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分陰陽,灸也白灸!

從中醫理論來講,萬事萬物都有陰陽之分,就人體而言,《中醫基礎理論》提到精、血、津液為陰,氣為陽。艾灸也不例外,灸之前也要分清楚自己是陰虛體質還是陽虛體質,不然有可能適得其反。

那麼,什麼是陰?什麼是陽?

簡單的說,氣為陽,血為陰。陽為熱氣,是火;陰為體內津液,為水。

陽氣盛了,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火氣大了,陽為熱,身體老熱著,就好像你燒水,水開了也不把壺拿下來,總在那咕嘟著,水就越燒越少。

而這體內水液就代表陰的,陽熱太盛了,身體就會表現出乾燥,發熱,咽乾,眼澀,這就是陰虛的表現,體內的水液成分就少了,不能滋潤器官和內髒了。

反之,要是陰氣太盛了呢,陽就不足了,陰的特點是寒,體內的陰氣太重了就會導致身體機能減退,產熱不足,手腳冰涼,怕冷。

陰陽失調,百病始生!

怎麼區分陰虛體質和陽虛體質?

著名學者聶文濤先生總結為:「陰虛發熱;陽虛怕冷;血虛發燥;氣虛無力。」但熱、冷等僅是個別現象,陰虛陽虛究竟有什麼區別,我們仍要細講開來。

陽虛:陽虛生外寒 、陽氣不足的寒性體質

中醫界把經常畏寒、手腳冰涼的一類人歸為陽虛體質。陽虛應該說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包括了腎陽、脾陽、心陽等。講的通俗一點,就是人體的生命之火不夠旺盛。其中,腎虛與陽虛的關係最為密切。

陽虛體質和寒性體質接近,為陽氣不足,有寒象,表現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蒼白,少氣懶言,嗜睡乏力,易腹瀉,排尿次數頻繁等。

請大家注意,身體內的陽氣不足,生命之火便不夠旺盛,身體就不能抵禦自然界風寒濕冷的侵犯等。

《醫學入門》說:「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

寒性體質是陽虛體質的一種,屬於較重的陽虛體質。表現為畏寒冷、喜暖熱、愛喝熱水、容易拉肚子、手腳冰涼、沒精神容易乏力,舌苔偏白、津液較多、面色多青白或青黃、體型容易虛胖、脈搏較緩慢

陽虛的狀況是最適合艾灸的了,這點大家都知道,艾灸大椎、命門、關元、湧泉都是可以補陽

至於食療,建議寒性體質的灸友可以用生薑和大棗熬水來喝,也可以用當歸來泡水來喝。

所以,陽虛體質的人主要以溫補陽氣為主,可常艾灸大椎穴、命門穴、腎俞穴、氣海穴、關元穴、神闕穴

  • 大椎穴

稱為「諸陽之會」,不僅有益氣壯陽的作用,當陰陽相爭的時候,還能夠調節陰陽,使之平衡。

  • 命門穴

為督脈上的陽穴,命門之火也是人體陽氣,命門火衰的病與腎陽不足證多屬一致。艾灸本穴有強腎固本、溫腎壯陽、強腰膝固腎氣、延緩人體衰老的作用。

  • 腎俞穴

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腰部,可以補中氣,消除中焦障礙,讓火氣往下焦走,主要有益腎助陽、強腰利水的作用。

  • 氣海穴

屬於任脈,有「陰脈之海」之稱,為足下六陰經交匯之處,有養陰填精、培元固腎的作用。

  • 關元穴

是足三陰、任脈之會,主要有補腎培元、溫陽固脫的作用。

  • 神闕穴

為任脈上的陽穴,任脈氣血會合處,有溫補元陽,健運脾胃,復甦固脫的作用。

陰虛:陰虛生內熱、陰液缺乏的熱性體質

陽盛陰虛的人代表體內的水分不足,水少則火旺,因此體內總會有一些莫名的火氣,動不動就口腔潰瘍,要麼沒原因的手腳心發熱,胸口煩熱。表現為喜冷寒、小便黃赤、煩躁易怒、便秘、口咽乾燥、舌紅苔黃。

很多灸友存在下寒上熱的情況,就是因為中下焦的寒氣太重了,陽氣走投無路被逼到上焦,表現出來往往就是上火,豈不知下焦還是寒的呢!

