80%以上,目前,已對經紀業務的依賴度大幅下降。

  而在經紀業務中長期佔比較大的是證券經紀,在經歷2015年大牛市的猛增後,中原證券該項收入已連續兩年下滑,2017年錄得證券經紀收入5.71億元,同比減少25.97%。

  另外一項近年來不斷增長的業務是兩融業務,收入從2013年的1.16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3.35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則從9.96%提升至15.61%。

  而作為不少券商必爭之地的投行業務,中原證券在2017年來自該項業務的收入為0.81億元,同比減少69%,而投行業務在2017年的營業利潤則為虧損3223萬元。

  總的來看,券商的業務算是看天吃飯,在股票市場火爆、IPO多的情況下,業績自然就爆發,而交投冷談時,業績也就回落了。

  巨額分紅撞上巨額融資 另類“分紅王”能否維持?

  其實,不管是資產規模還是營收利潤規模,中原證券在A股上市券商中都算小的。

  真正讓其聞名於資本市場的,是高現金派息率。

  數據顯示,2014年上市至2017年,中原證券累計實現歸母淨利潤31.29億元,而加上2017年末分紅方案,其累計現金分紅將達到34.5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29.21億元。也就是說,2014年至2017年的整體現金派息率達93%。而A股和港股的內資券商現金派息率普遍為30%左右。

  中原證券堪稱券商界的“分紅王”。

  不過,也有投資者質疑這一高分紅行為是否為打腫臉充胖子,畢竟近兩年的利潤增長仍未有起色。

  再看看近年來中原證券的補血情況。

  2014年和2017年中原證券在港股和A股共計募得資金約37億元,另外截至2018年3月底,账上還有應付債券64.97億元,也就是說2014年至2017年通過債市和股市,中原證券至少補血了100億元。

  若利潤增長難有起色,不知中原證券的高分紅還能否持續?

  畢竟,本文的重點是中原證券在港股的回購動作。而港股素以“業績為王”,且高派息率的公司頗受追捧。如果利潤難起色,疊加派息率下降,對於H股股價可能造成進一步的殺傷力。

  當然,H股股價難有起色,除了業績尚未恢復,可能與近期中原證券因為內控等問題收到證監會的監管措施決定書有一定關係。

  2018年2月9日,河南證監局下發《關於對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實施責令改正等監督管理措施的決定》,認為中原證券在合規管理和內部控制上存在漏洞,對時任分管投資銀行業務、合規管理的高級管理人員予以公開譴責。

  H股回購倒計時:上限1.25億股,已完成四分之一 

  回到開頭的H股回購話題。

  2017年5月,中原證券通過了回購H股股票的方案,擬以自有資金回購不超過H股股本的10%,即1.25億股H股。隨後,向證監會遞交了因H股股票回購涉及注冊資本減少的申請報告。

  2018年1月24日,證監會核準了中原證券減少注冊資本的申請,同意注冊資本由39.24億元變更為不低於37.99億元,該批複的有效期為6個月。

  也就是說,從2018年1月24日起6個月內,中原證券可以最多回購1.25億股的H股並注銷。

  截至目前為止,中原證券已回購3155.9萬股,佔總額度上限的25.25%。這意味著,在未來2個多月時間裡,中原證券視情況還可以回購約0.9億股H股,佔H股股本的7.48%。

  若能夠全部完成回購計劃,這一力度不算小。

  目前,中原股份H股的市淨率為0.91倍,這一估值水準在港股內資券商中處於中等水準,由於在A股算是次新股,其A股的市淨率為2.29倍,在A股券商中處於高位。

  作為內資券商罕見的回購動作,不知中原證券能否挽回投資者的心?(CBB)

  本文作者:麵包財經

責任編輯:陳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