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陳皮 | 第892天

陳皮Chenpi 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 來源

本品為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果皮。

相關名

桔皮、廣陳皮、陳橘皮、新會皮、廣皮、會皮、紅皮、柑皮、貴老、橘皮、黃桔皮。

圖片點擊可放大

產地

產於福建、浙江、廣東、廣西、江西、湖南、貴州、雲南、四川等地。

採收加工

藥材分為「陳皮」和「廣陳皮」。採摘成熟果實,剝取果皮,曬乾或低溫乾燥。

性狀鑒別

陳皮

常剝成數瓣,基部相連,有的呈不規則的片狀,厚1~4mm。外表面橙紅色或紅棕色,有細皺紋和凹下的點狀油室;內表面淺黃白色,粗糙,附黃白色或黃棕色筋絡狀維管束。質稍硬而脆。氣香,味辛、苦。

廣陳皮

常3瓣相連,形狀整齊,厚度均勻,約1mm。點狀油室較大,對光照視,透明清晰。質較柔軟。

性味歸經

辛、苦,溫。歸脾、肺經。

性能特點

本品辛溫行散,苦燥芳化,入脾、肺經。既理氣運脾而調中快膈,又燥濕理氣而化痰濁,凡氣滯、濕阻、痰壅之證即可投用,兼寒者最宜。

功效

理氣調中,燥濕化痰。

主治病證

(1)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噯氣、噁心嘔吐。

(2)濕濁阻中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

(3)痰濕壅肺之咳嗽氣喘。

陳皮配半夏

陳皮辛苦溫,功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半夏辛溫,功能燥濕化痰。兩葯相合,燥濕化痰力強,凡痰濕阻中、停肺均可擇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苦燥而溫,能助熱傷津,故舌紅少津、內有實熱者慎服。

藥理

本品有抑製胃腸道平滑肌、促進胃液分泌、抗胃潰瘍、保肝、利膽、祛痰、平喘、抗炎、抗菌、抗病毒、升高血壓等作用。

故事

故事僅幫助記憶:

1

相傳宋朝,范仲淹在東台任鹽倉監官,當時他的母親體弱多病又不願服用湯藥。為此,范仲淹一籌莫展,憂心忡忡。有一天,他前往一位東台名醫的住處,這位名醫見他求醫心切,便給了范仲淹一味良方:用糯米配以中藥,製成藥酒飲用。於是,范仲淹立刻找來中藥和調酒師,製成此酒,范仲淹的母親飲用後果然身體逐漸康復起來,而這種酒,最初的就是最初的陳皮酒。

2

新會人生產的「陳皮普洱茶」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據說這種茶是良溪村道光進士羅天池始創的。羅天池原名汝梅,字草紹,叫六湖,1805年生於新會棠下鎮良溪村(今屬蓬江區),道光六年進士,被譽為「粵東四大家」之一。道光廿七年(1847年),羅天池在雲南因回人事件辭官回新會棠下良溪村,在雲南任職期間羅天池很喜歡飲當地的普洱茶,辭官後他帶了很多普洱茶回鄉。

回鄉的當年秋天,羅天池不慎得了感冒,就在書房內邊看書邊品茗。妻子忙用當年的陳年柑桔皮煮水給他服用,他以為是妻子煮水給他泡茶,於是把陳皮湯倒入茶壺裡。這才發覺是鎮咳、化痰的陳皮湯,倒了又覺可惜,就啜了一口,覺得淡淡的陳年桔子皮味和普洱茶混合的香味直透鼻孔,而且兩頰生香。喝了幾杯,感覺咽喉舒暢,咳痰也少了。第二天,羅天池又叫妻子煮陳皮水給他泡普洱茶。連服兩天,咳也止了,痰也沒了,覺得心中的鬱悶彷彿被陳皮和普洱茶洗去了。至此,每喝普洱茶,他都喜歡加上一些陳皮一起泡著喝。

