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史記》不止一次的講,齊桓公幾度想取代周朝

商湯是夏朝的臣子,商朝取代了夏朝。姬發是商朝的臣子,周朝接管了商朝。春秋時期,周天子名存實亡,齊桓公成為第一代霸主,代替周天子號令諸侯。那麽齊國為什麽不取而代之,建立個齊朝?按照《史記》的記載,其實齊桓公不是沒想過,有幾次甚至要付諸行動了。

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齊桓公前後九次會和諸侯,其中最威風的一次是在葵丘。那次之前,在齊桓公為首的幾個諸侯國力挺之下,周襄王當上了天子,所以這一次諸侯會和,周襄王表示了自己的心意。

周天子派人送來了祭祀周文王和周武王用的祭肉,這肉本身沒多少價值,主要是附加在肉上面的價值有價值。本來是給祖宗們吃的,現在拿過來送給你,這份尊重可是沉甸甸的。

除了祭肉,周天子還送來了朱紅色的大車和弓箭,這些都是天子才有資格用的。當初周朝剛剛建立,管叔和蔡叔幾個人叛亂,為了整個國家不被顛覆,周公就曾經給薑子牙下放過權利,天下諸侯如有叛亂的,你都可以放手去征討。現在周襄王再次把象徵天子權利的車馬和弓箭賜給齊桓公,說明已經充分認可了齊國的地位。

上面這兩樣都是厚禮重賞,可沒想到後面還有更狠的,周天子特許,齊桓公不用跪拜謝恩。齊桓公這會已經有點忘乎所以了,這是什麽意思,這意思我可以跟天子平起平坐了,他就真沒想再跪拜了。

這個時候管仲戳了他一下,前面兩樣可以接受,最後這個不能答應,這有點過分了。齊桓公對管仲一向尊重,雖說心裡有點不情願,還是推掉了這個大禮,跪下謝恩天子的賞賜。

這件事情以後,《史記》裡沒有記載齊桓公的心理活動,估計他也沒跟別人念叨過。不過從後面記載的事情看來,齊桓公已經有了取周朝而代之的念頭。

那是齊桓公最後一次會和諸侯,齊國的盟主地位正處於巔峰,參加會和的諸侯國比較全,齊桓公發表了這樣一番言論:

我向南征討到達召陵,看到了熊山;向北征討山戎、孤竹;向西征討大夏,登上了太行山才回軍。我九次會和諸侯,一次輔佐天子登上寶座,諸侯們沒有人敢違抗我的命令。從前夏、商、周三代承受老天的命令管理天下,他們做的事情,跟我今天做的沒什麽區別。我想去泰山祭天,去梁父山去祭地。

聽聽齊桓公說的這些話,這可是一點都沒藏著掖著,已經赤裸裸的表明,我幹了跟天子一樣的事情,那我就該做天子了。其中這祭天祭地,是只有天子才能做的事情,從前黃帝曾經祭祀過天地,後來的秦始皇、漢武帝也登上泰山和梁父山祭祀過天地。

聽齊桓公這麽赤裸的坦露心跡,管仲坐不住了,他是極力的勸諫,不能這麽乾啊!可是齊桓公這次態度非常堅決,上次不讓我跪拜謝恩,我就聽你的猶豫了,這次的天地我是非祭祀不可了。

管仲實在沒招了,就用了個迂回,古人祭天祭地,都是要有個名目的,比如遠方有珍奇動物出現,獻到您這來了,這也算是老天給您發信號了。接收到信號以後,您再去祭天祭地,給老天回復一個“收到”,這才是合情合理的。

齊桓公本來想做這個事情,也是多少有點心虛的,也想找個正當理由。現在管仲給他指出道來了,也就欣然答應了,就等老天給他發信號了。可一直等到他死,這信號也沒發出來。

上面這兩件事情,是齊桓公想取代周朝,做的比較明顯的案例,其實就在接受周天子祭肉之前,還發生過一件事情,只不過《史記》裡記載的比較隱晦,這裡翻出來跟大家分析一下。

這是一個很熟悉的故事,那時候齊桓公已經是霸主了,北方的燕國受到更北方山戎的侵擾,沒能力保護自己,請求齊國援助。齊桓公很重視這次援助活動,帶著管仲和大軍出發了,過程省略,山戎被打跑了,齊軍班師回國,燕莊公親自送行。

《史記》裡的記載是,雙方依依不捨,一直送出了燕國,送進了齊國,大家才清醒過來。當時有規定,諸侯只有送天子,才能送出自己國家,否則就是大不敬。齊桓公當機立斷,把腳下到燕國邊境的土地都送給了燕國,保住了燕莊公的臉面。燕國也投桃報李,重新向周天子進貢,皆大歡喜。

一個朋友向我指出,這段史料很不合理,那是兩個國君和兩國軍隊,那麽多人,怎麽就連國境線都沒有發現?這不符合常理,很大可能是,這是其中一方蓄意所為。如果是有預謀的,那麽誰的嫌疑更大哪?

這個問題提的好,齊桓公是霸主了,比周天子都有權勢,燕莊公敢害他的可能性很小,一則是求人家來幫助自己的;二則是就算陷害,也沒人能管的了齊桓公,何苦枉做小人。那麽所有嫌疑,都落到了齊桓公的頭上。

齊桓公為什麽要這麽乾?諸侯送天子才能送出國,他讓燕莊公送自己出國,這就是在心裡嘚瑟,或者是向諸侯們暗示,我幹了天子的事情,該享受天子的待遇了。從後面他的兩次舉動,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我們可以臆想一下當時的場面,齊桓公和燕莊公實力差距明顯,出了國界的時候,燕莊公想讓馬車停下來,可齊桓公就是假裝沒看見,一直拉著燕莊公嘮,燕莊公沒招啊,只好跟著裝糊塗,直到齊桓公恍然大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