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刷臉”時代,謹防個人生物信息洩露

不久前,一款換臉的手機軟體在朋友圈刷屏,上傳自己的照片就能替代明星出現在相關的影視作品中,讓普通人也過一把“明星癮”。還有一款“人工智能測面相”的小程序,也曾走紅朋友圈,用戶上傳自己的照片或實時自拍就可進行面相測試,但需要轉發至朋友圈才可看到測試結果。不少網友體驗之後發現,這些軟體不但服務協議霸道,而且還通過收集照片獲取用戶的面部信息,許多網友都擔心被“偷臉”。

隨著生物科技的進步,人體的指紋、虹膜、面容、DNA等個人生物信息的獲取、采集、存儲和應用越發便利。所謂個人生物信息,一般包括自然人的指紋、面容、基因等信息,屬於個人信息的一種類型。以基因為核心的個人生物信息因為具有涉及自然人的唯一識別性,被準確識別的可能性高達100%。簡言之,相比其他個人信息,個人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變更的特質,一旦洩露就是終身洩露,帶來的風險極大。

個人生物信息被洩露、濫用等風險已真實存在。去年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一份《手機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報告》顯示,取樣的100款APP中,多達91款APP存在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問題。其中,10多款APP對收集可識別生物信息未向用戶明確告知,涉嫌過度收集個人生物信息。

2019年2月,國內某人臉識別企業發生數據洩露事件,上百萬條個人信息和記錄洩露,其中包括身份證信息、人臉識別圖像及GPS位置記錄等;一位9歲孩子用媽媽的照片成功“刷臉”解鎖智能音箱;某地一名小學生用一張照片就能刷開小區的快遞櫃;某人在朋友圈曬“剪刀手”照片,被其他人通過照片放大技術和人工智能增強技術,將他的指紋信息還原複製……

這些事例都不得不讓人對生物信息技術的應用感到擔憂。有網友稱:“人臉和指紋都在裸奔,只有密碼在你的腦裡。”還有網友評論說:“當我們走到大街上,我的臉就已經被記錄到數據庫中了。”也有網友表示:“祈禱我的臉不要被壞人利用。”

在享受科技進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不能忽視個人生物信息被洩露、濫用等風險。在此,筆者給廣大戰友提個醒:

1.對於一些要求上傳個人正面照片和身份證照片、手持身份證拍攝照片或錄製視頻的服務類APP,應保持相當的警惕。

2.使用虹膜或“刷臉”驗證身份的敏感人群,不要隨意上傳個人照片到網絡,在朋友圈曬照片也要格外謹慎,外出時不要輕易接受他人拍照合影的要求。

3.發布“剪刀手”等帶有手部圖案的照片時,應注意不要洩露指紋信息,減少不必要的風險。

4.不要在不可信的或不明確用途的設備上錄入自己的指紋。用指紋打開門鎖或者手機之後,記得用手在傳感器表面上抹一下,把指紋圖像模糊化,防止他人提取指紋信息。

(來源:解放軍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