一天,隔壁的族弟給羅天池送來一些自己種的柑桔。他拿起桔子看了看,心想:普洱茶放置的時間越長,越醇厚滑膩好喝,新會柑桔皮也是放置得時間越長久去痰鎮咳療效越好,如果將這兩種結合起來存放,既方便沖泡飲用,也容易儲存起來。他把柑桔皮撕開三瓣,然後將普洱茶葉包起來,這樣雖然易裝茶葉但也易散出來。羅天池心想,如果要使茶葉放在柑桔裡不漏出來,柑桔皮就不能受到破壞,這須將果肉和核掏空出來。於是,他取了一個青黃的柑桔,用刀子將柑桔底部割一小塊,把果瓤去掉,用普洱茶將空桔皮填充結實,再蓋上剛割下來的柑桔皮,把果子恢復成原狀,拿出去曬乾。風曬乾的柑桔皮呈金黃色既乾又脆,散發出淡淡的桔子清香。為了防潮和不壓破柑桔皮,他想起了在雲南當地人喜歡用繩索把雞蛋綁起串起來賣的風俗,就找來稻草,把陳皮普洱茶一個個綁成串,掛在書房裡。有時還送一些給鄰居,並親自動手教鄉人製作。柑桔普洱茶的製法逐漸在良溪傳開。鄉人羅奇生、羅光耀還從鄉中收集柑普茶到海外銷售。為了能收到更多陳皮普洱茶,他們又將製作方法傳到鶴山、新會、開平等地,流傳至今。

3

廣陳皮的故事

廣陳皮這一稱謂最早出如今黃廣漢和夫人米氏的身上,黃廣漢是宋代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醜科進士身世,從前擔任過徐州知府和浙江都漕運使,夫人米氏曾被封賜為「一品夫人」。米氏之所以被封為一品夫人,是由於她用老公所創製的廣陳皮為楊太后治好了病有功的緣故。米氏自幼飽讀詩書,通曉藥理,在南宋宋理宗年間,即公元1229年(其時京城現已遷到了臨安)奉皇帝的諭詔在皇宮裡隨侍楊太后四年時刻,在這個時期楊太后得了乳疾,禦醫們無論用啥葯都醫治欠好,合理我們束手無策的時候,米夫人把這個差事應承下來了。

黃廣漢採用在新會一些特定當地培養的一種柑橘(即是如今的新會大紅柑),用特製的辦法制成了一種藥材陳皮,米氏便用這個葯為君葯,慢慢地治好了楊太后的乳疾。當楊太后問及這種藥材的來歷時,米氏由於該葯是老公黃廣漢研討發明出來的,所以在她老公姓名「廣漢」中取「廣」字作為這種藥材的姓名,稱「廣陳皮」,以差異於別的的橘陳皮(在此之前稱橘陳皮,爾後才稱廣陳皮)。

其時的「廣」」是繁體字,「廣」字頭「黃」字底,也包容有黃氏所創的意思。楊太后對這個廣陳皮的成效和黃夫人的醫術大嘉欣賞,奏請宋理宗皇帝用「邦顯一品夫人」對黃夫人米氏加以封賞。爾後米夫人幫忙其老公將種柑的技能帶回新會,並將其製皮之法傳給後代,致使代代相延,一向撒播到了今天。

4

新會陳皮的由來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新會陳皮的製作原料茶枝柑以站在新會梁啟超故居後鳳山之巔的熊(音「泥」)子塔上能目之所及的土地都是優良種植區,而關於新會陳皮的由來,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兩千多年前,一對美麗的鳳凰奉命將兩顆珍貴的茶枝柑種子帶回天庭種植。在途經一片名叫新會的土地時,頓時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一條逶迤蜿蜒的水道繞著青山延伸,餘暉從雲間傾瀉到湖面上,水面像是鋪滿從天而降的鑽石,波光粼粼。山在夕照下很是溫柔,像是微醺的仙子。

這對鳳凰完全沉醉在此美景中,竟然忘卻了自己身負重任反而在湖邊的山上嬉戲起來。夜幕降臨之時,鳳凰才想起有要務在身,匆匆飛向天庭,卻把兩顆珍貴的茶枝柑種子落在了山邊。鳳凰所為之傾倒的那一片水域就是著名的銀洲湖,在新會這片如仙境般富饒土地的孕育下,再加上銀洲湖上乘水質的滋養,兩顆茶枝柑種子茁壯成長。當地人民發現枝柑的柑皮曬製後具有濃鬱的香氣,並且有健胃消食,祛濕化痰的功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