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孩流口水多半是脾虛!2味中藥加紅糖,健脾祛濕3日見效!

應證:流口水。

使用方法:15克炒白朮,30克炒山藥,水煎之後,加點糖,當茶服用。

注意事項:①這個方子裡的糖,最好是紅糖。②不分療程,以愈為度。

流口水,中醫認為是由脾所主的,故而,涎的病變就要首責於脾,直接診斷則是脾虛所致,雖然中醫治病求本,專業的中醫大夫在治療多涎症的時候,健脾的同時還會治療消除導致脾虛的病因,但是,一般情況下,用健脾之法就有效。

這裡,我說一個單方,一般的老百姓都可以用,效果不錯。

白朮(土炒)15克,炒山藥30克,水煎之後,加點糖,當茶服用。這是成人一天的用藥量,如果是小孩,劑量要適當減少。如3一5歲的小孩,炒白朮用量為3克、炒山藥用量為6克;5一8歲的小孩,炒白朮用量為6克,炒山藥用量為12克;8一12歲的小孩,炒白朮的用量為12克,炒山藥的用量為24克;12歲以上者,按照成人用量來配藥。

應用這個方子時需要注意的幾點:

1.白朮,一定要用土炒過,這樣,健脾燥濕的作用才能更好。一般中藥房裡都有土炒過的白朮,可以直接去買。

2.山藥,一定要用炒的,且最好是用懷山藥炒製的,這是因為生山藥滋陰作用較好,而炒山藥則有很好的健脾祛濕作用。

3.糖,一般用紅糖。因為脾喜溫,而紅糖性溫,故而,應用之後,溫暖脾胃而使脾健運,有助於口水的減少。

4.一定要當茶飲,就是說要慢慢地多次飲服,不能一飲而盡,因為這樣能讓藥液更長時間地在口中停留,燥濕祛濕,效果更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