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解讀成語“老馬識途”:齊桓公沙漠歷險記

(山戎部落複原圖)

一、山戎三國的由來

卻說令支國在今天河北省遷安、遷西和灤縣一帶,境內遍布杜梨樹,令支就是“梨枝”的音轉。它的東邊是孤竹國(河北省盧龍縣),孤竹國誕生於商朝初年,是商朝北部重要的方國。

還記得伯夷和叔齊嗎?不食周粟終至餓死那兩位爺,就是孤竹國的王子。

“孤竹”其實應該是“觚竹”,“觚”是青銅製的酒器,“竹”是記事的竹簡,這也間接反映了孤竹國奢華的生活和發達的文化。

令支國的西邊是無終國(河北省玉田縣),因無終山而得名。無終國是周武王封的,子爵,對中原國家很有好感。

這三個國家處於燕山山脈,山深林密,主體民族屬於戎人,因此又被稱為山戎。

二、艱苦卓絕的抗戎援燕之旅

半個世紀以來,山戎侵鄭、略齊、征曹,如今又伐燕,當我中原國家沒人嗎?齊桓公怒發衝冠。

尊王了還得攘夷,本來這就是齊國的國策。

打!齊桓公與管仲達成了一致意見。

齊桓公親征,副帥是管仲和隰朋。當年春末,齊軍到達薊門關(天津薊縣),與燕國軍隊合兵一處,無終國君也帶了兩千騎兵前來會師。

令支國主一聽說三國聯軍殺到,嚇了個半死,拉幾車寶貝跑了。

聯軍入城,出榜安民,齊桓公傳令不許傷害降兵和百姓,令支國民大為感動,對齊國交口稱讚。

令支國與孤竹國素來交好,令支國主逃到孤竹國,獻上財寶,孤竹君答應出兵。

兩國聯軍依然沒有乾過三國聯軍,這一下,孤竹朝堂之上可就熱鬧了。

主公,殺了令支君,講和吧。

主公,齊軍待令支人不錯,想必也不會欺負我們的。

主和派很快佔了上風。

你們這些軟蛋!孤竹君一聲怒喝,我們不還有“迷谷”嗎,那裡茫茫沙海,路途難辨,咱們把齊軍引過去,不用一兵一卒,就能讓他全軍覆沒。

令支君最終還是沒有保住他的腦袋。孤竹君殺了令支君,讓數敗於齊的大將黃花提溜著他的腦袋到聯軍中投降。

君侯,我們國君忒不是玩意兒,本來我就不讓他接納令支君,他不聽。貴國大軍一到,我讓他投降,他還是不聽。不聽就不聽吧,他還帶著大軍逃跑了,他是想跟君侯玩捉迷藏呢。除惡務盡,我知道他在哪兒,我帶你們找他去,砍了他,君侯的北疆也就安定了,到時,小人就是君侯北方最忠誠的奴仆。

令支君的腦袋就是投名狀,並且黃花這廝還有欲望,由不得齊桓公絲毫懷疑。

好,將軍頭前帶路。

無垠的黃沙,好似茫茫的大海,拐了幾個彎就不辨牛馬了。

黃花,黃花。齊桓公想找黃花來問一問情況,但哪裡還有他的影子?這才知道中了他的奸計。

太陽下山了,夜幕籠罩著大地,四周漆黑一片,齊桓公下令原地駐扎。好不容易捱到天亮,才發現人馬已零散不全。齊桓公命令趕快尋找來路,但轉來轉去,怎麽也走不出這個迷谷。

三、成功屬於有準備的大腦

有個法子或許可以一試。說話的是管仲。

哎呀仲父,有啥法子快點說,都火燒眉毛了,你還賣什麽關子。

聽說老馬能記住來時的路,不如挑選幾匹無終國的老馬,讓它們在前邊走,興許可以找到出口。

行嗎?齊桓公將信將疑,一時也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又擔心孤竹來攻,死馬當作活馬醫吧。

於是管仲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邊走,大隊人馬跟在後頭。幾匹老馬不慌不忙地走著,果然走出了迷谷,找到了來時的路。

馬的鼻腔和耳廓很大,嗅覺和聽覺都很發達,這樣,它對氣味、聲音以至道路就都能形成固定的記憶,老馬識途是有科學道理的。

走出迷谷,將士們口乾舌燥,可是深山密林中哪裡有水源呢?

