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諺語說健康 | 冬不宜極溫,夏不宜窮涼

冬不宜極溫,夏不宜窮涼——四時之養,順時適體

「冬不宜極溫,夏不宜窮涼」出自唐朝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一書,提倡養生要按照四季春溫、夏熱、秋燥、冬寒的特點,順應四時陰陽消長。春夏之時保護人體陽氣,秋冬之時保護人體陰氣。

《靈樞·本神篇》提到「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人體的生命活動受自然界一年四季的影響,與環境變化息息相關,亦即天人相應,故人的飲食、生活起居一定要順應四時氣候變化,才能健康長壽。

冬不宜極溫

冬季朔風凜冽,孩子多會待在室內,戶外活動明顯減少,穿衣也明顯偏厚。冬季也是呼吸道疾病高發的季節,有的家長由於擔心孩子受涼後會感冒,更是給孩子捂得嚴嚴實實的。實際上,穿衣太厚,不僅影響孩子活動,也使得孩子的抗寒能力減弱,反而容易生病。

另外,孩子天性活潑好動,穿得多容易出汗,汗出太過,導致腠理疏鬆,易感風寒。所以,冬季需要閉藏陽氣,「無泄皮膚」,不能讓身體大量出汗,使陽氣外泄。

俗話說:「捂捂蓋蓋臉皮黃,凍凍曬曬身體強。」冬季給孩子穿衣避免過暖,要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家長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應注意背暖,因背部為督脈循行,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經,背部受寒後易出現咳嗽。

冬季服裝以棉類、羽絨類為主,注意輕便保暖,款式便於穿脫。一般穿衣以孩子手暖,稍微活動又不至於明顯出汗為宜。所以「衣服厚薄,欲得隨時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時不可極厚」。

夏不宜窮涼

《養老奉親書》有言:「盛夏之月,最難治攝,陰氣內伏,暑毒外蒸,縱意當風,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若簷下過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納涼,此為賊風,中人暴毒。宜居虛堂凈室,水次木陰,潔凈之處,自有清涼。」可見夏季儘管暑熱熏蒸,酷暑難當,如不注意乘涼方式,就容易導致生病。

在夏季,吃冷飲、吹空調似乎成了夏季標配的消暑方式。孩子為稚陰稚陽之體,新陳代謝旺盛, 夏季更容易出汗,汗出後,如從戶外直接進入空調房,或在簷下過道乘涼,極容易感受風寒,出現發熱、咳嗽、腹瀉等癥狀。由於汗孔閉塞,汗出不暢,不僅不利於散熱,還容易導致痱子。

小兒脾常不足,肚宜暖,如果過食冷飲,損傷脾胃,會出現腹痛、嘔吐、食欲不振等癥狀。所以夏天要適當熱著過,空調溫度不宜太低,不要過食冷飲。「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意指夏天過於寒涼,本該出汗卻閉住汗孔不出汗,則陽氣在體內運行不暢,到了秋天就會出現瘧病,表現為惡寒、發熱交替發作。現在瘧病少見,但是寶寶夏季過食寒涼,秋冬容易出現咳嗽,腹痛等疾患。所以飲食不能一味貪涼,以免損傷脾胃,致寒邪伏於體內。穿衣可以選擇絲、棉、麻等天然纖維,柔軟吸汗,透氣性好。盛夏時節,尤其一些苦夏的寶寶,飲食宜溫軟、清淡。適時休息,給孩子養成午睡的習慣可避熱消暑,順應夏季長養之氣。

「春寒莫放綿衣薄,夏月汗多宜換著,秋冬衣冷漸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藥。唯有夏月難調理, 伏陰在內忌涼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致秋來成瘧痢。」

冬不宜極溫,夏不宜窮涼:冬天別給孩子捂得過於嚴實,但背部要注意保暖。夏天讓孩子出出汗,不能過食冷飲。

文章內容來源 |《父母必讀》雜誌2019年1月刊

識別二維碼,即可訂購《父母必讀》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

養育科學研究院

讓育兒生活科學而美好

投稿、轉載、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