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假期踏青如何穿出文藝高級感?老祖宗有話說

春暖花開,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出遊時光。如果能在稍縱即逝的春光裡留下幾張照片,哪怕是加了濾鏡的,也是非常值得留念的。杜甫寫《麗人行》:“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詩是諷刺詩,但是詩中景、景中人都是華美清麗,令人嚮往不已。

當春光與古風聯繫在一起,似乎就更增添了幾分詩意與浪漫!

柳外秋千裙影亂

在古人春季景象的描繪裡,秋千是很重要的元素。秋千原為軍事訓練項目,後來成為了寒食節的遊戲項目。寒食節和清明節相近,後來就合並了,所以秋千也就成為了清明節的主要活動之一,清明節也有了“秋千節”這一別稱。

由於秋千架往往高於院牆,對於生活空間有限的古代女子來說也有別樣的憧憬,許多愛情傳奇中的邂逅也免不了秋千的“助攻”。

與秋千最為相配的自然是古風裝束中的長裙,由於春季氣溫已經漸漸回暖,衣裙選用的面料自然也就輕盈了許多,便如李清照所寫“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唐代《秋千詞》裡也有寫到“身輕裙薄易生力,雙手向空如鳥翼”。所以在面料上,看起來輕薄有孔洞的紗、羅,或者單層提花又有光澤感的綺、綾,就是比較好選擇。蕩秋千的女子,就像仙子飄於搬空,所以也被稱作“半仙之戲”。

清代閨閣女詞人用“素綺衫飄蟬翼薄,紅羅鞋繡鳳頭尖”記下了踏青秋千的裝束。衣衫素雅輕薄,不加修飾,而做工精巧的繡鞋從裙裾下露出來一點紅,踩在濡濕的青草地上,顯得脫俗又秀美。如果覺得素色衣裙有些單調,可以用描金繡銀的小裝飾進行點綴,也十分靈動。

玩秋千的女子,一般高於視覺水準線,那一雙春季裡的女鞋,反而寄托了許多額外的遐想。法國的弗拉戈納爾與中國的焦秉貞、陳枚幾乎在同一年代裡畫過蕩秋千的女子,或弱柳扶風,或任性恣情,女子,秋千,裙裾,以及一雙鞋,“秋千蕩舞腰肢嫩,窈窕嬌娜與雲平”,構成了春季裡最勾人心弦的畫面,並且不分國界。

蝴蝶雙飛上鬢花

蕩秋千活動本身,也可以成為服裝的裝飾題材。明代萬歷皇帝的定陵就出土過繡秋千仕女圖案的膝襪,畫面中除了蕩秋千的女子還裝飾有桃花、垂柳和飛舞的蜜蜂,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明代宦官寫下記錄宮廷事宜的《酌中志》裡也提到,清明節會有秋千應景的衣物。雖然反應了對秋千的喜愛不分貴賤,但是如果穿這樣裝飾的服飾來蕩秋千,卻未免失之情趣。任何事情變成了命題作文,總是少了許多詩意。

不過我們可以從中摘取部分元素,構成新的題材。比如桃花與蜜蜂,不就是蝶戀花、蜂趕菊之類的主題麽?這類題材明代時期多見於首飾,既有做成金屬扣裝點在衣領上的,也有做成發簪戴在青絲上的,往往體積不大卻異常精巧,用金珠寶玉的溢彩點綴出片片流光。

蝶戀花題材的發簪。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蝶戀花題材的扣子。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在服飾上,與此類似的“百蝶穿花”也很常見,春夏時節都可以應景穿著。南宋黃昇墓裡就有“蝶戀芍藥”的花邊裝飾,清代時期“百蝶”類的圖案更是豐富無比,不僅可以和各類花卉組合,就連工藝都應有盡有。

類似那種沒有花卉,僅有“百蝶”的服飾,應該很適合穿著迷失在百花叢中,想象自己就是一只被迷了眼的大蝴蝶,與身外的景物共同組成了春季影像。

流觴水暖酒初醺

春季踏青中除了女孩子的身影,也少不了文人墨客的。杜甫若是三月三沒出門,自然也是瞧不見長安麗人的,確切來說當時的水邊也應該有不少男子。古人在陰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來到水邊袚禊,消除災禍。這個風俗十分久遠,以至於還保留了巫覡的遺風。但是後來,袚禊活動就變成了臨水宴飲,這便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蘭亭雅集,曲水流觴”的活動內容。

這種文人間的高級聚會遊戲並不容易模仿,畢竟即興賦詩的能力要求太高,而且要湊足一批有相似能力的人一起聚會就更難了,所以“蘭亭修禊”漸漸成為了文人的一種嚮往。從文人理想化的畫筆中,我們看到水邊的男性多作不辨年代的裝束,交領寬袍,頭巾束發,有的還會在長袍外扎長裙做出一副燕居的閑適狀。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可能酒不醉人人自醉,這樣的畫面裡人文情懷才是壓過現實感的。

不過春季到戶外雅集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點子,小火爐慢慢煨著酒或者茶,有人奮筆疾書,也有人撫琴自得,還有人三三兩兩交談,茶點水果擺上一整個席面,比我們一般的野餐隆重了幾個級別。著裝上可以作古風文士的打扮,一般以白衣為主,即便有色彩也比較簡單,突出雅致而隨性的感覺。

就是雅集的道具不太好籌備,怪不得《春遊晚歸圖》裡仆從挑擔扛椅、餐盒食具一應俱全,齊整程度不亞於小型搬家,讓人想起公園裡自帶帳篷、折疊椅的家庭自駕遊,可見出來浪一下從古到今都不是一件輕輕鬆松的事兒。

春遊踏青,是難得的拓展生活空間的契機,將觀景的視聽感受與娛樂的生活體驗結合起來。儘管從古到今,生活方式發生了劇烈的變革,但是到了戶外,仿佛許多隔閡就消散了不少。猛猛吸一口古時候的浪漫,演繹出當代的文藝。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公號:

春梅狐狸 傳統服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