隰朋出了個主意。螞蟻對溫度與濕度的感知很靈敏,夏天住在山的背面,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它的巢穴下面七八尺深的地方肯定有水。也就是說找到蟻穴就能找到水源。

有老馬識途的例子,齊桓公對隰朋的建議深信不疑。

果然,齊軍循蟻穴掘地得水。

生活處處皆學問啊,齊桓公感歎地說。

吃飽喝足,斥候又探聽到孤竹君確切的地點,接下來就該犁庭掃穴了。

孤竹君聽說三國聯軍走出迷谷,嚇得半死,隻身向北逃亡,不知所終。黃花率眾投降,還指望著齊桓公能賞他片地頤養天年呢,哪知齊桓公一看他就來氣,吩咐劊子手一刀剁了。

令支和孤竹都絕了祀,本來這地盤該歸齊國,齊桓公很大度,全部給了燕國。他不給也不成,若是齊國拿了去,就是飛地,早晚不保,不如做個順水人情。無終國這邊也得到了很多輜重。於是,皆大歡喜。

這一下,燕莊公對齊桓公那可真是心服口服外加佩服。

齊國大軍返程了,燕莊公送了一程又一程,感恩的話說了一堆又一堆,不知不覺已到齊國境內。

打住,打住。齊桓公緊急叫停。那什麽,挖溝。

燕莊公心裡一驚,難道得罪了齊國不成。

齊燕以此溝為界。

那不成啊。燕莊公叫出了聲。你看上國幫了我們這麽大的忙,怎敢再貪圖上國的地兒啊!

按照周禮,諸侯相送不出國境,小白忝為霸主,可是不敢違禮啊。說著,瞟了管仲一眼。管仲微微頜首,對齊桓公的獨家個人秀表示極度的讚賞。

君侯回國要重修召公之政,與我等一道尊王攘夷。

那是自然。燕莊公唯唯連聲。

後來,燕莊公在齊國讓出的地盤上修了一座城池,取名“燕留”。

當此時,東胡尚未發展起來。燕國本來地廣人稀,國大民貧,此次又吞並了令支與孤竹,在東北地界幾乎再無天敵。他是老牌華夏封國,與中原諸侯情同手足,因此滿足於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幸福時光。終春秋一世,燕國幾乎不再發聲。到了戰國,它才一步一步地發展起來,成了列國豪雄的牛後雞頭。

莒國就不一樣了,它是正宗的東夷。

(東夷部落複原圖)

四、“勿忘在莒”與齊桓公的難得糊塗

莒國在商朝時叫姑幕侯國,武王伐紂時,它在夷族中率先響應,頗受武王欣賞,與孤竹一樣,就地轉化為莒子國。

它是夷人國家,承夷俗,用夷禮,它的國君薨後常以封地命諡,比如“莒犁比公”,犁比就是莒國的一個地名。

在山東地界,紀國滅亡之後,莒國應是第三名的軍事強國。因為相對強大,齊、魯政要一有風吹草動,常將莒國作為理想的避難之地,齊桓公當年不就在莒國發的跡嗎。

大敗山戎,又狠狠地作了一把秀,齊桓公在國際上的聲望那是如日中天。他非常得意,整天與開方、易牙、豎貂三人泡在一起,悠哉遊哉,好不快活。

鮑叔牙看不下去了。主公,勿忘在莒啊!意思很明白,今天的局面來之不易,可不能學玩物喪志的衛懿公。

噢,還真是,攘夷嗎,我怎麽把身邊這個大“夷”忘了。

公元前663年,他又帶兵大大地騷擾了一把莒國。感情他是這樣理解這個成語的。

仗又打勝了。怎能不勝呢,齊國現在正是上下一心,軍力鼎盛的時候。

剛回國內,聽說魯莊公病倒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