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和故鄉一起搖滾 音樂紀錄片《大河唱》6.18開唱

1905電影網訊 三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唱天地、唱神明、唱生命、唱愛情……《詩經》裡的那一條河,順流而下,一直唱到今天。

 

沿黃河出發,從源頭無人區到入海口,跨越七十萬平方公里……音樂紀錄電影《大河唱》記錄了一位探尋用中國人自己的方式歌唱當下的音樂人蘇陽,和四位固守土地的民間藝人。影片將於6月18日全國上映。


說書人劉世凱


五個老漢大河唱

 

音樂是民族靈魂的DNA, 《大河唱》,從詩與歌的源頭開始,沒有終點。

 

影片沿著當代音樂人蘇陽的軌跡,深入記錄了影響他的四種民間藝術,和四個有代表性的民間藝人——說書人劉世凱、民營秦腔劇團團長張進來、花兒歌手馬風山、百年皮影班班主魏宗富,描繪了藝術在民間的狀態,和那些固守在土地上生活並歌唱著的人。

 

年過六旬的說書人劉世凱,靠不爛之舌把古今故事唱得猶在眼前;民營秦腔劇團團長張進來,台上嘶吼著悲歡離合,台下艱難維系著熱愛的劇團;從小癡迷“花兒”卻被人嘲笑“不正經”的馬風山,只有在唱歌時離煩惱最遠;肩負皮影世家使命的老農魏宗富,面對“藝人死光,皮影滅亡”的光景也不知所措……

 

不是大河在唱,是生活在唱。我們的土地,黃河的源頭,是音樂衝開束縛生長出來的地方。《大河唱》唱的不僅是民間的音樂,還是生而為人的力量——大地上有一群人如此用心用力地活著,硬是把日子過出滋味,在塵埃裡看到了光亮。


魏宗福皮影演出

 

用每一滴水,把黃河唱遍

 

《大河唱》脫胎於蘇陽的“黃河今流”藝術計劃,他希望擴展舞台,借助音樂以外的其他藝術形式,探索“斷流”之後的流淌,是為“今流”。這位從黃河邊出走的民族搖滾音樂人,一直致力於將民間與現代嫁接,用“中國人自己表達的方式”歌唱今天的生活。

 

“世界上好聽的音樂、好看的藝術都有一個共性,一定是傳統或者是現代,所有的傳統都曾經是現代的,所有現代的都會成為過去。人的未來一定在於過去,不扎根於你所在的土地,不可能真正擁有未來。” 蘇陽的歌裡有我,有你,有今日中國,在他背後,曾經影響過他和我們的“說書、秦腔、花兒、皮影”也有自己的新生。


 

影片由製作了《我在故宮修文物》《喜馬拉雅天梯》等“爆款”紀錄片的清華大學清影工作室操刀。歷時三年,年輕的團隊將攝影機架到最遠的河邊,埋進偏僻的土地裡,採用“田野記錄”的方式,與被拍攝對象同吃同行同勞作,像種地一樣“耕作”了1600多小時的生活影像,每一幀都帶著泥土的氣息,將西北的蒼茫與凜冽拍出了獨具張力的視覺美感。人與神,自然與土地,傳承與消亡,城市與鄉村……沒有激烈的衝突,只是真實的記錄,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處境裡矛盾著、堅守著、肩負著、歌唱著,還原生命本真的模樣。

 

住在黃河邊的這些人,喝慣了黃湯,吃慣了風沙,千百年來不變的主題是活著。蘇陽比他們走得要遠一點,他還想讓黃河水流到大海的另一端。“我生活的地方就那麽大,它是土地的一小部分。我們說好了這小部分的事,可以讓全世界去聽這樣的歌。”


張進來舞台對戲

 

和故鄉一起搖滾

 

《大河唱》已陸續在蘭州、銀川、西安、成都、濟南、北京等地進行點映,掀起土地與音樂的浪潮。蘇陽還親自出現,與觀眾集體大合唱他的經典曲目《賢良》,影院比在音樂會現場還要嗨。

 

黃河在今天,不管她枯竭或者再生,我們都是這河裡的一滴水,也是奔騰的流沙,被時代裹挾,隨巨流向前。為何當我們看似很近,故鄉卻越退越遠?有人說:“如果你病了,就回到出生的地方,喝一碗湯,就好了。” 《大河唱》是急流中的安魂曲,銀幕上的歸鄉路,帶你到源頭找尋答案與營養。

 

那些死了都要唱的人啊,他們仍然在故鄉,守著流離失所的我們終於決定要遺忘的東西。The River In Me,《大河唱》,6月18日全國公映,邀你看看來時的路,聽聽塵埃裡的長歌,和故鄉一起搖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