故而陰虛並非不可以艾灸,只是與陽虛的艾灸有所不同,陰虛更側重補中氣,以引火下行為主,並且艾灸強度也要更低一些。

陰虛的艾灸方法:陰虛的灸友可以逐漸用艾灸調養,剛開始少灸一些穴位,時間灸短一些,溫度低一些,如果感覺適應了,就可逐漸的延長艾灸的時間。

首先,艾灸腎俞、八髎,能補中氣,消除中焦的阻礙,並讓上焦的火氣往下走;然後,可以艾灸三陰交、復溜、湧泉,把這火氣進一步往下導到雙腳,引血歸源!

陰虛之人不僅會在身體上出現手腳心發熱、胸口煩熱、口咽乾燥等癥狀,在心理上也會出現諸多問題,如煩躁、易怒等,往往還會導致生活、工作、婚姻方面的許多不適應和不正常。

可是說到陰虛,人們一般都不太了解,陰虛其實就是人體內的津液不足而導致陰陽不平衡。

人體的津液屬於「陰」的範疇,是有形的,並可以流動,能滋潤和營養機體。除了津液,人體中的血液也屬於「陰」的範疇,中醫解釋說「津血同源」,津液和血液有著互相依存的關係,津液缺少了,會累及到血液。

所以,陰虛體質的人主要以滋陰為主,可常艾灸太溪穴、湧泉穴、三陰交穴、照海穴。

  • 太溪穴

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是腎經的原穴。主要用於調理人體先天不足,有清熱生氣的作用。

  • 湧泉穴

是腎經的首穴,主要有滋陰潛陽、寧心安神、強筋健骨的作用,有引火歸元之妙,可以調和陰陽。

  • 三陰交穴

主要有調和氣血的作用,適用於月經不調、小便不利、腎虛,主要作用於中下焦。《針灸大成》中記載:「如經脈閉塞不通,瀉之立通,經脈虛耗不行者,補之,經脈益盛則通。」

  • 腎俞穴

屬足太陽膀胱經,此穴位於腰部,可以補中氣,主要有益腎助陽、強腰利水的作用。

  • 照海穴

是八脈交會穴,腎經的水在此處蒸發,艾灸可激發腎臟陽氣,促進體內水液的蒸騰氣化,向上滋養口唇,緩解咽喉乾燥、目赤、失眠等由於陰虛火旺引起的上火癥狀,主要有吸熱生氣的作用。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虛的源頭往往就是陽虛,陰陽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說:「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因此,身體每一個部分的陰陽都必須保持平衡。

不分陰陽,灸了也白灸!

《黃帝內經》說:生之本,本於陰陽。

生命是一種陰陽平衡的狀態,如果這種平衡狀態被徹底打破了,生命也就結束了。所以想要獲得長期的健康,就必須時刻保持陰陽的平衡!

看那些貪涼的人、陽氣虛損嚴重的人,哪個沒有手腳冰涼的毛病?陽氣虛耗嚴重,四肢最先出現冰涼,月經病,風濕病等等都來了。陽不化氣,陰就會凝結,腫瘤也就會來。

所以養生要懂陰陽,該補陰時補陰,該補陽時補陽,這樣才是養生基礎之法。掌握了這套法則,艾灸起來就能事半功倍!

艾灸補泄,很少人知道!

關於平衡陰陽,神醫華佗曾說過: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溫之,熱則涼之。

艾灸即可補,又可泄,艾灸本身就具有雙向調節作用,能夠自行調和陰陽,能補也能泄,就拿女性的婦科病來舉例吧:

當患有盆腔積液時,用艾灸可以消除積液;

當患有畸胎瘤時,用艾灸可以消除畸胎瘤;

當流產不全,用艾灸可清宮,幫助修復子宮;

當患有卵巢囊腫,用艾灸可以縮小卵巢囊腫;

當患有子宮肌瘤時,用艾灸可以控制其生長,並可以使肌瘤縮小;

看到這裡,你也應該看出來了,艾灸具有強大的活血化瘀功能,主要是因為艾葉具有強大的藥效作用:艾葉味辛、苦,性溫;歸脾、肝、腎經;芳香溫散,可升可降;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降濕殺蟲的功效。

其中, 「 可升可降 」 ,包含:艾葉即可以止血,又活血;既可以溫陽,又可以滋陰,它的作用是雙向的。所以說,艾灸本身就能調和陰陽。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